吳越怡 劉辛邑 李宗澤



摘要:綠色GDP是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這個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诖死脵C會成本法量化環境退化的關鍵指標以及貨幣化指標對應生態系統退化的成本,進行總體生態系統評估。并使用改進的GE舉證評價模型,創新性地使用機會成本與實際經濟效益構成二維的GE矩陣得分指標來打分。結果顯示2010-2017年中國整體實際經濟效益經歷了轉折性的變化,在2013年開始改變了 “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中國小崗村綠色GDP呈增長趨勢。并提出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土地開發項目的“綠色GDP計劃”。此評價模型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由線性經濟向循環經濟轉變的思路,并指出發展中國家“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弊病,同時給出針對性的推廣綠色GDP建議,如“資源—生產—流通—消費—廢棄物回收與資源再生”構成的物質閉路流動型經濟。
關鍵詞:機會成本; GE矩陣; 治理成本; 實際經濟效益 ?;綠色GDP
中圖分類號:O29 文獻標識碼:
0 引言
在過去的經濟理論研究里,研究者往往忽視其決策對生物圈的影響,或是默認有足夠的資源 支撐經濟理論的踐行。這種觀點從長遠看是存在缺陷的,因為它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帶來的負面效應。生態圈通過一系列的生態系統服務為人類維持了一個健康且可持續的生存環境,如水過濾、植物授粉以及光合作用等。而類似道路建設、房屋建造、管道鋪設等人類活動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這種有益的生態系統服務,個例也許影響并不大,但是長年的累加和滾雪球效應可能會導致這些負面影響破壞生物多樣性甚至環境退化。傳統的土地建設項目都沒有考慮到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同時,也往往缺乏減輕負面效果的一系列措施,如處理污水、凈化廢氣等。
1 符號說明與數據來源
1.1 符號說明
1.2數據的來源
相關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2 總體生態系統評估模型
2.1 研究思路
首先將生態系統退化這一概念量化,如空氣污染大小、土壤腐蝕度等。接著分析量化結果即生態系統退化后果。之后將環境退化的后果貨幣化,即將環境退化的貨幣化結果定義為經濟增長的機會成本。為簡化分析,將環境退化成本方面定義為5個指標,即水,空氣,土地和野生動物,浪費,沿海地區和文化遺產,并對于這些類別中的每一類,都有單獨的分析和成本估算:健康或生活質量,自然資源兩方面。環境退化的成本表示為GDP的百分比,以便提供一個數量級。將降解成本與GDP進行比較以評估隨時間的相對大小作為模型結果。如果退化成本占GDP的百分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則表明環境退化導致的福利損失增長速度快于GDP,即經濟和人類活動對國家的經濟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大(相對于經濟)富裕。如果情況恰恰相反,則表明環境影響相對于國家的經濟富裕程度正在下降。
2.2 研究方法
機會成本法,是一種定量研究方法。
2.3結果分析
運用機會成本法,將量化范圍較大,數據較多,不易分析的指標對應環境退化成本轉換為其治理成本即修復成本,結合選取年份的地區相關統計數據,可將5個指標年對應機會成本值統計匯總,計算不同時間段匯總的機會成本占年GDP的百分比。其中,5個指標所對應機會成本匯總指標如表2。
則可以說,此第t年土地開發項目的環境退化對應機會成本所占GDP比率小于第t-1年環境退化對應機會成本所占GDP比率,則第t年土地開發項目比第t-1年實際經濟效益要好。此土地開發項目初步評估實際經濟效益比較好?;蛘呖梢杂嬎忝磕晖恋亻_發項目環境退化對應機會成本所占GDP比率并將其畫成折線圖,更容易看出項目發展的趨勢。
3 基于改進的GE矩陣評價模型
3.1 研究思路
首先建立農村土地項目評估模型。結合總體生態系統評估模型中總體指標選取,并參考相關調查資料整理得到各個指標治理及統計數據,整理得到如下表3。各個指標對應生態環境退化成本數據。再結合中國小崗村2010-2017的各年GDP資料,計算上述各指標對應生態環境退化成本在各年GDP增長率及匯總數值,我們將當年每一個指標下的成本除以當年小崗村的GDP值得到各項成本的占比。接著將5個指標對應下的20個成本指標賦予等權重,即0.05。由所選取得分可知,整體指標對應機會成本得分越小,則生態退化指標對應機會成本越小,真實經濟效益越高。接著以相同方法建立中國整體土地項目評估模型。
3.2 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改進的GE矩陣評價模型,即將機會成本與實際經濟效益構成二維的GE矩陣得分指標。其中,機會成本得分計算按照表 的指標權重化處理,而實際經濟效益得分由于數據不足進行一定模糊化處理。
3.3結果分析
從上述的模型指標對應的區間,我們可以得出小崗村的五個指標對應得分區間分別處于[0,0.06],[0.5,0.8],對應得分區間中的 [中,高]區域。而中國整體的得分區間分別在[0,0.0003]、[0.6,0.9],對應得分區間中的[中,中]區域。這表明在相應國情條件下,小崗村的實際經濟效益較好,而中國整體實際經濟效益情況一般。中國整體與小崗村得分在GE矩陣位置如圖1 。
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2010年以來,小崗村在環境保護方面進行了重大轉型,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并重。小崗村采用工業污染控制與節約能源的手段,進行結構上的調整和技術的改造,全面提升環境監管能力,開展了有效的環境綜合整治,結合小崗村原本的生態狀況,維護了一個較好的生態環境。正是由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好的生態系統服務,導致小崗村的環境退化成本較低,在同樣的GDP條件下,實際經濟效益便相對較高。同理,中國整體正是因為對環境的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性不夠,導致了較高的環境退化成本,實際經濟效益便有所下降。
4 ?建議
對于國家的管理者而言,當前面對的問題主要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為了尋求高速的經濟增長,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許多地區和行業也未能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所以,國家管理者應著手大力推廣綠色GDP的概念。
參考文獻
[1] Wang Wenwei, Wang Zuming. The Ways of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J]. Energy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2018(06): 41-45.
[2] Lai Jiamei.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stry [J]. Souther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8, 49 (20): 198.
[3]Wang Guanghui, Liu Qi, Liu Yang, Liu Yong, Yang Dugui.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rget System and Multi-objective Integration Model——Based on the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J].Mathematics in Practice and Recognition,2018,48( 20): 35-42.
[4]Xu Desheng.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 based on symbiosis perspective [D].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18.
[5] Xiang Ning.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ies[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8, 35(10): 121-129.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934001),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018jyxm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