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摘 ?要: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是降落在世間的天使。每一位家長都想竭盡全力給予孩子最好的。可越是如此,父母就越容易將自己的思想加注于孩子的身上,以自己的思想與看法左右孩子,用自己的眼睛代替孩子的眼睛來看待這個世界。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是一部詳細講解孩子心理的讀物。從文中我們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并學會如何利用孩子的敏感期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本文在閱讀書籍的基礎及教育中所見,著重討論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中一些有利于我們了解孩子的敏感期的觀念。
關鍵詞:敏感期;了解與發展;童年的秘密
引言:
本書中的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個體對形成這些能力和行為的環境影響特別敏感[1]。本書指出孩子的敏感期一般在0~9歲,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形成了最基本的世界觀,開始了解這個世界更多的模樣。閱讀本書后我發現,孩子的敏感期也是一把雙刃劍,老師和家長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讓孩子充分學習,孩子往往會有突飛猛進的進步,但成人也很容易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于孩子的身上,讓孩子過早產生疲勞。這對于孩子來說,無形之中也就造成了一定的創傷,因此我們應該正確認識敏感期的概念,學會如何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一、敏感期是什么?
蒙臺梭利通過對幼兒自然行為進行細致、耐心、系統的觀察后認為,兒童敏感期是兒童在每一個特定的時期都有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促使他對環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對有關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有耐心,而對其他事物則置若罔聞[2]。兒童的敏感期一般在12歲之前,這一段時間成人的合理引導可以讓孩子在語言、閱讀能力還有觀察力等方面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書中指出兒童敏感期還有一個彌補期,若是在6歲之前沒有在一個充滿自由和愛的環境里得到很好的發展,那么在6歲~12歲還是能夠進行相應的彌補,但是在中國家長的概念里,孩子始終是孩子,因此許多成人沒能重視孩子的敏感期,也沒能在學齡期進行彌補。
二、新手媽媽、老師怎樣面對敏感期?
(一)了解敏感期
《童年的秘密》中對那些對孩子的敏感期沒有意識或者沒有一個清晰概念的家長進行了生動的比喻:“被告者自己費盡心力照管和教育兒童;他發現自己陷入一個迷宮般的困境之中。跟過去一樣,他恍惚地迷路于廣闊的森林之中,但沒有一個出口,因為他不知道迷路的原因,即使他的錯誤在于他自身。[3]”。看了這一句話后,我在思考一個問題,許多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擁有更大的競爭力,總是給孩子報名參加許多的興趣學習班,每天穿梭于各個學校之前,但孩子因此而變得更為優秀了嗎?在面對孩子沒有取得理想的考核成績,在知道孩子產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家長更多的是責罵、抱怨,卻沒有去想過真正的原因。
正是對孩子的敏感期沒有一個清晰具體的感念,家長才會以自己的方式與方法來對孩子進行教導。其本意初衷自然是好的,但是忽略孩子不同時期的學習敏感期的客觀性,教導孩子自然是事倍功半了。
(二)不要過分夸大敏感期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許多家長的心理寫照,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一些家長總是不遺余力地開發孩子智力,認為在相應的時間段對孩子灌輸相關的知識越多越好。如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是0~6歲,于是便在一時期讓孩子學習英語或更多的語言,造成了孩子強大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
家長應該清楚地明白,每一個人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學習是一個接受的過程,如果太注重結果只會弄巧成拙。即便自己的孩子真的具有某方面的天賦,那么在發掘天賦的同時,也請一定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讓孩子明白無論何時何地家長都是愛他的,都是希望他能夠開心成長的。
(三)足夠的尊重幫助您了解孩子
“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4]”蒙臺梭利的這句話充分表達了成人對孩子內心的了解程度,在成人的世界里有一條最為基本的自然法則——最大效益法則。這條法則使得成人總是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力求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自己的目的,以此來保護自己的財產免遭侵犯。這種心理促使成人總會阻止孩子,不讓孩子做很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讓他們按照我們的生活節奏來生活。如當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喝的時候,因為害怕他打翻熱水摔破杯子并燙著自己,成人總是會阻止孩子,自己替孩子來完成。可是若是自己的朋友或家中的客人不小心將杯子打碎,成人會對他說:“沒關系的,一個杯子而已。”自然不是因為一個杯子比孩子更為重要,而是因為孩子的身份地位在整個家庭關系里是最不被重視的。
在中國的家庭內,對于好孩子的最為基本的標準就是聽話。聽家長的話,聽老師的話,聽長輩的話。孩子若和家長或長輩進行爭辯,那無論孩子爭辯的原因是什么,都會受到來自其他成人的指責。因為在成人的眼中,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而作為孩子的家長是有權利為孩子決定任何事情的。在中國一些較為傳統的家庭內,家長的尊嚴和地位絕對不允許受到任何挑戰。
在看完本書后,更加堅定了我的看法,請把孩子當成一個最為基本的人來看,不要因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將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而隨意進行干涉。孩子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自有在社會在生活上的意義上,自有需要他獨自一人走完的人生,請尊重孩子,就像尊重你自己一樣。
三、正視孩子的成長,不迷信、不畏懼敏感期
家長要尊重孩子每一個敏感期的不同與特點進行相應的、系統的指導,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刺激環境,幫助孩子人格得到健全的發展。這是孩子自身個體與客觀世界建立關系的最初階段,也是孩子神經迅速發育的重要階段。孩子在這一時期開始探索他所存在的客觀世界,開始和父母及身邊的人進行交流,開始認識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開始結交朋友。
不要太過于擔心孩子的未來,比起那虛無縹緲的未來,孩子當下的開心快樂與健康成才不是更為重要嗎?家長將孩子帶來這個世界,不就是給予他足夠的愛,讓他可以更好地走完自己的路,走完自己的人生嗎?
四、結束語
無論何時,成人只有充分地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與孩子建立起一個平等的關系,才能夠引導孩子健康全面地發展。一味盲目地利用孩子的敏感期,按照家長意愿進行灌輸式教學并不是真正地給予愛。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愛并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像一顆行星,得到了太陽的光芒。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不會少于任何人,不會擁有任何的原因。所以,在他還未長大之時,在他還未離開之時,請盡全力地了解他,給予他真正的愛。
參考文獻:
[1]王夢.淺談蒙臺梭利教學[J].現代交際,2013,08(41):159-160.
[2]李雪.論兒童早期教育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11,02(18):45-46.
[3]林瑛.“敏感”地帶與兒童成長敏感期——城市社區成長敏感期兒童活動場地研究[J].理論月刊,2012,05(13):156-160.
[4]金笛.淺談幼兒的婚姻敏感期[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4(7):90.
[5]王琳.淺談蒙臺梭利教育思想——讀《童年的秘密》有感[J].現代交際,2014,03(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