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可
摘?要:教師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出體魄、心智健全,具有健康個性和主動發展的富有創造力的人。知識在育人中具有工具價值,不能代替全部目的。教師職業對于教師具有極大的人格和智慧的挑戰,因而不僅具有促進學生個體發展而言的生命價值,而且具有促進教師自我超越、對教師個體而言的內在生命價值。教師作為專業人員,要有維護專業自主權和發展權的意識與能力,要敢于在專業領域和專業水平上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要讓非教育立場的不同主體的意見任意左右或沖擊教育的專業性工作。
關鍵詞:教育改革;創造;教師自我發展
從教師職業的社會價值上看,僅停留在關注外在工具價值的局限開始沖破。正是當代中國進行著的深刻變革,正是當代人類社會信息、知識、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發展,為教育這個古老的事業注入了“創造”這一強大的新的生命。正是對教師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的要求以及對教師工作創造性的要求,讓我們找到了教師職業對于從業者而言的外在社會價值與內在生命價值之間統一的基點,找到了教師可能從工作中獲得“外在”與“內在”相統一的尊嚴與歡樂的源泉,那就是兩個赫然的大字——創造!它預示著社會發展對教師職業內含的重要的新品質的需要,但依然還未進入到對職業內在特質,以及由此特質而產生的對于從業者的內在價值的分析。
一、我們班的“小王子”的轉變
這也許是我上班三年來感觸最深的一個學生,初接手這個班的時候我最開始認識的就是他,班級人稱“小王子”,不過可不是因為他多么優雅貴氣,而是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并且帶著桀驁不馴的氣質,時時刻刻都帶著一臉不屑,更是聽不進去老師所謂的“指教”,課堂上從來不拿書不動筆。為了給班級樹立良好的形象,我肯定不能容忍這樣的孩子天天耀武揚威,自然隔三差五的“聊天”,態度也比較嚴厲。班級經常處在我陰云密布心情之下,我也常常有著“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感慨。和他矛盾最激烈的時候,是七下散學典禮排隊的路上,他把凳子一摔,對我大吼:“有病!”起因是,每次站隊他都喜歡和另一個“志趣相投”的說話,于是我要求他倆之間每次站隊至少隔一個人,散學典禮的時候,他倆又是旁若無人的湊在一起嘀咕,我直接沖過去,“說好的隔一個人呢!”,然后就有了剛才那一幕。那個時候我真的火冒三丈,心里對自己說,這是什么混賬,我絕對不要他了,絕對不要!經過一個暑假的冷卻,再見他我卻沒有那種憤怒了,而他每次見我都有一點點愧疚,而且有多遠閃多遠。我突然意識到,這也許是一個轉機,一個改變我們關系改變他態度的轉機。于是我開始有事沒事找他說話,盡量語氣平和自然,就當我們之間什么沖突也沒有發生過。開學第一周,他遲到了三次,周五的時候,我找到他,認真地問他為什么遲到,是起床困難,還是沒有鬧鐘還是家離的遠,他說因為對自己沒什么要求,所以經常睡過頭。于是我就交給他一項任務,我要求他每天早上七點半之前拿晨檢表找我簽字,然后送去年級,如果一個星期都沒有誤過,可以加2分,如果誤了,就要找我背一首課本上的詩詞。到現在,學期快結束了,他再也沒有遲到過,當然,一次也沒有誤過晨檢表。平日里,我要求他上課如果實在學不進去,就隨便看什么書,喜歡什么看什么,但是不能給其他人做壞榜樣,不能看武俠言情之類的。然后他竟然也真的能安安靜靜每節課看自己的書,有時候看不下去了,開始發呆左顧右盼的時候,我就問他最近看了什么,有沒有什么感悟,或者自己覺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有時候也說說我的看法,然后他就仿佛來了興趣,接著看書,做自己的事情。
二、教育改革下的思考
每個已經選擇當教師的人和可能選擇當教師的人去思考這樣的問題:你是否看到教師職業能給人帶來的內在尊嚴?如果你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那么,你的職業勞動的質量是否已達到了因創造而獲得內在尊嚴與歡樂的水平?這些問題將喚起作為職業主體的教師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教師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使自己成為自覺創造教師職業生命和職業內在尊嚴的主體。如果沒有這種反思,即使社會提出了對教師勞動創造性的要求,也不會自動地、自然而然地成為教師群體和每位教師的內在需要和實踐,教師依然會停留在工具意義、外在價值水平上從事這項工作。所以,職業生活的質量,不僅與職業性質、社會發展水平相關,還與每個人的職業自我意識與價值追求相關。正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處在同一時空中的人過著非常不同的生活:有的生活在沒有今天的昨天,他們頑強地遵循著歷史的規范;有的生活在沒有明天的今天,他們不倦地追逐著時尚的翻新;有的生活在蘊涵著明天的今天,他們堅定地用自己的生命,按自己理解和追求的明天,編織著不同于昨天的今天,他們的生命向著無限的可能性生活開放,他們的每一天在創造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創造著自己的生命。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出體魄、心智健全,具有健康個性和主動發展的富有創造力的人。知識在育人中具有工具價值,不能代替全部目的。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不是由他教授的內容本身決定的,而是由學校培養人的專業實踐的復雜性決定的。他不同于科學家、技術家、藝術家的創造,他是直接面對人的生命、促進人的生命發展的創造性工作。教師需要用自身的積極、健康且富有多方面活力的精神、才華及個性來支持自己的事業。這是一項使自己和他人變得更美好的事業,是在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能體現人文關懷的事業。教師職業的命運不完全掌握在社會和他人手中,也掌握在教師自己手中。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尤其是如此。唯有自尊、自強,才能贏得社會和他人的真正尊重,而不是也不需要恩賜和同情。教師作為專業人員,要有維護專業自主權和發展權的意識與能力,要敢于在專業領域和專業水平上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要讓非教育立場的不同主體的意見任意左右或沖擊教育的專業性工作。
我們強調教師要將教育專業知識內化,同時又要通過開放的變革實踐,在運用中不斷發揮和強化教育專業知識對于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價值。為此,教師要學習和研究當代教育學理論的發展,更要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作為教育研究的根基,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過程中,提升教育專業素養和研究教育實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變革與教師發展[J].江蘇教育,201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