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白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
藝術歌曲在德國被稱為Lied或者Lieder,這一音樂體裁的確立于19世紀初的歐洲,許多音樂學者認為舒伯特是藝術歌曲的創始人,他的《紡車旁的瑪格麗特》D.118是西方音樂史中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歌曲。其實,在舒伯特之前,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作曲家也都創作過帶有藝術歌曲特征的聲樂獨唱曲,而舒伯特是將藝術歌曲這一形式最終定型,并將其發展到空前藝術高度的里程碑式的作曲家。
舒伯特生前創作有兩部聲樂套曲,一部是《美麗的磨坊女》,另一部就是《春夢》所在的《冬之旅》,還有一套《天鵝之歌》是出版商在舒伯特逝世后把他一些散亂的遺作進行收集整理而成,準確地說應該算是一部歌曲,而并非真正的聲樂套曲。《冬之旅》是舒伯特創作晚期最重要的聲樂作品,它的音樂情緒極為慘淡壓抑,即便是《春夢》中偶爾出現的短暫的歡樂的音樂情緒,也是如夢幻一般的假象,這是鋼琴伴奏者在演繹這首作品時需用心研究和把握的。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最可貴之處是其音樂中蘊涵了最真摯而含蓄的情感,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是真實樸素自然的。在舒伯特之前的作曲家所創作的獨唱歌曲中,鋼琴伴奏幾乎是不能夠和獨唱平起平坐,地位始終處于不平等的狀態。從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開始,鋼琴伴奏不再是“綠葉”,而是與演唱部分相輔相成、對立統一,鋼琴部分的音樂形象越來越具有獨立性,音樂表現力也越來越豐富。
身為鋼琴伴奏,在彈奏作品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案頭工作,要充分研究樂譜,什么時候與演唱者并進,什么時候是伴奏的solo,要時刻做到心中有數地去控制伴奏的音色、音量。一個合格的伴奏者一定要先研究作品的歌詞,不能一無所知就盲目地伴奏,情緒的關鍵在于歌詞,伴奏者和演唱者都同樣受到歌詞的引導,比如《春夢》里的三段是完全不一樣情景的,如果不研究歌詞根本就不明白詩人的境遇,或許會淺顯地認為第一段是優美的、甜美的,其實是虛擬的、朦朧的夢境,不能彈得太過于抒情。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語言的研究,筆者認為,優秀的伴奏者,這里可以稱為真正的藝術指導,掌握一些基本的語言是必需的,伴奏者如果不了解原詩,彈起來就毫無意義,缺乏生命力,無法深刻理解藝術歌曲的魅力。
不管是鋼琴獨奏者還是鋼琴伴奏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聆聽自己的彈奏。伴奏者要借助敏銳的聽覺,學習手指的各種觸鍵變化,掌握各種音色的變化,彈奏出清脆明亮的音色,彈奏出飽滿但不帶金屬性的音色,彈出有重量感但不嘈雜的音色,或者彈奏出輕柔卻又傳得遠的音色等,這都是一個優秀的鋼琴伴奏者要掌握的不同的觸鍵方式和音色控制技巧。
《春夢》這首作品是由三個樂段進行一次反復組成的,第一段,流浪詩人在寒冷的屋舍里做著虛幻的美夢,鋼琴的4小節前奏將聽眾帶入了一種不真實的幸福感中,這里的右手要水平觸鍵,下鍵速度慢一些,音樂要有傾向性,夢幻一些,但是不能太活躍欣喜,整體要有一些不真實的朦朧感,像一層薄紗,若隱若現。第三小節的裝飾音、回旋音還有波音可以彈得稍微靈動、緩慢一些,不要太張揚活潑。左手要嚴格按照譜子標注的演奏技法彈奏,前兩個音手腕可以帶動手指做力量轉移,收尾的第三個音雖然標注了跳音,但不能彈得太過跳躍,讓手指在琴鍵上稍微“鈍”一點點,但是也不要太楞,模仿一下大提琴的撥弦,還帶有一點余音,這樣處理就不會太突兀,樂句也不會太斷,讓演唱者在前奏鋼琴響起的時候能更好地漸入佳境(見譜例1)。
