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克武 李靜 陳文福 李婷婷 董云玉 余梅
(昆明市西山區人民醫院普外科 云南 昆明 650100)
膽囊結石處理不當會導致嚴重的膽囊三角粘連、膽囊萎縮、甚至癌變等,給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因其具有微創性、術后恢復快的優點而深受患者及醫務人員的接受,但術后常會影響患者的消化及免疫系統功能,不利于預后改善[2]。微創保膽取石術較常規腹腔鏡手術具有獨特優勢,但何種術式的治療效果更好目前臨床仍無統一定論[3]。以我院膽囊結石患者為對象,探討微創保膽取石術的臨床應用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2017 年7 月—2019 年12 月以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16 例膽囊結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經膽囊收縮試驗及MRI 檢查確診,確定膽囊功能良好,伴有明顯的手術指征,自愿在《手術知情同意書》上簽字,且排除膽道、肝臟、胰腺等鄰近組織器官病變。惡性腫瘤、手術禁忌證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中男93 例,女123 例;年齡19 ~68 歲,平均(46.28±2.55)歲;無癥狀118 例,癥狀輕微54例,癥狀明顯4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108)和研究組(n=108),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表現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擇期手術,術前完成相關檢查,取仰臥位,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規消毒鋪巾后開展手術。對照組患者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麻醉滿意后于患者肚臍上緣1cm 處取約1cm切口,常規建立CO2氣腹,同時于劍突及右側肋緣處取主操作孔及輔助操作孔,置入腹腔鏡,仔細觀察膽囊、結石情況、膽囊病變情況、膽總管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解剖膽囊三角并牽拉至膽囊壺部,分離并夾閉膽囊動脈及膽囊管,用電鉤分離出膽囊并切除,取出膽囊后沖洗腹腔,放置引流管,退出腹腔鏡,關腹,術畢。研究組患者接受微創保膽取石術,麻醉滿意后于臍下取1cm 切口,常規建立CO2氣腹并置入腹腔鏡,探查膽囊及結石的具體位置、數量、大小與炎性狀況后,分離并固定膽囊底部,于膽囊底附近合理放置紗條,植入膽道鏡,采用取石網籃取出膽囊內所有結石并徹底沖洗殘渣。對于直徑較大者應先進行碎石后再取出,與內鏡檢查下確認無結石殘留后依次縫合膽囊及腹壁切口,術畢。術后所有患者均給予抗生素進行抗感染等支持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及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更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更少,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首次排氣時間(h) 首次下床時間(h) 住院時間(d)研究組 108 35.88±5.24 25.16±2.67 12.78±3.46 8.23±1.67 4.73±1.32對照組 108 48.16±6.55 54.33±3.71 23.76±5.37 15.12±4.25 6.55±2.14 t 15.2141 66.3205 17.8624 15.6806 7.5224 P<0.05 <0.05 <0.05 <0.05 <0.05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膽囊作為人體最為重要的一種消化器官,具有濃縮、儲存、排泄膽汁以及調節肝內外膽道壓力的作用,但機體長期保持飲食不潔、生活不規律的狀態時則易影響膽囊功能而形成結石。隨著病情進展,結石直徑隨著增加,進一步影響膽囊功能,從而使患者出現消化不良、疼痛、惡心嘔吐等癥,此時不僅無法保留膽囊,甚至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上常選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切除膽囊組織來徹底清除結石,雖療效確切,但失去膽囊后膽汁將直接從肝臟進入腸道從而易出現一系列消化道反應[3]。微創保膽取石術是利用腹腔鏡及膽道鏡徹底清除膽囊內結石,同時保留膽囊的生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術后消化不良等并發癥,彌補了膽囊切除術的不足[4,5]。
結果提示,微創保膽取石術創傷性小、患者術后恢復快,安全性高,且可有效保留膽囊功能,在膽囊結石患者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