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珍


【摘要】? 課堂安坐能力是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基礎,是課堂基本行為規則,然而由于重度自閉癥學生表現出社交溝通障礙、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復以及智力受損等問題,其在課堂中安坐能力的建立情況并不樂觀。本研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教學實際,通過多種策略培養學生在課堂上良好的安坐能力。
【關鍵詞】? 自閉癥 重度 課堂安坐
【中圖分類號】? G635.5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7-126-02
0
一、研究背景
良好的課堂常規是自閉癥集體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課堂安坐能力是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基礎。課堂安坐能力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基礎,只有課堂安坐能力好,才能進行其他方面的學習。兩年前,三年級(2)班為重度自閉癥班級,有9名重度自閉癥學生,其中有7名學生安坐能力極差,行為問題頻發,教學工作一直未能順利開展,所以,我接手該班級的首要任務是訓練重度自閉癥兒童的安坐能力。
二、研究的目標
1.通過實踐,在本學校探索有利于重度自閉癥學生養成良好課堂安坐的方法,提高學生安坐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注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2.通過實踐,促使家長配合家校教學的工作,同時提高家長的專業知識,建立良好家校關系。
三、實施的具體策略
1.以課堂為主,分析學生未能安坐原因并及時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減少離座行為
影響重度自閉癥學生安坐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常見最棘手的就是自閉癥學生的行為問題,這也是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每個行為背后都有它的原因,我班教師對班級學生的未能安坐行為進行觀察記錄,通過觀察記錄表來記錄學生的行為問題(見下表),并運用ABC行為功能分析量表來找出學生未能安坐行為的原因。例如:
針對小榮同學離開座位拿教師的書這一行為,我們通過運用ABC行為功能分析量表記錄與分析出該學生離開座位的主要原因是尋求視覺刺激。
針對學生問題行為的不同功能,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通過觀察、記錄分析了解學生離座原因后,針對學生離座我們考慮到的因素和策略如下:
(1)生理因素:①對于本身比較多動,精力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教學策略為讓其課前多做體能活動消耗精力。例如本班小嘉,多動并精力旺盛,課堂上常離座去戶外奔跑,因此鼓勵其每天提早到校,家長陪伴該生在校跑步消耗多余體能。②對于喜歡視覺刺激、常離座尋找刺激物的學生,教學策略為找出該生的刺激物當強化物使用,強化該生安坐能力。例如,小榮喜歡的視覺刺激是看快速翻動的書,因此上課常離座位找書,可當小榮一出現安坐的行為就給予書作為獎勵。
(2)環境因素:如,學生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容易走動,教學策略為調整環境,讓學生坐最里面或利用桌子將其圍住,使他不方便出來。
(3)尋求關注因素:學生為了得到教師關注,故意離開座位或唱歌,吸引教師注意,教學策略為忽略學生的行為,但學生一旦出現安坐的行為,立馬關注該學生,同時在課堂上要多表揚該生好的行為讓他獲得更多的關注。
(4)逃避因素:學生遇到較困難或不喜歡的工作任務,出現行為問題,教學策略為降低工作難度或加入學生喜歡的工作任務。
(5)溝通障礙因素:學生無語言,無法表達需求會出現自傷或離座行為,此時教學策略為根據學生的能力利用不同的溝通輔具提升學生表達能力。
(6)同伴因素:由于尋求同伴玩耍或害怕同伴而出現不能安坐行為,教學策略為調離該同伴位置。
(7)教師因素:教師的教學內容不夠吸引人或教師不夠關注學生都有可能導致學生不能安坐,教學策略為:①多設計感官為主的課堂活動,提高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從而提高安坐能力;②教師找到學生的強化物,適時關注學生,強化學生安坐能力;③以安坐的行為強化學生參與活動,即安坐的學生才能參與活動;④針對輔教老師缺乏以及輔助不及時的情況,教學策略為安排值班家長輔助,提醒監督。
(8)綜合因素:學生一個行為問題有時會伴隨多個原因,在處理小嘉離座行為問題時發現,小嘉課堂上常離座去戶外奔跑的原因不單是生理方面的因素(多動并精力旺盛),還伴隨尋求關注因素(奔跑時想讓家長或教師去追他)。由于小嘉有兩個雙胞胎弟弟,小嘉平常都是奶奶帶,父母很少關注陪伴他,他以離座奔跑來吸引大人們的關注。針對小嘉的這種情況,教學策略為:①讓其每天提早到校,家長陪伴該生在校跑步消耗多余體能再上課,周末家長帶該生爬山;②建議該生父母每天至少抽出30分鐘單獨陪伴他,并且在課堂上教師要多表揚該生好的行為讓他獲得更多的關注。
2.課堂分層教學,進行小組ABA訓練
由于重度自閉癥學生基礎學習能力較弱,不適合集體教學,需要更多的一對一教學把基礎學習能力建立好后才能上集體教學。但由于學校教師缺乏,每個班只配備2名班級教師和1名走班教師,無法給學生上一對一的個訓課,所以我們把部分課程進行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能力把學生分成AB兩組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減少學生的輪候次數,學生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減少行為問題的發生。課堂分層后,我們進行小組ABA的訓練。ABA核心訓練方法是回合式教學法(DTT)。
例如,老師發出指令:“坐好”,學生坐好,教師立即強化做好該行為。當訓練學生一段時間后,需要加入代幣制度延長學生的安坐時間。當學生能安坐在位置上1-2分鐘后,我們要設計一些學生離座任務,讓學生完成任務后能自行回到位置上坐好。如,學生幫老師扔垃圾后回到位置立刻強化,幫老師撿球能回到位置坐好立刻強化,注意的是學生離座距離由近到遠。也要設計老師離座,學生安坐在位置上等待的情景,如:教師轉身拿東西,學生有等待立刻強化;教師離座取物,學生有安坐等待立刻強化(教師離座距離也是由近到遠)