第二段,音樂情緒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詩人被雄雞報曉驚醒,睜眼周圍是一片荒涼和冷酷,與剛剛夢中虛擬的美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彈奏和演唱速度上也加快,右手出現十六分音符的三連音,彈奏右手三連音和左手和弦時要干脆直接,垂直有力地觸鍵,音色不要做美化。這一段的強弱變化豐富,從p到ff都涉及了,運用了大量不協和音程表達出詩人的驚恐與不安。第22小節開始的左手八度震音像詩人被驚醒后還沒平復的心跳,這里左手要找撥浪鼓的感覺,手腕和掌關節放松,用大臂、小臂的力量帶動手腕搖動(見譜例2)。
經過幾秒的空白停頓后,第三段音樂術語為langsam (緩慢地),音樂情緒又轉變了,力度從上一段的ff迅速轉換成了pp,此時的場景應是詩人看到了寒舍外雪片紛飛,凄涼又無奈。這里的伴奏音型像極了零星的雪花一片一片沒有感情地飄落。伴奏者在彈奏時不能有過多的美化,不能做過多的抒情處理,觸鍵速度可以有控制地放慢一些,垂直下鍵可以更好地體現出詩人痛苦和麻木的情感狀態。第三段結束后右手的五個連跳音連接到重復樂段,重復樂段伴奏部分的演奏技法與之前相同處理,也可以加一些不同的或者更深刻的處理,前提是要尊重作品風格(見譜例3)。

譜例3
一名優秀的鋼琴伴奏并不是“默不作聲的幕后者”,而是與演唱者“同呼吸,同歌唱”,尤其在對藝術歌曲進行詮釋的過程中,伴奏者與演唱者處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伴奏者更需要主動、適當地展現音樂表現力和對作品的獨立理解,在完成前面提到的對作品的充分準備和對音色的掌握后,還需要培養自己“內心歌唱”的能力。作為伴奏者,雖然沒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但是可以在內心“歌唱”出美妙的旋律,具備能從容地自彈自唱的能力,必須要有和演唱者相匹配的樂感和音樂感染力。例如《春夢》第一段四小節前奏結束前,伴奏者應該和歌唱者一起準備進入狀態,這樣音樂情緒才能“給到位”,否則伴奏者頻頻“出戲”,演唱者也會不疼不癢,找不到要進入主題的狀態,第一段結束時休止符無限延長記號,延長多久,什么時候開始下一段,這需要伴奏者內心的歌唱。休止符也是音樂的一部分,包括第二段結束后也是延長記號,鋼琴伴奏如何進行下一段,同樣也需要伴奏者情緒的轉換。只有內心和演唱者一起“歌唱”才能充分了解作品的呼吸點、氣口、旋律走向、音樂情緒及速度力度的把控,才能和演唱者把歌曲的魅力充分展現出來。所以,內心歌唱的能力是具有思想性的、有意識的、專業化的,也可以說“琴由心生”。在把握作品風格的基礎上,伴奏者需要將內心情緒通過指尖表達出來,伴奏中的“legato”就是內心的“legato”,伴奏中音樂情緒的變化就是內心的情緒變化,這樣,伴奏者和演唱者才能默契地配合和互動,使作品呈現出更完美的藝術效果。
作為鋼琴伴奏,經常會聽到演唱者說“你跟著我走就行”,也會聽到聽眾評論“這個鋼伴太給力了,跟的好”。其實,一個好的鋼琴伴奏是不“跟”的,筆者認為,“跟”是“走在后面”的意思,伴奏者切不可為,尤其是對待藝術歌曲。我們之所以私下要進行伴奏、排練,就是為了達成默契,就是為了不要“跟”,而且要和演唱者齊頭并進。雖然每首作品都有自己特定的基本速度,但是,并不是按統一規整的速度從頭到尾處理完,作曲家以“分句”為標點,和作文里的標點符號、段落是一樣的,作曲家也希望樂句的速度是具有彈性的,這句緊湊一些,那句稍緩一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藝術歌曲中的彈性速度的使用要比在歌劇中更加嚴謹,所以要和演唱者在不破壞原有節奏和作品風格的情況下多次練習、排練,并且采取合理的分句方法和彈性速度才能步調一致。