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飛
懷特海說:“教育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切教育活動都應該圍繞“生活”這一主題展開。
一、讀好生活這本大書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已經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他們不能走進想念已久的教室,只能宅在家里學習,這生活本身不就是最好的教材嗎?我何不抓住生活賜予我們的最佳的教育時機,好好解讀解讀這本教材,開啟新的教育旅程呢。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到底為什么學習,一點也不知道努力,整天就知道渾渾噩噩混日子,好像學習就是教師和家長的事,問問他們的理想,很多孩子都會說,我將來要掙很多很多的錢。那掙了很多錢以后干什么?接著掙錢啊。這樣的狀況讓我們教育人很尷尬,如何教育學生有理想、有抱負、有信仰,能熱愛自己的國家,能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這讓我想起當下最刻骨銘心的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解讀疫情當前的生活,我們看到各行各業都勇于擔當,各自扛起了肩上的責任。政府官員坐鎮一線,白衣天使成了最美的逆行者,軍人警察超負荷工作,商人藝人紛紛捐款捐物——這不就是最好的教育嗎?而且各個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中也許就有孩子們的爸爸媽媽或者親朋好友,這切身的感受最能激發孩子們對生活的理解,最能讓孩子們明白為什么學習。
于是,我讓孩子們每天看疫情的新聞,看看誰感動了你?誰是你心中的英雄?你將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然后用“他日,我如果長大,我要當……”這樣的句式說一說自己的志向,并錄制視頻記錄下這個瞬間。看著孩子們的立志視頻,很讓人熱血沸騰,從中選擇幾個典型的剪輯一下不就是很好的作品嗎?于是在一位家長的幫助下,剪輯出了我班的立志篇視頻作品,在喀喇沁旗文體局媒體上發表了。小小的活動,源于生活,孩子們的興趣高漲。錄制視頻,又是孩子們喜歡的挑戰,這不就是最好的課程嗎?這極大地激發了家長、孩子、還有我的創造熱情。
那就繼續開發。疫情當前的現在,我們能為祖國,能為武漢,做些什么呢?我們能錄制視頻為祖國加油,為武漢加油;能做防疫的小小的宣傳員,能朗誦春天的古詩,表達早日和全國的小朋友們一起放紙鳶的期盼,還能展示親子共讀的成果,讓大家都能看到我們宅在家愛國家的行動。于是,我們又集體創作了“加油篇”、“盼春篇”、“親子共讀篇”。孩子們還單獨創作了很多視頻和圖畫,表達他們的愛國熱情。除此而外,我還會讓孩子們課上說一說疫情下的生活,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都講一講,和孩子們討論:什么是愛國?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敬業?課上時間不夠,就讓孩子們課下再和家長討論,尤其是對責任的認知,孩子們說道:“醫生沖上一線治病救人就是責任,軍人聽從國家號令奔赴武漢就是責任,工人火速建起火神山雷神山就是責任,小區門口值班人員嚴格管理人們的出入就是責任,我們普通人宅在家里就是最大的責任,對學生而言宅在家好好學習就是責任……”抓住疫情生活這本最現實的教材,讓愛國教育、立志教育從孩子們的心中流淌,我想這比任何一節主題班會課都有效。
二、一份長久的學習單
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很多事他們還不懂,你一味要求學生要端正地在電腦前坐好,安靜上課,認真學習,他們是很難做到的。怎么辦?居家的環境更需要一張“我最棒評價表”,讓孩子們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將孩子們每天需要堅持做的事都列進評價表中,比如,讀書、背誦、書法、學習、運動、做家務、自己洗襪子洗腳、最值得記錄的事等,孩子們自己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加項,每天對自己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打勾或者貼星或者畫笑臉,這樣的表可以一周一張,也可以半個月一張,張貼在家里顯眼的位置,這樣孩子們就能夠看到自己的成就了,小孩子還是喜歡自己越來越棒,這樣的評價讓孩子心生向往,渴望成為最棒的自己,渴望自己越來越好。這種自我教育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是學習共同體所追求的。成為更好的自己,表面上看是“我最棒評價表”,是一種激勵機制。實際上是一張長久的學習單,一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評價單。這張評價表在線上教學期間特別實用。我班這個假期已經把《論語》第一章和20首春天的古詩,15首夏天的古詩,8首秋天的古詩都背下來了,還親子共讀了4本《我和大人一起讀》,還有《冰小鴨奇遇記》《我是冰激凌大王》等5本童話。平時孩子們就把自己讀書時最精彩的部分以語音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家長和老師,線上教學時我就開展讀書匯報會,因為孩子小,孩子們可以讀一段自己喜歡的段落,可以講一個最喜歡的故事,可以介紹一本繪本故事,可以讀兒歌背童謠——孩子們最喜歡這樣的課了,一個個嘰嘰喳喳,展示自己的讀書成就。
學習共同體的核心價值,就是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線上教學期間教師自己開發課程,利用生活這本最好的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想辦法解決學生堅持學習這個最大的困難,讓學生興高采烈地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我的嘗試,也是我以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