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持濤
(開封市龍亭區利民社區衛生服務站,河南 開封,475000)
對于慢性胃炎來說,在臨床上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病因較為復雜,導致這種病癥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的胃黏膜受到刺激以后發炎而產生的,患者在臨床上的主要癥狀表現為上腹不適、惡心嘔吐以及腹脹等,這些癥狀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會導致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臨床上主要采取藥物作為治療慢性胃炎的主要手段,藥物主要包括雷尼替丁和多潘立酮,但是經過實驗研究發現,雷尼替丁盡管能夠幫助患者起到加速胃排空的作用,而且也能夠增強患者的胃蠕動,但是臨床效果卻并不理想,并不能夠做到有效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1]。本次實驗主要選取64 例胃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探究多潘立酮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基本資料選取64 例本站于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接收的慢性胃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并按照入院接受治療的奇偶順序,將患者均分為兩組,一組作為實驗組,而另一組則作為對照組,每組各有32 例。實驗組中男女患者例數分別為16 例和16 例,年齡介于20-75 歲,平均年齡(45.21±3.48)歲;對照組中男女患者例數分別為18 例和14 例,年齡介于22-74歲,平均年齡(45.19±3.24)歲。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獲悉此次實驗研究,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和年齡組成,并沒有發現較為明顯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行雷尼替丁膠囊治療:每次用藥劑量定為150mg,每天用藥次數是2 次,口服用藥。實驗組患者行多潘立酮治療:每次用藥劑量定為10mg,每天用藥次數是3 次,口服用藥,用藥時機是餐前30min。2 組患者治療期間均將其他藥物停用,均用藥2 周[2]。
1.3 臨床效果評價顯效: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胃鏡結果顯示基本消失胃黏膜炎癥;有效:治療后,癥狀明顯好轉,胃鏡結果顯示胃黏膜炎癥病變范圍明顯縮小;無效:其他情況。總有效率是100.00%減無效率之差。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遠高于對照組的81.25%,兩組數據差異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0%,遠低于對照組的2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正是因為不規律的飲食習慣,使得我國慢性胃炎患者的數量呈現上升的趨勢。慢性胃炎主要是因為胃粘膜受到刺激以后出現發炎癥狀,進而引起的,病情早期具有隱匿性,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病情會愈發的嚴重,進而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導致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就目前來看,臨床上主要采取多潘立酮穩作為治療慢性胃炎的主要藥物,該藥物能夠幫助患者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從而發揮出保護胃黏膜的作用[3]。多潘立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能夠增強患者腸胃的蠕動功能,避免出現胃部食物滯留,幫助患者松弛胃底的平滑肌,能夠實現對患者胃黏膜的保護,進而能夠消除胃黏膜的炎癥現象,實現對患者臨床癥狀的有效緩解[4]。
本次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32 例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接受治療起到了作用,總有效率為93.75%,而對照組32 例患者中,僅有26 例患者接受治療起到了作用,總有效率也僅為81.25%,差異較為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從兩組患者所發生的不良反應情況來看,主要包括惡心嘔吐、上腹不適以及腹脹等,實驗組共發生4 起不良事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0%,而對照組共發生了8 起不良事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0%,差異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臨床上應用多潘立酮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幫助患者盡快促進胃的排空,進而能夠提高患者腸胃的蠕動能力,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