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地
(冠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山東 冠縣 252500)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晚期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將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無創呼吸機治療不需要使用鎮靜劑,不需要患者插管,同時保留了患者吞咽、飲食、生理性咳嗽等功能需求[1-2]。本文即擇選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就無創呼吸機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分組對比研究,現匯報如下。
擇取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患者20 例,男女比例11:9,年齡65~78,平均年齡(68.7±4.4)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均病程(8.4±3.2)年;研究組患者20 例,男女比例1:1,年齡64~81,平均年齡(69.2±4.7)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均病程(8.9±3.6)年。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治療,包括吸氧治療、抗感染治療、祛痰治療等。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進一步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呼吸機呼吸模式調整為(S/T),吸氣壓設定為8.0 ~20.0mmHg,呼氣壓設定為4.0 ~12.0mmHg,氧流量設定為5.0 ~8.0L/min,以上標準均可視患者情況調整。無創呼吸機治療時長和周期,以患者病情好轉為基準進行自適應調整[3-4]。
治療后,就兩組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血氣分析變化情況實施對比。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變化情況對比結果,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相關指標對比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相關指標對比表()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相關指標對比表()
分組 n RR(次/分) HR(次/分) PaO2(mmHg) PaCO2(mmHg)研究組 20 20±2.1 77±12.4 84.2±13.3 44.2±11.8對照組 20 22±3.7 87±12.7 96.4±13.2 59.7±9.9 t 2.102 2.519 2.911 4.500 P 0.042 0.016 0.006 0.000
無創正壓通氣是不借助氣管插管達到肺泡通氣目的的一系列措施的統稱,一般是指經鼻面罩正壓通氣。無創正壓通氣的應用較早,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在給予患者無創正壓通氣前,患者應滿足以下三點要求:第一患者要保持自主呼吸,具有清醒的神志,可以配合治療;第二,患者應具備自主排痰的能力;第三,患者需耐受連接罩。隨著醫學事業和醫學技術不斷發展,臨床治療對呼吸生理的認識不斷加深,呼吸機和連接裝置也有了極大的完善,無創正壓機械通氣技術的應用也更加的廣泛。
呼吸衰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晚期患者中較為常見,此時患者可能由于營養不良、感染、電解質紊亂等原因出現通氣功能障礙、氣道阻塞等表現,從而由于肺泡換氣功能障礙出現缺氧表現[5-7]。臨床對此的常規治療手段,包括控制性吸氧治療、抗感染治療等,雖然可以緩解、恢復部分癥狀,但整體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8]。呼吸肌疲勞是患者發生呼吸衰竭的根本原因,而無創呼吸機治療可通過構建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幫助患者恢復通氣,解決通氣不良肺泡的進氣問題[9-10]。具體來說,無創正壓通氣的主要作用和根本作用在于改善患者肺部通氣,減少呼吸肌作用,進而達到糾正缺氧的目的。給予患者雙水平持續正壓通氣,可以為患者提供一定的吸氣壓力,克服氣道阻力,改善肺泡通氣情況,達到提高脈血PaO2水平,降低PaCO2水平的目的。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一定的外源性呼氣正壓,就可以確保呼氣末氣道處于開放狀態,解決由于肺內氣體陷閉導致的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問題,調節肺順應性至正常水平,促進患者吸氣負荷降低,進而確保更多的氣體進入不良肺泡,改變不正常的氣體分布。有效的通氣還有利于增強患者肺泡和氣道內壓,這對于吸收肺泡及間質水腫滲液,優化機體彌散功能,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另外,無創機械通氣對于改善患者血壓水平、心率水平、以及循環系統的恢復,均有著積極的意義。
為進一步提高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有效性,在實際應用中應堅持個體化原則,要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患者心肺功能基礎、上氣道阻塞程度、耐受性等因素,對通氣參數尤其是壓力進行科學調節,以確保分鐘通氣量、潮氣量等指標處于適宜范圍。科學的通氣參數設定,也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舒適性。一般來說,輔助通氣壓力在初期應保持較低的水平,在20min 左右逐漸調整到適宜的通氣參數。為確保治療效果,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應盡早給予患者無創呼吸機治療,在確保患者神志清醒、具有良好排痰能力的條件下,與患者進行積極的配合,提高治療效果。
本組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其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動脈血氧分壓等指標,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且改善程度要優于對照組,其中研究組患者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為(44.2±11.8)mmHg,對照組患者為(59.7±9.9)mm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證明,科學給予患者無創呼吸機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氣功能,改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促進患者康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無創呼吸機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相關指標,促進患者康復,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