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娜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復蘇和社會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為了維護國家穩定,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增強社會福利保障,我們需要大力開展老年社會工作的服務。但是目前從我國開展老年社會工作服務的情況來看,也遇到了很多的倫理困境,阻礙了老年社會工作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老年社會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倫理困境,有針對性的提出應對原則,促進老年社會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老年社會工作;倫理困境;應對原則
老年人的社會工作是一項專業服務活動,社會工作者在專業價值觀的指導下,充分利用社會工作知識,方法和概念技能的體系,幫助面臨各種生活困難的老年人解決問題并擺脫困境。大力發展老年社會工作對我國解決人口老齡化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由于老年人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價值觀念的差異,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常常會出現很多倫理困境。為了推進老年社會工作的發展正確的理解以及應對倫理困境是十分重要的。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1、老年社會工作
老年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老人,老人是社會中處于弱勢地位的人群。因此在開展老年社會工作時,社會工作者不僅需要專業的知識能力,還要全面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況以及老人所處的環境等。老年社會工作更多地是注重對老人的尊重與關愛,突顯出來老年群體的價值。我們要對老人的生理心理上的需求有充分的考慮,才能更好的理解老人,幫助老人解決問題。老年社會工作的本質具有鮮明的道德特征,在實際開展工作過程中,由于自身的特性會出現很多的倫理困境,會阻礙老年社會工作的發展,所以需要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
2、社會工作倫理困境
社會福利協會道德規范審查委員會主席Raymond定義倫理:“所謂倫理困境是當專業核心價值中對專業人員要求的責任與義務發生互相沖突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必須決定何種價值要優先考量?!盵1]
弗蘭克·勒本貝格(Frank Lebenberg)和拉魯夫多魯戈夫(Rarufudorugofu)也闡明:“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倫理問題是現代特征,這是由于多元化和價值觀念的對立所致。當一個從業者面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沖突的價值時,倫理困境就可能會產生,諸如公正與平等,服務效用與效率或能力與平等。[2]所以當社會工作者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時候,不同的服務對象有不同的價值觀,所以不可避免會產生沖突,服務對象、機構、同事等之間的要求和關系,在協調過程中也會有或多或少的引起沖突產生矛盾,往往不能做到兩全其美。各種各樣的倫理困境都會不可避免的產生,所以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案例理性分析判斷,做出抉擇。
二、老年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產生
老年社會工作倫理困境是指當社工陷入倫理困境時,因為同時受到幾種道德規范的約束,如果遵循其中一個規范,那勢必會出現違反另一個規范的情形。[3]
1、社會工作者對不同主體負責的矛盾
英國社會工作者協會倫理守則第三條:“專業人員需要對他們的案主、對他們的雇主、對彼此、對其他職業中的同事以及對社會負有責任?!盵4]當社會工作者向老年人提供社會保護服務時,社工經常面臨各種忠誠對象,包括對象自身,與社會工作的機構,機構中的同事和社會。我們首先要對我們的服務對象負責,但同時我們也是機構中的一員,也要為所處機構的利益著想,作為一名合法的中國公民,遵循我國的法律法規是我們的責任。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經常會引起利益上的沖突,在處理問題時也無法滿足所有對象的要求。例如,有時我們為了保護服務對象的利益,就有可能損害到社工所處機構的利益,甚至會上升到損害國家的利益,這時就會處于倫理困境中。多方發生沖突主要是由于利益而產生的沖突,雖然各個主體的利益大多數情況下是一致的,但不同的主體對象肯定會對利益要求有所不同。當不同主體之間存在利益沖突時,如何協調和保護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是老年社會工作者面臨的倫理困境。
2、專業家長式制與案主自決的矛盾
