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發武 欒波 王積輝
(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足踝外科 貴州 貴陽 550002)
距骨軟骨損傷是一種特殊軟骨損傷,表現為局部軟骨剝脫,可累及軟骨下骨。距骨軟骨損傷的病因不清,可能與創傷有關。臨床表現為踝關節負重行走時疼痛,重者即使平路行走也會脹痛難忍。無法正常行走,影響患者工作及生活。臨床分期主要采用MRI(Hepples)分期,分為5 期。4 ~5 期需手術治療。由于距骨位于踝穴內,距骨軟骨損傷多位于內側,如果不采用內踝截骨,無法顯露距骨軟骨損傷病灶。患者采用內踝截骨自體骨移植治療,傳統手術方式采用橫行截骨,可以顯露軟骨損傷病灶,但手術視野稍差,自體骨移植操作費力,隨著截骨技術成熟,使得內踝“V”型截骨有了進展。
選取2014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足踝外科接受手術治療距骨軟骨損傷的40 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20 例,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12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0 ~62 歲,平均年齡(41±1.4)歲。M R I 分型I V 型9 例,V 型11 例,17 例有外傷史,3 例外傷史不確定。觀察組年齡28 ~60 歲,平均(38±1.2)歲,M R I 分型I V 型8 例,V 型12 例,16 例有外傷史,4 例外傷史不確定。左側和右側為分別是22 例的18 例,兩組患者年齡、是否有外傷史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在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癥。擇期手術治療。患者采取平臥位,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者神經阻滯麻醉,麻醉生效后,常規消毒、鋪巾,驅血上止血帶。
觀察組:取內踝弧形切口,逐層顯露,保護好大隱靜脈,完整顯露內踝。在內踝做“V”型截骨,顯露距骨軟骨損傷病灶,視野清楚,清理距骨病灶,用自體骨取骨器定位病灶大小及深度,如果病灶較大,就取兩次,后取同側膝關節前外側切口,顯露股骨髁非負重區,用自體骨取帶關節面的自體骨,將所取自體骨置于距骨病灶區,植骨順利,壓緊。沖洗,將內踝直接沿“V”型截骨凹槽復位,打入空心釘導針,C 臂定位導針位置正常,用2 枚空心釘固定,沖洗切口,如果外側副韌帶松弛或者損傷,需要修復外側副韌帶。逐層縫合切口。
對組照:取內踝弧形切口,逐層顯露,保護好大隱靜脈,完整顯露內踝。用克氏針定位,在內踝做橫型截骨,顯露距骨軟骨損傷病灶,視野不是很清楚,需組手外翻踝關節方可看清距骨軟骨損傷病灶,清理距骨病灶,用自體骨取骨器定位病灶大小及深度,如果病灶較大,就取兩次,后取同側膝關節前外側切口,顯露股骨髁非負重區,用自體骨取帶關節面的自體骨,將所取自體骨置于距骨病灶區,植骨較困難,壓緊。沖洗,將內踝沿原定位位置復位,打入空心釘導針,C 臂定位導針位置正常,用2 枚空心釘固定,沖洗切口,如果外側副韌帶松弛或者損傷,需要修復外側副韌帶。逐層縫合切口。
兩組患者手術結束后石膏踝關節于功能位6 周,抬高患肢,術后預防感染及預防血栓治療、改善血循治療。術后2周扶雙拐下地,術后12 周患肢重行走。6 月內不進行體力勞動和負重運動。
根據美國矯形足踝協會(AOFAS)評分以及Maryland 評分進行療效評價。AOFAS 評分標準為:90 ~100 分為優;75~89 分為良;50 ~74 分為中;50 分以下為差;Maryland評分標準:90 ~100 分為優;75 ~89 分為良;50 ~74 分為中;50 分以下為差患者的患肢側位要定期的進行復查。
數據采用S P S S18.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種截骨方式發現,“V”型截骨相對于橫行截骨具有以下優勢:視野清楚,完整顯露距骨軟骨損傷病灶,植骨方便,無需外翻踝關節,手術時間明顯短縮,89 分鐘顯著少于對照組的110 分鐘,需兩個止血帶,手術創傷明顯增大。40 例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6 ~24 個月,平均18 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OFAS 踝-后足都有比較顯著的提升,但是觀察組的提升程度更加顯著,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OFAS 踝-后足評分優良率比較[n(%)]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 <0.05,觀察組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Maryland 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Maryland 評分優良率比較[n(%)]
在隨訪的時間內,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比觀察組高,分別為50.5%和10.5%,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距骨軟骨損傷是一種特殊軟骨損傷,表現為局部軟骨剝脫,可累及軟骨下骨。無法正常行走,影響患者工作及生活。到M R I 分型4 ~5 期需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需要內踝截骨,對比兩種截骨方法,“V”型截骨相對于橫行截骨具有以下優勢:視野清楚,完整顯露距骨軟骨損傷病灶,植骨方便,無需外翻踝關節,手術時間明顯短縮,89 分鐘顯著少于對照組110 分鐘,需兩個止血帶,手術創傷明顯增大。通過AOFAS 評分及Maryland 評分比較內踝橫行截骨在治療效果更加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在手術治療距骨軟骨手術方案中,內踝截骨采用“V”型截骨具有視野清楚,完整顯露距骨軟骨損傷病灶,植骨方便,無需外翻踝關節,手術時間明 顯短縮,手術創傷較小。療效確切,是值得應用的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