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氣口”問題,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伴奏者如何讓歌者在歌唱過程中從容地換氣,這需要伴奏者在彈奏時內心要與歌唱者同歌唱同呼吸,尤其在藝術歌曲中的換氣必須非常自然順暢,不露痕跡。因此,伴奏者要了解歌唱者在不同作品在“氣口”方面的要求,豐富經驗,和歌唱者共同表現作品中的音樂內涵。
平衡問題一直是一大困擾,而且每次上臺每次演出就要重新面對一次,伴奏和人聲之間的平衡只有靠伴奏者自行負責,別人是幫不上忙的。經常會碰到音樂會或者演出結束時,演唱者回到后臺“抱怨”聽不到鋼琴的聲音,“抱怨”鋼琴伴奏放不開,或者“抱怨”鋼琴伴奏“太搶風頭”,筆者作為伴奏者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是一次給大提琴伴奏,在琴房里合作的非常融洽,但是在音樂廳演出時完全聽不到大提琴的聲音,只好減弱鋼琴的音量,仔細地去尋找大提琴的聲音和氣口,就這樣還算順利地進行了下來。
平衡問題的解決要從“痛苦”的經驗中加以學習,作為合格的伴奏者,應當學著對許多東西多考慮、多注意,多有一些意外的預判性,比如合作對象是大號女高音?輕盈的花腔女高音?還是小巧的民族女高?是渾厚低沉的男中低音還是大號男高音?又或者是羅西尼男高音?抒情男高音?等等,再比如,音樂廳或者琴房的大小或者音響狀態,演唱者聲音的音量與穿透力,甚至演出時彈奏的鋼琴性能如何等都是一名合格的伴奏者需要考慮到的。
我們經常會遇到以下的情況,鋼琴伴奏彈奏得非常振奮人心,但是卻忽視了演唱者的聲音,觀眾席上的聽眾一定感受不到真正的美感,因為他們所接收到的是一種琴聲與人聲不平衡的音響效果。演唱者的聲音是要傳向音樂廳,甚至是到達音樂廳的最后一排,而并非傳向伴奏者,因此,鋼琴伴奏應當自行調整確定聽到的鋼琴聲和人聲是對等的。有時還會碰到鋼琴伴奏沒有“激情”,放不開,聲音太小的情況,筆者認為,一個優秀的鋼琴伴奏,心里應當有一個“音響標桿”,要根據歌曲和演唱者的聲音來調節,在臺上演唱者把聲音“投射”到最后一排,鋼琴伴奏也應該這樣做,不管是最強音,還是最弱的音都要清晰地傳送到最后一排聽眾的耳朵里。當然了,在尊重作品的基礎上,伴奏者也絕對不要一味地顧忌演唱者,而使伴奏缺乏生機和活力,所以,在平時私下合作的過程中,交流和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伴奏中的音色、節奏、力度、平衡等很多問題也許不會在同一時間全部發生,但是作為合格的伴奏者必須要有意識甚至要不自覺地在同一時間處理它們,筆者建議,好的鋼琴伴奏不要只局限于和一位歌者合作,與不同的歌者合作都會再一次面對、處理這些問題,并且會驚喜地發現,和越多的歌者合作,對同一部作品都會有很多不同的詮釋。
舒伯特藝術歌曲是一種“精神食糧”,并不是“音樂小甜點”,在他的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不是單純的伴奏,而是帶有很強獨立性的一個重要的聲部,歌唱者和伴奏者是相互平等,具有一定獨立性,但又相互融合。在藝術歌曲的詮釋中,在作品風格允許的范圍內,鋼琴伴奏者和歌唱者可以表現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及藝術個性。一名優秀的伴奏者,不僅要從演奏技法方面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還要以熱情誠懇的態度與合作伙伴積極地交流溝通,在藝術標準和音樂品位等方面要保持自己獨立的見解,希望大家在完美的合作中都能收獲音樂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