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正當防衛制度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處于休眠的狀態。隨著法治改革的發展和媒體輿論影響力的擴大,在近期的一些熱點案例中,正當防衛制度逐漸被喚醒。當然,其中最大的推動力應歸屬于公眾法感情。本文從實務角度出發,結合法律相關規定,淺析正當防衛制度下的法理與人情。
關鍵詞:正當防衛;公眾法感情
一、關于正當防衛的基礎理論
(一)我國刑法中對于正當防衛制度的理解
根據我國刑法典第 20 條的規定,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其不法侵害且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行為。
1.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權利。任何公民在面對國家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遭到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時,均者采取必要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換言之,我國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并不僅是一種措施,而且是鼓勵公民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一種積極手段。
2.正當防衛是針對不法侵害實施的正當、合法行為。它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反而對社會有益,因而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支持和鼓勵。
(二)正當防衛的應用條件
1.防衛意圖,即防衛人明確的認識到了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主要包括防衛的認識以及防衛的目的兩個方面,防衛人應當認識到不法侵害的存在、正在進行的狀態、不法侵害者、以及不法侵害的緊迫性,并且防衛人進行防衛的目的是通過對不法侵害的制止來保護合法的權益。
2.防衛起因,即不法侵害行為是實際發生的并且客觀存在的。不法侵害也必須是違法行為,但是否要求是犯罪行為,通說觀點認為不要求達到犯罪的標準,否則就變成了對不法侵害的縱容,并致使防衛權利的行使受到不當的限制,正當防衛制度形同虛設。不法侵害的存在應有現實性,否則便是假想防衛。假想防衛是行為人對于事實認識錯誤而發生的,應該遵循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判斷行為人屬于過失還是意外事件。
3.防衛對象,即只能針對不法侵害人本人。對于無責任能力人也是可以進行正當防衛的,但應受到一定的限制。
4.防衛時間,即不法侵害處在已經開始但還未結束的階段。在這個條件要求下,區分出了事后防衛的概念,事后防衛的歸責原則同假想防衛。
5.防衛限度,大部分案例的爭議焦點都在此處,即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且對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損害。在這里提出了特殊防衛的理論,根據我國刑法典第20條第三款規定,對于正在進行的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如果超出了必要限度,即為防衛過當。
二、公眾法感情對正當防衛制度的影響
(一)公眾法感情的內涵
“法感情”一詞最早出現在耶林的著作———《為權利而斗爭》中。耶林指出, “把所有的權利的心理源泉叫做法感情的稱謂是正確無誤的”。在耶林看來, 法感情并不會平白無故顯現出來, 它只會在權利受到緊迫侵害的狀態下才會昭然于世。他認為, 法感情是人民進行訴訟、主張和維護自身權利的源動力。為此, 要鼓勵人民為自己的權利而奮斗, 必須激發人民的法感情, 讓人民從內心重視自己的權利。
耶林用了大段篇幅論證“法感情”在為權利而斗爭中的重要地位, 他舉出了寇哈斯的例子進行說明。作為商人的寇哈斯因經商路過科隆, 在途中被科隆官員無故扣留兩匹馬, 寇哈斯無奈將馬匹和員工抵押換取通行。等他到達自己經商的目的地后, 他發現當時給他的擔保書是偽造的。于是, 他返回科隆索要馬匹,卻發現他的馬和員工都受盡了折磨。為此,他決定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利要求科隆領主賠償他馬匹和員工的損失。在此過程中,科隆領主一方憑借權勢左右司法, 他的未婚妻也因為他伸冤而不幸遇難。無處伸冤的寇哈斯在憤怒之下帶人對科隆領主的城堡進行屠殺。在馬丁·路德的調停下, 寇哈斯以薩克森選帝候受理指控作為條件放棄了屠殺。最后, 他的訴求得到了滿足, 但他也因屠殺行為而被判處死刑。在刑場上, 聽到案件勝訴后的寇哈斯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施刑。耶林以此為例, 力圖說明“法感情”在維護自己權利中的重要力量, 故事中的主人翁因為懷著對法律的信仰和對公平正義的執著, 不惜一切代價維護自身合法權利。
也許在法律經濟學面前, 寇哈斯的這種行為是得不償失的,但正是因為有了寇哈斯這樣對法律執著的人, 法律才不會淪為廢紙, 權利才是看得見的。盡管耶林通過很大篇幅試圖為我們描繪“法感情”的外觀,但對于“法感情”,他卻并未最終給出一個準確的定義。有的學者認為, 包含著法律意識和法律信仰的情感即可被稱為“法感情”。還有學者認為, 法感情就是指權利意識或者一種權利的認知。
“法感情”的產生需要法治文化的熏陶、傳統文化的浸潤, 不同社會環境下的民眾面對相同的法律問題雖然會有不一樣的反應, 但其大致反應是相同的。因此,實際上,“法感情”是指作為法律主體的人在權利或價值受到侵害時,而從心中迸發出的對渴望公平正義的心理反應和情感表達。
(二)公眾法感情的法律價值
1.有助于改善司法實務中的處理方式
司法, 是應用法律去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司法具有專屬性,司法具有程序性,司法還具有專業性。這是它區別其他行為的重要特征。但司法人員日常接觸大量的案件, 容易對案件形成格式化處理, 而容易忽略案件的不同情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公眾法感情為彌補司法所可能出現的機械主義發揮了重要作用。
2.有助于促進立法完善
“公平責任”在立法之初, 原本是為了促進社會和諧, 緩解案件中生活過于艱難而受到損失的當事人一方所作出的規定。但很多案件,因為濫用“公平原則”所引發的惡劣后果層出不窮。公眾法感情可以極大的促進公平責任的適用準確性。
三、完善正當防衛的建議
首先,完善立法或司法解釋中對于正當防衛的定義,以及對適用條件的解釋,明確防衛過當的標準;其次,最高院及時的發布一些相關案件的指導性案例;最后,加強公眾對司法的監督以確保公正司法。
參考文獻
[1].[德]耶林.為權利而斗爭[J].胡寶海譯,中國法制出版社。
[2].高銘宣,馬克昌:刑法[M].第七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3].周光權:21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精品教材 刑法總論[M].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何曉光(1996.03-),?性別:女,籍貫:遼寧省鞍山市,民族:漢,學歷:研究生在讀,專業:法律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