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摘要】一堂優秀的美術課絕對不是孤立的一節美術技法課,它是由多種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共同交織合作完成的一件藝術品,美術老師也必須合理把握教學節奏教學中的各種環節,合理地把各種因素結合起來,最大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探索形式是新時期初中美術課的一個必然發展。
【關鍵詞】探索? ?交互式教學? ?動與靜? ?學情調查表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0-157-01
前言:在初中美術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探索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教學探索,這種探索有利于把一節普通的美術課打造打磨成精品課,在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初中湘美版六年級《壺中日月》一課的實踐教學;從音樂與美術的交互、課堂節奏動與靜的交互、教師“教”與學生的“學”的交互、不同特質的學生之間的交互等幾個方面來探索打造一節精品課的過程。
一、美術與音樂的交互:音樂的加入,可以把美術課中所要表達的情境更好地進行詮釋,在《壺中日月》一課中壺藝的欣賞部分,課件中需要呈現歷代壺藝的代表作品,而此時音樂的使用可以把學生帶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蘊之中,而利用視覺和聽覺創設的優美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感受茶文化和壺文化的文化魅力。美術課不僅僅是學習美術技法的課,更是讓學生學會感知美,學會體驗美,學會創造美的課。而在《壺中日月》一課的音樂選擇上,我選擇比較有中國風特色的古琴曲或簫笛的抒情樂曲更貼切壺藝的欣賞,而不適合使用現代快節奏的樂曲。在音樂的使用上,不可過多,過雜,要有取舍,在畫面出現歷代壺藝作品時,教師的語言要清晰優美,不能節奏過快,不然會影響到音樂的效果,畫面是此時的主導。在音樂和美術的交互上要起到烘托的作用,而不是喧賓奪主的反作用。在許多課件中,我們經常聽到刺耳的提示音,這樣的音效往往把美術課的藝術層次降低了,因此,在課件中,美術與音樂的使用要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烘托出美術課的美感。
二、美術課堂節奏靜與動的交互:在課堂節奏的把控上,動靜結合是非常需要老師去研究的,有的老師理論性強,喜歡用大量的時間來講解,但是學生們卻對于理論知識不太感興趣:但是如果一味放任學生自己動手去實踐,不能在合適的環節加以引導和掌控,就起不到教師的引領的作用,在《壺中日月》一課中,如果把欣賞歷代是壺藝作為靜的因素的話,那么學生動手就是動的環節了,時間的分配要合理,不能過于平均,要松弛有度,在欣賞環節可以增加學生參與的動,在學生動手的環節可以加入教師輔導的靜,總之,在動中要有靜,在靜中要有動,才能把一節課調配得如同一首世界名曲,既要有欣賞的環節,也要有如果大量的時間用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導致學生一直處于亢奮狀態,不利于他們對于教學內容中較為深層次的精神領悟。本課的知識容量很大,在動(提問引出課題)——靜(欣賞本課的壺藝作品)——動(學生分析壺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靜(欣賞老師制作示范)——動(學生動手制作泥壺)——靜(學生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動(完成的作品展覽拍賣)之間,一堂美術課就會精彩紛呈,學生和老師,在愉悅的教學環節推進中,走進這節課所要營造的文化和美的氛圍。因此要在美術課中把握好動與靜的節奏。
三、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交互:基于課的研究問題我最終確定了要從教師維度和學生維度兩個維度探究。
當然也是對“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方法的考慮,要解決課堂中“教”與“學”的根本問題,從教師維度和學生維度兩個維度進行分析。教師的“教”為的是學生的“學”,中心要往學生身上轉移,比如說教師教授給學生制作的方法之后,需要給學生一個闡述創作思路的環節,然后教師要進行跟進式的總結和評價,這屬于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在教學中要清晰完整的體現出來。本課的教學是由教師引導學生的感知開始,大家發表自己的不同感受,教學一步一步深入,教師把學生引向對壺中日月的內在藝術深度之中去。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和人文滲透。課堂應很好的處理“學”與 “教”的關系,學生在自主中學習,在開放的環境中交流,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學得更開心、學得更靈活、學得更深刻。本課在教法上要對學生的參與興趣及態度高度重視,十分尊重學生的鑒賞感受,教師對學生自由行為的理解,可以促成學生輕松而大膽的表達。
四、不同特質學生之間的交互:學生小組的人員構成是可以通過不同特質的學生構成的,在完成小組作品的過程中,需要以下的學生:設計能力強的學生、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協調能力強的學生、以及領導能力強的學生,基本上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小社會,如果打亂順序,這個小組的作品完成就會在質量和創意上大打折扣。我們雖然承認在美術課中可以培養出學生的多種素質,但現實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具備個人獨特的能力,而最終這種能力會伴隨終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會主動承擔起手工老師的角色,而領導能力強的學生會主動協調小組的各種事物,例如工具借用,作品完成的進度的等。不同特質的學生就像不同的色彩疊加在一起,才能繪出一張色彩豐富的作品一樣,善于開發不同的學生特點,是美術小組活動的一大特色。
五、課前、課中和課下的學情交互
關注課前學生的學情調查,設計制作了“壺藝”的知識調查表,有利于在課堂中對于學生的把握。而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掌握情況,以及在課下對于美術知識的鞏固,制作了學生生態量表進行儲備,積累出美術課的一些有效數據,對于美術教學的深度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毋庸置疑,美術課的教學探索是無止境的而我在這節美術課中的探索也是有局限性的。
而新課程標準的的實施和推廣為每位老師都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只有盡情地揮灑才是新時代每位教師的夢想,因此在課堂上大膽探索是美術教學的根本靈魂,祝每位教師都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