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鵬剛

摘 要:油田進入開發后期,面臨剩余油分散、井筒條件日益惡化的形勢,挖潛難度越來越大。為實現綜合判斷油水井生產動態、評價生產效率、掌握井下技術狀況以及各種地質參數的動態變化情況,就要依靠動態監測技術。將生產測井和試井技術的應用與采油、工程實踐相結合,分析了動態監測技術的綜合應用效果,表明在開發后期動態監測對穩產挖潛、綜合調整的重要性。
關鍵詞:動態監測 ;剩余油;應用
0 引言
通過加強地質研究,深入油藏開發分析,充分利用油藏動態監測技術指導高含水區剩余油分布規律的研究。主要開展了吸水剖面、地化錄井、中子壽命測井、井間示蹤等技術,加強了動態監測,利用動態監測結果指導水淹規律及剩余油分布規律的研究,確定挖潛上產的有利區域。根據動態監測成果,針對開發中主要矛盾,在開發中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對油井實施堵水作業,實現了降水增油;對注水井進行調整,提高了注水利用率。這對于其他同類油藏高含水期開發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1 概況
油藏動態監測,是油藏開發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他貫穿于油藏開發的始終。所謂油藏動態監測,就是運用各種儀器、儀表,采用不同的測試手段和測量方法,測得油藏開采過程中動和靜態的有關資料,為油藏動態分析和開發調整提供第一性科學數據。
面臨嚴峻的開發形勢,為了充分認清剩余油分布及儲量動用狀況,通過加大油藏動態監測工作力度,不斷強化C/O、硼中子、示蹤劑、產注剖面、固井質量等監測資料的錄取、分析與應用,進一步提高了對老油田的認識水平,提高了油藏管理的針對性,有效地改善了老油田的開發效果,為下一步老油田的開發提供了方向。
2 動態監測應用及成果
通過監測資料錄取,了解地層壓力、流體飽和度分布,平面、縱向儲量動用狀況,注入、產出剖面變化以及目前井下技術狀況等,為后期油田的開發、調整和試驗提供可靠依據;做到監測工作既要滿足開發分析和油藏研究的需要,又要講究經濟效益和實際可操作性,使資料錄取真正能滿足油田開發和生產的實際需要,充分發揮動態監測工作在油田開發中所起的指導作用。
2.1 利用油、水井測壓資料,指導油藏配注
近年來通過加強油、水井壓力監測,了解油藏壓力水平,目前主力區塊壓力維持在原始地層壓力90%的水平。為維持地層能量,穩定開發形勢,通過科學配注,強化單層配注,主力高滲透區塊注采比定為1.2,較低滲區區域注采比定為1.5。
2.2利用C/O測試資料,落實剩余油分布情況
油田開發后期,儲層中油水分布不斷發生著變化,剩余油分布零散。利用C/O資料可以更直觀的了解縱向上各小層的動用狀況及剩余油飽和度,應用最新的C/O比測試資料,確定油層含油飽和度。測得結果與巖心分析相差較大,對測試含油飽和度利用標準相滲曲線進行校正,計算公式如下:
2.3利用吸水剖面實施細分,解決層間矛盾
注水開發油注水后期,注水無效循環嚴重,注水利用率低,平面及層間矛盾突出,注水開效果變差。尤其是層間非均質性較強的區塊,高滲透層吸水量高,高含水,低滲透層吸水量少或不吸水,為解決這樣的開發矛盾,重點對水井實施吸水剖面監測,通過吸水剖面能夠定量確定縱向上各小層的吸水狀況,應用結果指導水井細分,加強低滲透層注水,限制高滲透層吸水,從而減少層間矛盾,改善吸水狀況。
2.4應用環空產液剖面,落實縱向水淹情況
開發后期,大部分油井多為大段合采,通過提高采液量來提高采油量,這樣勢必導致水流優勢通道的發育,高滲透層高含水,產液量高,從而限制了低滲透層的產出。中、高滲透砂巖和礫巖油藏,選取油井開井數10%~15%以上的井測油井產液剖面,每年測一次。對于自噴井,選取開井數30%以上的井測產液剖面,每年測一次。應用硼中子測試或環空產液剖面,可精確了解各小層的產出狀況,落實縱向各小層的水淹狀況,依據結果實施現應的堵水措施,改善油井生產效果。
2.5應用固井質量測試,指導油井措施挖潛
隨著開發的深入,油水井井況問題日益嚴重,油水井固井質量也發生著變化,出現管外竄槽等情況,導致油井高含水,注水井水竄嚴重等現象。套管狀況、固井質量、射孔質量、套管外竄槽等井身結構狀況監測井總數不低于油水井總數的5%。對油田開發過程中套管腐蝕及破損的規律要進行研究,每年應安排一二口井,進行套管技術狀況時間推移測井。近年來,通過加強固井質量監測,有效實施擠灰重新固井,改善油水井生產效果。
3 結論及建議
(1)油田進入開發后期,重點以尋找剩余油相對富集區為目的,在搞好油層動用狀況監測的同時,應加強對含油飽和度變化的監測,為制定挖潛措施提供依據。
(2)動態監測貫穿整個油田開發階段,各階段重點不一,制定合理的監測方案是油田開發后期的關鍵。
(3)油田開發后期,實施多方面動態監測,改善開發效果,最終達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