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秋生 劉冬梅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關節置換術醫治高齡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2例高齡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均分2組,參照組36例患者采取PFNA內固定治療,研討組36例患者采取人工關節置換術醫治,對其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研討組治療有效率94.44%明顯高于參照組的52.78%,P<0.05,組間對比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結論:人工關節置換術醫治高齡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明顯,對其生活與身體康復產生良好作用,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人工關節置換術;高齡;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6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251-01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極為高發的骨折類型,超過64%以上的髖部骨折患者發生,特別是73歲以上的高齡患者發生率更高[1]。高齡患者的全身健康狀況相對較差,往往伴有多種基礎性疾病,選用保守治療不利于患者的生活質量,可能引起多種并發癥,因此多采取手術治療,如髓內、外固定術及人工股關節置換手術等治療方式。本研究結合我院收治的高齡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72例均分2組,一組實施PFNA內固定術,另一組實施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對其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2例高齡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均分2組,參照組36例患者采取PFNA內固定治療,研討組36例患者采取人工關節置換術醫治。納入標準:采用影像學檢查,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可確診為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及其親屬對研究了解,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手術禁忌的患者,存在神經系統與血液系統嚴重異常的患者。
參照組:年齡74.6-90.7歲,平均(82.31±4.43)歲,男女比例21:15。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癥等基礎疾病患者各有7例、8例、10例、11例。研討組:年齡75.1-91.4歲,平均(81.98±4.69)歲,男女比例20:16。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癥等基礎疾病患者各有8例、9例、9例、1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基礎性疾病類型等多個方面信息資料對比后發現,組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36例患者采取PFNA內固定治療,首先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讓其取仰臥位,在高于患者大轉子頂點5厘米位置經股骨行長度為5厘米左右切口1個,再將皮下組織逐層切開,骨折部位得以充分暴露后,采用手法復位骨折處。插入導針于大粗隆頂端,再經導針方向將PFNA釘插入,通過C臂X線機透視,將導針釘入股骨頸,適當調整導針,將其位于股骨中心向下約1/3位置。旋轉刀片長度經測量后再釘入股骨,再將刀片鎖定。安裝螺釘于股骨遠端,并將尾帽鎖緊后,常規置入引流管,逐層將切口縫合,并實施抗生素治療,連續用藥7天。
研討組36例患者采取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首先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讓其取側臥位,逐層切開股骨頭,將關節囊完全暴露,再對關節囊縱形切開,直至髖關節脫位后進行股骨頭截骨,股骨頭充分暴露,可一并處理股骨髓腔與股骨臼開髓,復位骨折后重建股骨粗隆,使用髓骨腔挫刀擴髓,再將假體試模安裝好,并對假體試模的型號進一步確定后選擇合適的股骨柄,通過骨水泥進行固定,再將髖關節予以固定,最后嚴格執行無菌包扎。
兩組患者術后均應實施常規抗菌與抗凝治療,并結合其實際需要擴充血流量,可于術后2天內將引流管拔除,同時指導患者進行關節、肌肉等功能恢復鍛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的療效,將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患者手術后股關節生理功能恢復已超過80%為顯效;患者手術后股關節生理功能恢復60%-80%之間為有效;患者手術后股關節功能無改善或病情加重為無效。治療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經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類型資料(術后療效對比)以例數(%)表達,x2檢驗,P<0.05時,組間對比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療效對比
經以下表格數據表明,研討組治療有效率94.44%明顯高于參照組的52.78%,P<0.05,組間對比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通常發生于股骨小粗隆與股骨頸基底之間水平位置,在臨床中極為常見,隨著我國老齡化現象的加劇,發病率有持續升高之態勢。高齡患者因其身體條件等因素更易出現此疾病,并常伴有骨質疏松情況,運用PFNA內固定治療方式效果不佳,手術失敗率高,易發生肢體殘疾,直接影響預后生活質量[2]。人工關節置換術的創傷較小,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少,均可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速度,其關節功能亦可早日恢復。手術操作時間短可確保理想節面解剖復位的準確性,且植骨穩定,它可對較差的韌帶進行直觀探查,修復更為簡便,此入路形式極佳[3]。
研討組治療有效率94.44%明顯高于參照組的52.78%,P<0.05,組間對比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人工關節置換術醫治高齡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明顯,對其生活與身體康復產生良好作用,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潘耀成,馮宗權,陳堅鋒.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9,26(6):781-782.
[2] 劉陽,彭昊,黃冠予, 等.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患者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9,16(4):63-67.
[3] 付剛,熊圣仁.PFNA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不穩定型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3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