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銀花 程瑞洪 王蘊晗 楊麗 蔣正方(通訊作者)
(四川綿陽四0 四醫院超聲醫學科 四川 綿陽 621000)
2019 年12 月開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不明原因的病毒肺炎病例,2020 年1 月12 日WHO 正式將此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國家衛計委將此病毒引起的疾病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1-2]。我院作為綿陽市唯一一家傳染病醫院及市級2019-nCO V 定點收治醫院,院內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風險大大提升,因此,我院針對總院、豐谷分院2 個院區,采用常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防控體系,并根據此次新冠肺炎病毒的特點,對醫療中的某些部分進行了再造,其中就包括超聲檢查流程。
雖然發熱是多數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但并不是首發癥狀,部分患者仍在潛伏期或處于無癥狀感染狀態。因此需要超聲科醫師在工作的過程中需熟練掌握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從而可通過自身的專業素養診斷和排查疑似患者[3]。
此次疫情爆發時間在春節期間,防護用品極度短缺,如何將有限的防護用品進行合理的配置使用是完成此次疫情防治任務的前提,我們將以往集中超聲檢查改為不同患者分區域分級防護檢查,具體方法如下[4]:
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將防護分為3 個等級,分別為:一級:穿戴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工作帽、乳膠手套等;二級:穿戴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工作帽、隔離衣、乳膠手套、護目鏡;三級:穿戴N95 級醫用防護口罩、工作服、防護服、雙層手套、鞋套、護目鏡、工作帽等。改造后詳細檢查流程:①在綜合大樓住院部設置專門住院患者超聲檢查室,負責綜合大樓和職防樓各病區正常上班時間住院患者平診超聲檢查,住院患者檢查前已完成新冠肺炎相應篩查。防護等級:一級。工作日下班時間(中午、夜間)、周六和周日下午、夜間按急診處理,做床旁超聲檢查。防護等級:二級。②已嚴格三級分診的普通門診患者超聲檢查,在原超聲室檢查,防護等級:一級。③感染科的住院患者,平診超聲檢查由科室統一預約,超聲科集中做床旁超聲檢查;感染科急診超聲檢查,超聲科按急診處理,防護等級:二級。④感染科發熱門診的超聲檢查,由超聲科醫生穿戴防護用品后在發熱門診進行。防護等級:二級。⑤疑似、確診患者在分院進行治療和隔離,超聲檢查全部做床旁超聲檢查,三級防護;檢查結束后對設備進行終末消毒。
科室防護是工作人員防護的基礎,具體為:將科室分為清潔區、緩沖區、污染區并對不同區域進行相應級別的防護。清潔區原則上不進行特殊防護但需注意保持距離[5]。
按照一級防護要求進行穿戴,洗手遵循“兩前三后”原則。
科室人員結構復雜,需做好人員工作時間外的管理。首先對科室人員進行宣教,不去人員密集場所,對出現發熱等癥狀的工作人員需立即向醫院報告。其次實行輪崗制度,在保障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對本科室工作人員進行輪崗從而緩解防疫物資的壓力,對科室規培生、進修生、研究生等非本科室工作人員盡量減少排班從而降低感染風險。本科室人員及家人若有疫區旅行史或疑似患者接觸史應自覺隔離并上報醫院,對離開本市的工作人員應按規定進行居家隔離[6]。
為最大限度的減少新型冠狀病毒在醫院內的傳播風險,嚴格落實分設不同通道,嚴防交叉感染。2 月初通過對院內超聲檢查流程再造以來至綿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清零,我院無一例醫護人員感染,無一例院內感染。
該流程僅適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實行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隨著疫情逐步控制良好,全面復工復產,超聲檢查作為常規檢查手段又該怎樣合理有效完成日益增長的檢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