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映紅

【摘要】初中物理的單位換算對初中學生學習物理時不算是重點,但都是一個難點。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順利邁過這個門檻,對學生以后的物理學習與發展至關重要。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平均學習保持率是差距很大的,所以本文嘗試通過單位換算的一些共通性,演示讓學生聽講后,進行動手實踐(不僅僅是做題練習),并教授給他人來達到難點的突破。
【關鍵詞】通用千進制單位換算? ?學習金字塔? ?“千己毫微納”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0-122-02
初中物理的學習離不開對某個物理量的單位換算,單位換算對中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因為小學的學習已經接觸過簡單的單位換算:像元、角、分,像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換算都是10倍的關系,還有時分秒60倍的關系,因為生活中又常見,加上反復練習,還是比較熟悉和簡單的。但是初中物理量比較多,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會陸陸續續學習到很多單位,單位換算就顯得復雜了,對初中學生學習物理時不算是重點,但都是一個難點。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順利邁過這個門檻,對學生以后的物理學習與發展至關重要。
初中物理單位換算,涉及的物理量有許多,這里僅就常見的千進“千己毫微納”(后面解釋何為“千己毫微納”)來窺一斑知全豹,或許說是拋磚引玉,促進其他的解決。
一、讓學生認識到單位和正確使用單位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學里剛開始接觸單位的時候,我就會重點強調單位的重要性。一般會進行這樣處理:因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有所接觸了,所以我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提問:“請現在大家估計一個初二學生的身高有多少?”不點名回答,學生就會出答案,往往就會報出一些不同的數字,一般都會有帶單位,也有不帶單位的。然后我著重念了一下數字比較準確但是沒有單位的那個數字,并寫在黑板上,我會說:“嗯,1.6,比較對了”,然后黑板寫下1.6之后,看向同學們,遲疑一下,然后補上一個噸字,學生們有的笑,有的連說不是,應該是米,然后我就說:“好,是……”邊說邊重新寫了一個1.6mm。學生們哈哈笑,有的也連說不是。我說那是什么,然后學生就會給出正確答案。再補一個數字160,讓學生討論得出答案。通過這樣的強烈對比,學生會認識到單位的重要性——正確使用單位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破解單位換算難題的一點嘗試
(一)關于嘗試的理論基礎
下圖是一個“學習金字塔”圖,它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最早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并提出的。其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聽講”:學生聽教師的講授。這種最熟悉、最常用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其保持率為5%; “閱讀”:學習者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其保持率為10%; “視聽”:即用“聲音、圖片”配合或視頻講授的方式學習,其保持率可達到20%; “演示”:采用這種方式,其保持率可達30%; “小組討論”:其保持率可達到 50% ;“實踐練習”:其保持率可達到75%; “教授給他人”或“對所學內容的立即運用”,保持率則可高達90%以上。可見,對于教師來說,綜合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尤其引導達到“教授給他人”這個處于金字塔基的學習方式,是學習效果最好的學習方式。所以我更多是想通過單位換算的一些共通性,演示讓學生聽講后,進行動手實踐(不僅僅是做題練習),并教授給他人來達到難點的突破。
(二)一點嘗試
在初中物理教學里,我們要面臨這樣的單位換算,比如,1.千米、米、毫米,微米,納米;2.千克、克、毫克、微克、(納克);3.千安、安、毫安、微安、(納安);4.千伏、伏、毫伏、(微伏、納伏);5.千歐、歐、(毫歐、微歐、納歐)等等。大家知道,括號里的用得是比較少的,我把它放在一起,就是能夠直觀地顯示這批單位的共通性,可以簡稱為“千己毫微納”,這個“己”是什么呢,就是米、克、安、伏、歐這類單位。【有些老師會說M(兆)在哪里呢?我想如果把“千己毫微納”搞定了,其實兆也就順理成章解決了】
1.解決“大化小—乘以進率,小化大—除以進率”這種口訣的熟練,馬上以學生熟悉的“米”這一套單位簡單數字但是對應以上口訣的練習,例題并馬上在練習本上練習。
2.“千己毫微納”的具體實施
我先讓學生讀“千己毫微納”幾遍,對于這個大小順序有一定的認識并記住。然后進行邊演示邊講解:伸出左手掌,展示5個手指,從大拇指開始到小指,每個手指分別代表“千己毫微納”中的一個,告訴學生每個相鄰的都是千進制——10的3次方。
①大化小:
那么從“千”到“己”(從大拇指到食指)是走了一個路程,乘以一次一個103,從“千”到“毫”(從大拇指到中指)是走了2個路程,乘以2次一個103,得到106,以此照推,則從“千”到“納”(從大拇指到小指)是走了4個路程,乘以4次一個103,得到1012.講完馬上對著手指數,進行補充“大化小”練習。
②小化大:
那就是大化小的反推——那么從“己”到“千”(從食指到大拇指)是走了一個路程,除以一次一個103得到10-3,從“毫”到“千”(從中指到大拇指)是走了2個路程,除以2次一個103,得到10-6,以此照推,則從“千”到“納”(從小指到大拇指)是走了4個路程,乘以4次一個103,得到10-12.講完馬上對著手指數,進行補充“小化大”練習。
③通用的換算辦法。
有了前面①和②的基礎。那就可以趁勢推出無論是從哪個手指到哪個手指,只要是大化小,走了幾個路程,乘以幾次一個103;只要是小化大,走了幾個路程,則乘以幾次一個10-3.然后馬上對著手指數,出題進行對應的練習。
這時候,同學們就能欣喜地發現,無論是電阻的歐、還是電壓的伏、抑或米、克等等,都能用“千己毫微納”加手指來換算,大大地減輕了換算的難度,有了這個基礎。其他換算就容易多了。
三、結語
基于“學習金子塔”和克服單位換算難點等原因,對于嘗試初中物理單位換算的有效學習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在視聽、演示的復合教學下,不僅是動筆演算還要動手指深度的實踐(2周留存率75%),還有同桌相互講課(簡單講“千己毫微納”的思路步驟,2周留存率90%),一是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二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這一套單位換算不再為“難” ,同時增加物理學習的趣味性。
當然初中物理單位換算還有其他類型的,還有一個難點是組合單位產生的逆向倍數關系,不管如何,假如“千己毫微納”掌握牢固,相信單位換算的學習就已經上了一個大臺階了。
【參考文獻】
[1] 趙仿學.“單位換算”成為學生頻繁出錯的原因研究[J].新課程.下旬:教學研究,2017(9):19.
[2]百度百科.
[3]高鋒.基于“學習金字塔”的中學物理教學改進研究[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物理教學,2019(10):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