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瓊
摘 要:我國國土面積廣闊,人口基數眾多,但受到歷史和自然原因影響,各個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造成貧困地區的生產力發展十分緩慢,地域之間的貧富差異逐步擴大,因此,積極采取扶持措施,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致富,則有助于加快地區經濟發展,對加強社會安定團結,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發揚革命傳統以及鞏固國防具有明確的重要意義,在扶貧工作開展當中,財政資金扶貧最為常見,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主要針對扶貧資金的使用與管理的規范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扶貧資金;使用;管理;規范
引言:財政扶貧資金是我國國家財政預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國有貧困農場、國有貧困林場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貧困團場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扶貧對象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幫助提高收入水平,促進消除農村貧困現象的專項資金,因此,在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規范扶貧資金的使用與管理尤為重要。
一、扶貧資金使用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申報缺乏科學性
扶貧資金的主要用途在于幫助貧困戶實現精準脫貧,從而協調地區經濟發展,但在實際工作開展當中,卻存在部分地區為了能夠多爭取扶貧資金,在項目的論證過程缺乏深入的調研分析,資金的申報數額也相對不符合實際需求,因而存在大量虛假申報和重復申報的行為。其次,部分地區由于大局觀和前瞻性的缺乏,項目的調研階段應付了事,對于資金的后期使用與管理缺少規劃,導致扶貧資金難以落實到深處、實處,對于當地貧困居民所帶來的實際效益不高,造成扶貧資金的利用率不斷下降。
(二)配套資金不足
為了能夠切實保障國家扶貧資金能夠發揮價值,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提供有效助力,國家在對項目進行審批期間,通常會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安排一定比例的地方配套資金,以提高扶貧資金管理意識和責任意識,進而提高扶貧資金的實用性,但從目前實際情況而言,由于貧困地區的經濟能力有限,地方配套資金難以落實,為了能夠完成國家所部署的指標,各級政府僅能夠通過分析上級的重視程度,臨時進行配套,在檢查工作結束后,再行進行自主調整,導致扶貧資金的實際效果下降。
(三)擠占挪用問題嚴重
扶貧資金本以改善民生和經濟發展條件為宗旨,但部分地區在申報成功后,私自擠占挪用扶貧資金,用于興建辦公樓、買車以及發放員工福利,雖然在國家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審計和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日益深入的情況下有所收斂,但依然難以完全避免,不僅影響扶貧資金的正確應用,更加會導致政府的公信力下降。此外,還有部分地區由于扶貧資金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扶貧資金項目款在轉入村干部的個人賬戶后,方可用于項目進展,在利益驅使之下,不免造成一些干部存在僥幸心理而謀求私利,盡管還有部分干部能夠將資金用于實處,但這種工作流程依然缺乏規范。
(四)扶貧資金浪費
扶貧資金可用于貧困地區的農田水利、河流治理、鄉村建設、種養殖業、安全用水、綜合開發、醫療衛生以及民族地區發展等多個方面,分別滿足貧困地區的不同需求,但在實際工作當中,卻存在著重建輕管、損失浪費等問題,導致扶貧后遺癥屢有發生,而究其根本,則在于地區在建設方面盲目的重視程度,對于后期管理工作的忽視,在項目建設完畢后,缺乏合理的運營維護方案,造成項目實際價值喪失,扶貧專項工程變成面子工程,大量人力物力資源投入后,反而造成當地的貧困現象更加明顯,得不償失。
(五)扶貧資金管理部門分散
由于扶貧資金可用于貧困地區的多項工程建設與運行,所以不同的項目工程也分別隸屬于各級部門進行管理,而部門的分散性,直接導致扶貧資金的申報成本增加,工作效率普遍下降。
二、提高扶貧資金使用與管理規范性的主要方式
(一)堅持科學立項
貧困地區的干部群體應當明確扶貧資金的重要意義,切實秉承實事求是的精神,在立項前著重對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力求精確到戶,并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公開項目信息,提高政務工作的公開和透明程度,以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指標,對所申報項目進行科學制定,避免個人主義以及功利心理對立項造成的影響,確保決策切實可行,為當地帶來實際效益。
(二)增強配套資金到位率
配套資金到位與否不僅在于貧困地區本身,在上級部門對其指定配套資金計劃時,就應當深刻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地區的差異性,確定各個項目的配套資金比例,對于貧困問題較為嚴重的特殊地區,則應當加強扶持和幫助,適當下調配套資金比例。其次,地方政府應當調整支出結構,適當加大地方財力對貧困地區配套的投入,以增強扶貧工程后勁,實現預期效果。
(三)加強監管問責
扶貧工程對于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指數具有絕對的重要性,因此在實際工作開展期間,必須加強資金與項目的全過程監督與管理,明確各級部門與工作人員的職責與使命,保障工程順利開展,具體包括:主管部門對于項目進展和工期的監督;技術部門對工程質量的監督;財政部門對工程款的撥付;審計機關對資金的追蹤審查;紀檢機關對于違法違紀問題的監督等方面。此外,除卻政府應當嚴格要求扶貧資金的用途外,還可以積極接受群眾的監督,以促進扶貧項目有效開展,為群眾生活條件帶來改善。
(四)加強項目后期管理
為了防止項目建設完畢后,由于后期運營與管理不足所導致的資源浪費等問題發生,必須對項目后期的管理提高重視程度,建議由項目主管部門建立項目數據庫,并由專業工作人員進行管理,預備一定資金用于后續管理維護,必要的情況下,還應當及時向上級政府申報并申請管護資金。項目所在地的村集體同樣應當對項目具有充分的認知,了解扶貧項目對當地持續發展的積極意義,在此基礎上,激發群眾進行維護與管理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五)集中申報管理
集中申報管理有助于降低申報成本,提高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統一性,因此,應當對扶貧項目管理部門多且各自為政的情況進行改善,由政府的扶貧主管部門帶頭,組織其他各級部門的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并建立統一的項目庫和后備庫,加強對扶貧資金申報的全過程監督管理。
結語:作為一項惠民富民的工程,扶貧工程能夠實現我國國內均衡發展,并造福子孫后代,因此,在扶貧資金的使用與管理方面,必須引起各級部門的重視,通過加強監督管理,保障扶貧資金精確落實,為人民謀求福利。
參考文獻:
[1]趙向春. 探討農村財政扶貧項目管理及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 財經界(學術版), No.391(24):19+23.
[2]張運能. 改進管理 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J]. 開放潮, 000(011):34-35.
[3]陳柏中. 如何規范財政扶貧資金的管理與使用[J]. 審計月刊(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