案主自決是社會工作者給老人分析問題的利弊,不能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老人,更不能替老人做決定,讓老人擁有自由選擇權。但案主自決原則在實際工作中也會受到限制:首先,老年人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逐漸衰弱,思維能力也漸漸下降,對大多數的問題都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或者是精神病人以及智力障礙的患者,更加對自己所處的環境那難以做出判斷。其次,有些老年人固執己見,不愿意聽別人的意見,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一些對自身來說不好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老年社會工作者為了保護服務對象的利益,而違背老人的本身意愿幫助老人做決定,這就是老年社會工作中的“專業家長主義”。當服務對象自決和專業家長主義之間發生沖突,倫理困境也會隨之而來。
3、知情權與隱私權之間的矛盾
在開展老年社會工作時必須將尊重保護案主隱私貫穿整個服務的過程。但是在老年社會工作的實際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很多特殊的狀況,當老年案主的隱私涉及到其他主體的利益時,社會工作者是否要繼續為老年案主保密成為一個困境。例如,老年案主得了一種親密接觸的傳染病,但是老人擔心自己會被其他人所隔離歧視,因此不愿意告訴其他人。在這一點上,老年人的社會工作是否應該將此事告知家庭成員,以保護老年人的隱私?當老人問題的隱私涉及其他主體的利益時,老年社會工作者將面臨確保老人問題的隱私或捍衛其他主體的承認權利的倫理困境。
4、社會工作者個人利益與社會責任之間的矛盾
目前,老齡人口越來越多,急需推動老年社會工作的開展。在這種關鍵時刻,為了社會工作的專業的發展,為了維護國家和諧穩定,我們必然要投身于老年社會工作的服務,這是我們必須履行的責任與義務。但是老年社會工作服務的是一群特殊的群體,常常可能會面臨著生老病死,如果不好好調節自身的情緒,則會使社會工作者長期處于壓抑的環境中。同時老年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準則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在開展服務時,雙方價值觀也會時常產生沖突。并且從事老年社會工作的工資有時也難以維持自己的日常開銷,所以很多社會工作者都會陷入兩難的境地,繼續從事自己所熱愛的事業還是向現實低頭。
三、老年社會工作倫理困境產生的原因
1、服務對象的特殊性
老年人是非常特殊的弱勢群體。從生理上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智力水平逐漸下降,生體器官逐漸衰老退化,抵抗力也大不如前,很多老年疾病都會產生。在心理上,老年會因為缺少陪伴而變得孤僻,也會用固有的傳統觀念去約束別人,導致自己被冷落。在社會角色上,很多退休的老人會不適應養老的生活,會覺得自己對社會沒有了價值,甚至覺得自己的家庭主導地位被撼動,從而郁郁寡歡。老年人從生理上、心理上到社會角色上的各種變化,都會影響老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他們的價值判斷也會隨之產生偏差,這是服務老年群體的特殊的地方。因此,老年社會工作者在開展工作時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心思來維護老人群體的利益。
2、價值觀的矛盾
價值觀是發展老年人社會工作服務的基礎。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是多方倡導的價值觀判斷的概念,而老年人的傳統價值觀根深蒂固。因此,雙方在價值觀念也經常會出現碰撞。當我在養老機構實習時,我給張爺爺拿了幾張毛邊紙練習書法,但張爺爺確很生氣,他覺得這種紙在他的年代是難得可貴的,現在卻隨意被用來練字,因此他感到很氣憤,覺得我們浪費資源。受到經濟和時代的制約,很多老人的價值觀念都比較傳統。不同主體的價值觀之間都會產生沖突,這些沖突有利益沖突,目標沖突等,都會導致老年社會工作在開展時陷入倫理困境中。
四、解決老年社會工作倫理困境的原則
1、生命保護原則
保護生命的原則是解決道德困境時的首要原則和主要問題。生命是唯一的,沒辦法重新來過,所以要倍加珍惜。只有生命得到了保障,才能夠更好的發展,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樣的,在老年社會工作中,只有將老年案主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幫助老人激發潛能,使老人獲得更好的發展。生命是無價的,也不存在優劣之差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保護生命原則貫穿著社會工作的始終。
2、平等與差別平等原則
如果問題相同,需求相同,就需要平等的對待。但若是本身存在差異,就需要差別平等對待。老年群體也存在著強弱之分。一般情況下,在西部地區的老人面臨的問題要比在東部的老人更多,農村需要幫助的老人也比城市中的老人更多,城市中失業的老人比有退休金的老人要失去更多的經濟來源。[5]因為老人面臨的問題和需求不同,而老年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展還沒有十分成熟和完善,仍然存在資源不足等問題。所以需要遵循“差別平等原則”,在開展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時,要優先考慮那些更加困難、急需幫助的群體,為他們先提供援助。
