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建
摘要:貝多芬是西方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被稱為樂圣。《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是他的代表作品,該曲具有強烈的英雄主義氣概、反抗斗爭精神,充滿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和澎湃的熱情,充分體現出他積極勇敢向上,堅強果敢,鋼琴般巨人的品格。
關鍵詞:奏鳴曲式;呈示;展開;再現
一、《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音樂特征
此樂章充滿了嚴肅、激情、澎湃、強而有力的兩個主題,都為不可分句樂段,音樂表露出英勇的直率線條,刻劃出英雄的性格,極大的體現了頑強抗爭的堅強意志。調性上用了平行大小調作為兩個主題的調性,極具體現出貝多芬巨人般鋼鐵的品格。由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三大部分組成。
二、曲式結構及調性和聲分析
(一)呈示部
1、主部:1?8小節為主部主題,主部是由一個8小節的樂句構成,是一個單一的樂段結構,在第8小節以f小調的屬和弦形成開放性終止,是個不完滿終止,以推動音樂的繼續發展。音樂材料以不斷上行推進為特點,采用f小調的主和弦以分解和弦陳述,旋律體現出積極向上拱形特征,伴奏織體采用柱式和弦,體現出貝多芬的積極樂觀,堅強勇敢。a樂句第三四小節是由第一二小節的上二度模進發展而來,而隨后的4小節才用裁截,分裂的手法,再次引用三連音節奏特征,在第8小節結束于f小調屬和弦。
2、連接部:從第9小節開始進入連接部,連接部再次引用主部材料,旋律采用了主和弦的分解和弦及積極向上的拱形特征,調性卻采用主調的屬方向調c小調短暫的停留兩小節。第12小節通過裁截、分裂手法,采用三連音的節奏型調性轉到主調的關系大調降A大調上,在20小節以降A大調的屬和弦形成開放性終止,為副部主題的的進入做了準備。
3、副部:第21 小節開始進入副部,副部主題按照音樂材料可以分為5+7+9的樂句群構成。調性建立在主調的平行關系大調降A大調上開始屬持續、相對于主部,副部的結構顯得龐大,復雜。旋律線條與主部不同,采用了下行旋律體現了副部的核心材料,以柔和、如歌的旋律顯示出豐富的情感變化,第26到30小節采用斷續的,帶休止的弱拍上起奏的音型,隨著旋律音區的上升,左手伴奏織體的不斷豐富,通過右手旋律的音階不斷級進下行在34到36小節形成高潮,在37小節開始反復一次高潮后,在41小節以降A大調的主和弦形成收攏性終止。
4、結束部:結束部從42小節開始,音樂材料來源于主部主題動機的簡化,左手伴奏采用了輕巧的跳音,從45小節開始形成K46、屬七和弦,在48小節旋律聲部為主音la形成完滿終止,鞏固了副調的調性。
(二)展開部
1、引入部分:引入部分從第49小節開始,音樂材料直接來自于主部主題的材料。左手伴奏采用f小調的高低八度的主音以動蕩的八分通過推動音樂情緒發展,通過6個小節的陳述,在第55小節進入降B大調,以降B大調的屬和弦形成開放性終止,引出展開的中心部分。
2、展開部分:從56小節進入了展開部分,引用了副部主題的音樂材料,采用55到57小節的音樂材料通過兩次反復進入了降A大調的下屬功能調降b小調,在64小節通過模進的手法繼續陳述副部的主題材料在第67小節進入降A大調的關系小調c小調上,之后被截取兩小節的模進組,于81小節到達主調f小調屬和弦為再現做準備。
3、屬準備: 屬準備從82小節開始,左手的伴奏織體多次反復f小調的屬音,屬準備的后半部分逐漸引入了主部主題的材料片段,暗示著主部主題即將來臨,最終在101小節形成f小調的完滿終止。
(三)再現部
再現部為擴充再現,101小節采用了疊入的發展手法。主部主題與陳呈示部相同,但是再現的力度不同,由開始的暗淡、苦澀、變得明朗,堅決、肯定。
連接部從109小節開始,由原來了12小節縮短為11小節,采用了f小調。
副部從120小節開始,回到了主部的主調f小調上,體現了奏鳴曲士調性回歸的典型特征。結束部采用副部主題材料,由原來的7小節擴充為11小節,在151小節形成f小調屬七、主和弦形成完滿終止。
結語
貝多芬是西方音樂史上一位少有的偉大音樂巨匠,為人類留下了極為寶貴的音樂文化遺產,并都成為后世人類學習和研究的典范。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我們去深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