3.注重安坐能力的泛化
重度孤獨癥兒童的泛化能力比較弱,常常換了個地方就開始不適應會出現行為問題,或者對新環境比較感興趣,會出現離座探索新環境的行為,所以我們要在不同的場景練習安坐,如在不同的教室,不同的功能室練習安坐,逐步過渡到戶外。同時也需要加入不同的安坐形式,因為很多自閉癥兒童都比較固執,如,排排坐、圍圈坐、面對面坐和并列坐等。
4.把安坐能力目標設為所有課堂目標,與其他課程教師齊抓共管
我班教師與其他課程教師開會研討,把安坐能力目標設為所有課堂目標。如,上美術課時,學生需要安坐好才能夠參與他喜歡的美術活動,以參與他喜歡的課堂活動作為安坐行為的強化物,即安坐的學生才能參與他喜歡的活動。所有課堂老師齊抓共管,幫助學生在各個課堂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安坐習慣。
5.利用專注力訓練游戲,提升學生的安坐能力
利用各種適合重度自閉癥學生的專注力游戲,提升學生專注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安坐能力。如杯中猜物游戲,讓學生猜出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倒蓋的杯子中其中一個杯子中的強化物;眼明手快游戲,讓學生抓住落下的大積木。
6.利用書寫訓練提升學生安坐的持久度
學生有一定的安坐能力后,開始加入書寫訓練,提升學生安坐的持久度。因為書寫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自控能力,在書寫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坐姿,從而提高學生的安坐能力。通過觀察與評估,發現我班學生的書寫基礎不一致,我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個別化書寫訓練目標。基礎弱的學生,如小健和小榮,我會先讓他們涂色,先是補充色后到簡單涂色;基礎能力一般的學生,如小優、小儀、小嘉和小岳,我會讓他們涂復雜圖形然后再過渡到兩點連線,再到復雜的點連線;基礎能力較好的學生先點連線寫筆劃,然后加入筆劃描紅最后到字描紅。逐漸提高難度,從而提升學生的安坐能力和持久度。
7.在日常情境中訓練安坐能力
如在午餐時間,安坐好的學生才能拿飯,拿飯安坐好后才能獲得勺子吃飯,通過吃飯的需求來強化學生安坐能力。
8.提高家校合作,齊抓共管
(1)家長是家庭適應領域最好的教育者,針對家長不知道在家如何訓練孩子安坐這一問題,開展家長培訓,齊抓共管。我針對我班情況給班級家長開展《利用代幣制度提升學生的安坐能力》的理論培訓和實操培訓,讓家長知道學生的安坐能力在課堂與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讓家長每天晚上利用代幣制度在家進行30分鐘以上的安坐訓練,并讓家長拍視頻到微信班級群中互相打卡交流,教師根據視頻內容給予個別化指導。
(2)在班級開展親子個訓課。重度自閉癥學生由于基礎學習能力弱,需要開展一對一的訓練才能夠更好地學習掌握知識技能。因此我在班級開展一周三節針對安坐能力訓練的親子個訓課,更好地提升家長教育技能,同時也訓練學生安坐能力,一舉兩得。
通過家長培訓和開展親子個訓課,加強家校合作關系,有力促進了學校與家庭齊抓共管局面的形成,為重度自閉癥學生培養良好的安坐行為習慣,更好地提高學生專注力,提高課堂效率。
四、目前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1.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安坐習慣
經過訓練后,學生的問題行為逐漸減少,陪讀家長已經撤出教室,學生漸漸養成良好安坐習慣,班級也被評為學校的優秀班級。
2.促進教師處理學生問題行為的能力
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豐富教師經驗,讓教師更快更準地分析出學生的問題行為背后的原因,然后針對原因給出更好的策略處理行為問題。
3.促進家校合作
通過與家長的交流,家長們反映自己的專業知識有所提高,家長們看到孩子們的進步都非常感恩,經常幫助教師管理班級。同時家長們積極參與家長分享會,相互分享育兒經驗,更好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家校合作,共同教育”的目的。
五、研究反思
經過2年多的研究和實踐,進一步明確了研究思路,掌握了一定的教學策略,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注意強化物的使用,應逐步撤銷強化物,逐漸減少學生對強化物的依賴。
2.注意要持續的介入,過程不能中斷,否則安坐能力會出現退化。
3.在做好安坐訓練的同時,也要注意其他班級常規的訓練,如排隊等。
[ 參? 考? 文? 獻 ]
[1]吳瓊芳,肖艷林.計時器在自閉癥教學中的應用[J].綏化學院學報,2017,37(10):103-106.
[2]曾雅茹,吳云峰,ZENGYa-ru,etal.正向行為支持對延長幼兒就坐行為持續時間的個案研究[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5):52-57.
[3]郭小水.自閉癥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對策[C]//粵港澳臺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暨廣東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2013.
[4]趙菊.自閉癥兒童集體康復訓練中的分層教學[J].現代特殊教育,2014(2):51-52.
[5]高波.運用“代幣制”塑造幼兒良好行為[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2,25(5).
[6]王娟.淺談集體課堂教學中自閉癥兒童的注意力訓練[J].黑河教育,2016(9):69-70.
[7]袁翠婷.針對美術活動對提高自閉癥兒童注意力作用的觀察與研究[J].中華少年,2017:3.
[8]賈美香,白雅君.應用行為分析(ABA)完整版教程適用于發育程度1-4歲的自閉癥患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40-43
[9]肖艷林.輔助在中重度自閉癥兒童集體課教學中的應用[J].綏化學院學報,2016(10):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