3、自由自主原則
老人走投無路尋求幫助時,他們將會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會把所有解決問題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年社會工作者身上,讓老年社會工作者幫他們做決定,一切都沒有了自己的主見。面對這種情況,老年社會工作者必須要理解和接納老年案主,幫助老人一起解決問題,激發老年案主的潛能,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的方法幫助老人自己做出抉擇,重新對生活充滿信心,對自己的未來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同時,在老年案主進行抉擇的時候,老年社會工作者需要對老年案主的抉擇進行評估,防止出現傷害他人利益的行為。
4、隱私保密原則
社會工作者應對老年人的談話和個人信息保密。當老年案主缺乏保密意識時,老年社會工作者也將向老年案主明確保密的重要性,提醒老年案主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但是若出現老年案主可能危及生命或觸犯法律等情況,也將權衡利弊,打破保密原則。保密原則也是讓老年服務對象信任社會工作者的重要條件,只有充分履行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原則,對老人隱私進行保密,老人才會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拉近彼此的距離,方面開展服務。
5、最小傷害原則
老年社會工作者在提供老年社會工作服務中遇到倫理困境時,最希望的是在處理這一問題時不讓任何一方的利益受到傷害。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處理實際遇到的道德倫理困境時,我們選擇其中一方的利益,也必然會導致另一方的利益受損。因此,“最小傷害原則”就是在處理倫理困境時,老年社會工作者首先要想盡力避免出現傷害到他人利益的方法,如果實際情況導致必須要傷害到一方的利益,老年社會工作者需要權衡利弊,選擇產生最小傷害的方案。
6、改善老人生命質量原則
老年群體是我國處于弱勢地位的特殊群體,老人面臨著問題非常多,如:隨著年齡增長而相繼出現的生理問題,沒有親人陪伴等導致的心理問題,沒有勞動能力而面臨的經濟上的壓力,以及生活照料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老人的生命質量,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很多老年人知道自己面臨著很多問題,但卻不知如何解決,只能得過且過。這時就需要社會工作通過專業的方法來解決老人的問題,幫助老人擺脫生活的困境,提高老人生命質量,讓老人得以安享晚年。
五、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口老齡化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越來越多老人的問題不斷出現。老年社會工作者在面臨倫理困境時,必須充分結合老年社會工作本土化的要求,以個別化的觀點去看待每一個倫理困境,并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制定出更能滿足老人需求的方案。同時,在解決問題時單方面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必須要多方協作,整合社會的力量,從具體的實際問題出發,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來解決我們所面臨的老年社會工作倫理困境。解決老年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一方面能推動老年社會工作的發展,另一方面對維護國家穩定社會和諧,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都有很大益處。
參考文獻
[1]FredericG .Reamer.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M].包承恩等譯,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11;74.
[2]FrankLoewenberg,RalphDolgoff.EthicalDecisionforSocialPractice.NewYork.F.E.Peacock.1998:5;44
[3][4]孔娜.老年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及應對原則[J].倫理學研究,2015(02):123-126.
[5]唐淑平.老年社會工作中的倫理困境及解決策略[J].中國工人,2016(06):42-43.
[6]老年社會工作中的倫理困境及解決策略[J]. 郭文匯.? 好家長. 2017(21)
[7]社會工作倫理[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美) 多戈夫等,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