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祥
(安徽省金寨縣槐樹灣鄉農業農村管理服務中心,安徽 金寨 237353)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就,農業現代化技術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業機械化取得了進一步發展,不僅使農業的生產過程變得簡單化,還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增加了農民收入,使現代農業朝著科學化的方向邁進。因此,農機化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主要手段,需要不斷調整和更新農機化方式,推動農業進一步發展。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想要推動農機化發展必須重新塑造城鄉關系,鞏固現代農村的經營制度和體系,深切落實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和發展,大力建設鄉村文明。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先進的農機新技術逐漸被推廣和應用,促進了農業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有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整體上農機裝備的水平有了顯著提升,農機化的作業面積在穩步增長,農業機械的社會化服務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雖然我國的農機技術推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農業機械推廣的經費不足,制約了農機技術的推廣應用,農業機械化體系不夠完善,缺乏全面的監管和統籌,機制單一化,農機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不能更好適應農機化的新興發展,農機新技術的宣傳也不夠到位,限制農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并且沒有準確地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農業機械化,首先要發展農機化的服務組織,壯大農機化服務的對象和主體隊伍,需要切實落實農機購置補貼的發放,完善相關的組織和政策,探索并創新新型租賃和融資模式,更好地服務新型農機主體,確保主體的各項利益能夠有效落實,農業技術宣傳可以推廣農機技術的應用,政府的大力引導、鼓勵和扶持建設多元投入機制,促使現代農業的發展更加具有專業性和可操作性。與此同時,需要創建新型服務模式,促進各種農機主體進行良性發展和融合發展,引導鄉村的農業合作組織和家庭農場、鄉村種植大戶等結對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機主體的利益互惠和共贏,在現有的基礎上優化服務的業態,不斷完善服務機制和體系,做到鄉鎮服務中心全覆蓋,不斷提升服務效率,使主體的需求和服務能夠通過互聯網進行零距離溝通。
加強新機具的技術示范推廣,也是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機化發展的關鍵環節,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引進新技術的使用,不斷推進農業生產全面實現機械化。由于移民搬遷政策的實施,很多村民都搬離了鄉村,導致農村大量土地無人耕種,為避免出現土地拋荒現象,政府出臺了相應政策,鼓勵懂技術、愛農業的人員走向農村,開展規模化生產,因此農業生產正逐步走向主體化。耕種的規模從幾十畝到幾百畝不等,所以農機推廣的方向也從微型機械轉變為小型或中型為主。在進行新技術示范推廣的過程中,要加大整體的宣傳力度,運用多種多樣的宣傳方式向農民、經營主體介紹新型機具的特點和優勢,讓農民能夠了解機具的操作要領,并現場操作新式機具,感受機具的性能和優越性,從而激發他們的購買熱情。在新機具向市場流通之后,政府需要加強市場引導和監管,避免出現假冒偽劣或者以次充好的產品。針對鄉鎮的銷售網點,需要相關監管部門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全面把關新型機具的產品質量和性能,發現不合格或者質量不過關的機具要立馬返廠退回,對于已經售出的農機具,需要執行回訪制度,在三包期限內保證產品的質量,針對農戶在使用過程中反饋的問題和意見,要積極聽取和采納,通過溝通,及時解決出現的各類問題,實現資源共享和優質服務。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機化發展存在專業人才缺乏,農機操作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工作能力有限的問題,需要加大引進和培訓農機技術人員,提升整體水平和素質。相關農機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部門應該招錄和引進年輕的專業人才,壯大并優化技術人員的隊伍,提升整體的技術水平,更好地解決專業人才老齡化的相關問題。與此同時,對于優秀的專業人才,相關部門需要制定具體的獎勵政策,定期提供專業人才的免費學習等,爭取留住人才,讓他們發揮出更大的價值,為現代農業發展做出貢獻。對于農機操作人員素質偏低的問題,應該加強對人員的培訓力度,豐富培訓內容和理論知識,增加實踐培訓時間,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避免出現壓縮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間的情況。另外,農機技術人員隊伍年齡過大,缺乏年輕人才的引進,導致整個隊伍在技術水平和思想觀念上都過于落后,很多專業知識都與現在的技術操作不匹配,跟不上農機技術的發展,很難實現技術的全面推廣,引進年輕專業人才不僅能夠帶動隊伍創新,還有助于新技術的工作展開。
在農機技術推廣的過程中,有很多因素影響推廣工作的進展,例如合作社、家庭農場就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工作人員要重視經營主體的作用,強化責任意識,推動農機技術更好地應用于農業的生產和發展。農業科學發展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大方向,也是對農業發展的合理要求,農機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要站在農民的立場考慮和解決問題,農業勞動者是農業生產的主體,需要及時了解并掌握農業主體的想法和要求,盡量做到遵循勞動者的意愿,引導其購買農機設備和裝置,并落實補貼政策。在購買之后,要指導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合理使用、規范操作、定期保養,從而提高農業機械的生產效率和產出率。在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確保農民的收入有明顯地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也隨之提升,讓農民在購買和使用農機設備的過程中,能享受到更多的惠農政策,將有助于農業機械化產業獲得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還較低,發展速度較慢,機械設備比較落后,沒有引進先進的機械,主要是因為進口機械設備的成本太高,導致無法有序地更新換代,另外我國缺乏技術性專業人才,導致整體的發展速度緩慢。因為一般的農業機械設備價格都比較昂貴,個體經營的商家很難單獨支付或承擔起高昂的價格,從而制約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需要政府加以引導和政策支持,建立合理機制,對于農機生產企業,政府要大力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促進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全面發展。針對以上問題,國家通過補貼政策來促進購買,同時還出臺相關政策予以補助,提供免費的學習機會讓技術人員學習提升等;對于人才短缺、技術人員素質偏低的問題,國家需要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加大農業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激勵年輕人主動參與技能培訓和專業知識學習,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生產的發展水平。
綜合來看,在我國的經濟產業發展中,農業處于十分關鍵的位置,現代農業的發展和進步,不僅使生產變得高效便捷,還減少了勞動力,提升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雖然現代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和農機化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農機技術的推廣對于健全農業機械化體系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