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婷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蘇 昆山 215300)
有學者認為,自動包藥機應用在藥品調劑流程中以來能夠顯著降低醫療差錯發生率,不斷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性[1]。自動包藥機的使用既節省了人力物力,又能夠方便患者安全用藥,從而讓醫療工作者有更多的時間投入臨床藥學或藥物咨詢等工作中。基于此,不斷提高藥學服務水平,讓患者更為滿意,提高醫院整體形象。
自動包藥機是一個長方形箱體,能夠通過透明窗來觀察箱體內的具體情況,自動包藥機上部分可存儲藥盒(大約400 個),每一個藥盒底部安裝芯片,每一個藥盒對應一個底座,芯片與底座編號保持一致,底座安裝傳感器。自動包藥機在接收到包藥信息之后,從藥盒中旋轉藥物出來。自動包藥機中部設置大漏斗和砸門,藥物經過砸門緩沖,在匯集到大漏斗中。自動包藥機下部設置小漏斗、色帶或打印機等,藥物從大漏斗匯集到小漏斗后,再進行塑料袋包裝打印傳輸。
自動包藥機通過軟件設置能夠將藥品的具體服藥時間(餐前或餐后服用)進行打印,除此之外,自動包藥機還能夠對特定藥物進行單獨分裝,最終顯著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2]。
傳統擺藥方式需要醫師按照醫囑單進行擺藥,因此長時間工作會導致藥師疲乏,繼而出錯。自動包藥機無需人工,因此能夠顯著降低人為差錯發生率,最終顯著提高正確擺藥率。
自動包藥機能夠連續包藥,包藥速度維持在20 包/min。相關調查研究顯示,人工包藥以及擺藥需0.5h 左右;除此之外,需要至少4 名左右藥師[3]。在使用自動包藥機后,只需要1 名藥師操作,2 人進行審核,從而有效節省時間和人力資源。
自動包藥機會對每一包藥品進行密封處理,從而防止藥物被污染;自動包藥機還能夠在藥袋上詳細注明信息,保證患者用藥安全,便于護理工作人員核對。
(1)自動包藥機在調配藥品過程中也會出錯,因此還是需要藥師仔細核對;
(2)如果采用手工剝藥方式,且藥物種類過多且量過大,將顯著加大工作量,反而需要更多的人員;
(3)自動包藥機包藥劑型僅僅局限于片劑、膠囊劑,對混懸劑或散劑等特殊物品無法包入;
(4)由于自動包藥機具有一定特點,所以在包藥過程中必須拆除原來的包裝,從而以裸藥狀態放入自動包藥機中,因此無法有效掌握藥品的具體用藥時限。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醫院網絡信息系統的日益發展,因此對調劑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根據我國衛生部的相關文件要求,病區調劑室應該試試單劑量發藥工作,藥品調劑工作是醫院的主要組成部分[4]。在使用先進技術前提下,如何提高藥劑服務水平成為醫療工作者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自動包藥機的出現使得藥品調劑流程發生相關變化,既能夠有效降低交叉感染情況,又能夠減少差錯率高、藥品調劑過程過于繁瑣等情況發生[5]。
自動包藥機使用時需藥品名稱(商品名、通用名)規范化,藥品產地規范化,必須與藥房所具有的名稱和產地相符,否則自動包藥機無法進行包藥供應,藥房將會接收到相關信息。調查研究顯示,書寫規范醫囑模式以及嚴格執行醫囑時間才能夠讓自動包藥機工作,否則將拒絕供應。
傳統藥物的準備工作一般為分散準備,但是應用自動包藥機后,需集中準備藥物。一般情況下,上午主要工作是擺藥,擺藥結束后,長期醫囑一般也結束,下午一般只有臨時醫囑,因此需在下午準備好相關藥物。將自動包藥機儲存較少的藥盒取出,再按照臨床用藥準備好相關藥物,將藥品內外包裝均拆除為最小劑量單位,核對藥品以及藥盒,再將藥盒裝入自動包藥機中,詳細標明藥物的信息(如編號、產地、劑量以及名稱等)。
護士在領取藥物時,需使用掃描器核對藥袋信息(如患者姓名、床號、藥品的具體名稱和具體服藥時間等),轉變以往擺藥方式,與此同時顯著降低差錯發生率。
傳統擺藥方式是使用開放藥杯,在自動包藥機使用后,逐漸改為密封藥袋,從而保證藥品不受污染,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性。
調查研究顯示,采用自動包藥機和條碼管理能夠顯著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有效改進醫院的工作模式[6]。在使用自動包藥機后,能夠讓藥師的真正作用發揮出來,將護理工組人員的時間還給患者。自動擺藥方式無需花費更多護理工作人員時間,而是需要藥師仔細核對藥品信息。在病區病房內,有效減輕藥劑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顯著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擺藥準確率,降低擺藥差錯發生率。對于病區護理工作人員來說,取消逐個核對藥品信息,從而減輕護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縮短領取藥物時間,從而讓其能夠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護理患者,不斷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人員的總滿意率。借助先進設備以及重組藥物分配流程能夠更加完善藥房調劑工作,解決藥劑師和護理工作人員本末倒置工作問題,最終顯著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
自動包藥機投入使用后能夠使得藥品的調配自動化,與此同時將分包的藥品準確性提高,使得藥品的標識更為清楚、用法更為明確。在擺藥過程中,每分鐘至少可以擺好60 包藥物,去除需手工添加藥物影響因素,完成一個口服藥物的時間只需要短短7 分鐘左右,相比起傳統擺藥方式可顯著提高擺藥速度和準確率,縮短護理工作人員的等待時間,從而保證患者能夠及時服用藥物。
根據衛生部的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各大醫院均出現過藥品非正常損耗問題,損耗程度大約在千分之四,損耗金額每月高達幾十萬人民幣[7]。自動包藥機使用后能夠與醫院的網絡管理系統互為連接,再根據藥品需求來進行統計,有助于降低藥品的非正常損耗率。除此之外,藥袋上準確標識患者的基礎信息(如姓名、性別、病區、床號、服藥時間、服藥劑量等),最終顯著降低護理工作人員的錯誤發藥率。
傳統擺藥方式一般是擺放在敞開杯中,藥師在擺藥時難免會接觸到藥品,因此對藥品造成污染情況[8]。護理工作人員在核對藥品過程中,習慣將藥品倒入手中核對,而護理工作人員來自不同的病區,所以接觸到各種類型的患者,因此極易對藥品產生污染情況[9]。調查研究顯示,擺藥杯反復使用或消毒或存放等擺藥過程中均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污染情況出現[10]。使用自動包藥機則能夠有效避免上述情況出現,如果在藥品的準備工作中以及準備特殊藥品的加藥工作過程中需嚴格限制,加上藥品的擺藥過程全程密封,所以可有效避免藥品被污染,降低患者的交叉感染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