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宇
在無數大大小小的比賽中,參賽者們奮勇拼搏,為大家奉上一場又一場緊張又刺激的比賽。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在比賽中常有幫助對手、合作共贏的情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呢?在我看來,無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才是競爭亦或是合作的前提。
在許多比賽中,若要分出勝負,必然會存在輸贏,這不僅是參賽者各自水平高低的體現,更是比賽規則本身的基本要求。在任何比賽、活動甚至是生活中,規則有如量尺一般,衡量著我們的行為標準,它的存在,告訴了人們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該怎樣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比賽若離開了規則那么也就沒有了“輸”與“贏”的概念;正如生活若無視了法律、道德輿論的約束,社會將失去秩序。總的來說,小到幼兒玩的游戲,大至人類發展生活的社會,眾多準則在規范著我們的行為的同時,給了我們前進的方向,指引著我們盡量去做“對”的事。所以,我們需要像用藥前細閱讀說明書一般,去讀懂規則;像尊重法律一般,去敬畏規則。
可有人卻說:“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學會靈活變通,通過合作來共贏比賽,豈不妙哉?”有靈活變通的思維固然好,合作共贏比賽的理念也很可貴,但更為重要的是,要認清“適用對象”。在足球比賽中,站在綠茵場上的雙方不是隊友,而是對手,對手之間的關系,更應該是競爭,而非合作。若兩隊為了各得一分握手言和,而故意“打假球”,“無視規則”的話,看似雙方實現了“合作共贏”,可若人人如此、隊隊如此,又怎么能在真正的意義上分出勝負呢?除此之外,若在考場上的考生們為了一同考出好成績,交頭接耳“互相合作”的話,考試真正的意義又何在呢?所以,在規則面前,與其說這是靈活變通、“創新了比賽”,不如說這是一種投機取巧、違背原則的做法。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而所謂的自由,實則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的自由。”一言一行源于規則又高于規則,比賽競爭的方式也可以多樣化,人生也可以不斷創新,讓自己活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是,無規矩則不成方圓。這一切都需要在各個規則的允許范圍內,堅持原則、堅守底線,才會彰顯出其與眾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