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曉峰 耿耿
(西安市周至縣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陜西 西安 710400)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急性肺損傷最嚴重的形式,可發生于感染、休克、創傷等諸多疾病中,病理學原理為肺實質細胞損傷,形成彌漫性的肺炎性損傷以及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患者的肺部功能受到嚴重損害[1]。ARDS 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主要以小潮氣量(6mL/kg)、高呼氣末正壓(PEEP)為主要治療原則,幾乎所有的患者均需要機械通氣治療[2]。高頻震蕩通氣(HFOV)已被多數研究證明在新生兒呼吸疾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其具有較快的頻率、較低的潮氣量以及較高的平均氣道壓等特點,在減少對肺實質損傷的同時提高患兒肺功能,可作為傳統的通氣方式替代治療,降低患兒的病死率[3-5]。為探究其具體的應用效果,本文對105 例本院2018—2019 年期間在院ARDS 患者進行HFOV 治療,并與同時期進行CMV 治療的患者進行對比,觀察血氣指標變化情況。
對210 例本院2018 年—2019 年期間在院ARDS 患者進行研究,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抽取105 例列入對照組:男56 例,女49 例;年齡38 ~78 歲,平均(56.76±6.67)歲。另105 例列入研究組:男54 例,女51 例;年齡40 ~80 歲,平均(57.63±6.51)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 >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ARDS 診斷標準[6]:急性起病;肺動脈楔壓(PAWP)≤18mmHg 或無左房壓力增高的臨床依據;動脈氧分壓(PaO2)、吸入氧濃度(FiO2)<200mmHg;X 線胸片顯示雙肺浸潤影。
排除標準:體重<35k g;嚴重氣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嚴重氣漏綜合征患者。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吸氧、心電監護、抗感染、糾酸、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措施,并使用美國P B 公司提供的P B840呼吸機采用呼氣末正壓(P E E P)模式進行治療,潮氣量4 ~6mL/kg,經24 ~48h 肺保護性機械通氣后仍存在嚴重低氧血癥:FiO2≥60%,PEEP ≥10mmHg,PaO2≤80mmHg。(1)對照組使用C M V 通氣:繼續應用上述肺保護性機械通氣:肺復張前充分鎮靜;肺復張時參數設置:選擇壓力控制通氣模式,吸氣壓:20cmH2O;FiO2:1.0;呼吸比:1 ∶1;PEEP 在10s內勻速提高至20c m H2O,維持氣道峰壓為40c m H2O。持續20s后將FiO2、PEEP 調至原先水平。每8h 重復一次。(2)研究組使用HFOV 通氣:使用Sensor Medics 公司提供的Sensor M e d i c s3100B 高頻震蕩呼吸機進行治療,在治療前給予持續10s、氣壓為30 ~40cmH2O 的預先肺膨脹。參數設置:振動壓:60 ~90cmH2O;頻率:5Hz;吸氣時間:吸呼比33%;FiO2先為1.0,并逐漸下調;平均氣道壓力:高于C M V 時平均壓2~5cmH2O。
呼吸相關指標:觀察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2h 動脈血氧分壓(P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CO2)、FiO2變化情況。機械通氣指標:記錄患者有創通氣時間、無創通氣時間、氧暴露時間。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PO2、PCO2、FiO2均無顯著差異(P >0.05),治療后兩組各項指標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 呼吸相關指標對比()

表1 呼吸相關指標對比()
注:組內治療前后對比,P <0.05。
組別 n 時間 PO2(kPa) PCO2(kPa) FiO2(%)研究組 105 治療前 6.46±1.16 7.56±1.45 0.88±0.05治療后12 12.89±2.05 5.12±0.83 0.44±0.04對照組 105 治療前 6.58±1.24 7.43±1.43 0.89±0.04治療后12 10.26±1.18 5.76±1.62 0.78±0.05 t組間治療后 - 11.393 3.603 54.410 P 組間治療后 - 0.001 0.001 0.001
研究組有創通氣時間、無創通氣時間、氧暴露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2。
表2 機械通氣指標對比(,h)

表2 機械通氣指標對比(,h)
組別 n 有創通氣時間 無創通氣時間 氧暴露時間對照組 105 98.18±28.64 56.79±16.23 190.28±26.43研究組 105 74.68±22.84 38.43±12.11 152.66±33.66 t 6.574 9.285 9.008 P 0.001 0.001 0.001
雖對ARDS 的病理生理機制研究、相關藥物的開發及機械通氣的使用取得較大進展,但ARDS 的住院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7]。近年來高頻震蕩通氣的使用為ARDS的治療提供了較好的途徑,利用主動的呼吸呼氣原理,即呼氣時系統呈負壓,將氣體抽出體外,保證機體CO2的排出,且每次潮氣量接近或小于解剖死腔,具有較為理想的機械通氣治療模式[8]。目前,高頻震蕩通氣已在新生兒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能夠顯著改善患兒的通氣及換氣功能,達到較好的通氣及氧合效果,促進患兒肺功能的恢復[9]。
臨床常見的機械通氣治療方式包括HFOV、間隙指令機械通氣(IMV)、CMV 等,但有研究指出IMV 模式通氣過程中氣體輸送均勻度欠佳,通氣量變化大,易對肺部造成損傷;CMV 模式較低氧濃度和壓力的設定無法達到滿意的通氣和氧合效果,而高氧濃度、高壓力的設定易造成患者肺損傷及氧中毒的發生,從而加重病情,且CMV 模式的設定多依據臨床經驗,故在控制并發癥的情況上較為困難[10-12]。鑒于此,本研究對105 例ARDS 患者在吸氧、心電監護、抗感染、糾酸、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的基礎上使用HFOV 治療,結果顯示該組患者PO2、PCO2、FiO2均顯著改善,且改善程度大于聯合CMV 治療組,說明HFOV 模式在ARDS 的治療中具有優勢。HFOV 目前在我國臨床成人領域中的應用還較少,但國外已有眾多研究表明HFOV 在低容量、低壓下可最大程度減少肺部損傷,并且可以獲得很好的通氣質量;HFOV 氣體流速快,能夠大大增加氧氣彌散和對流,促使肺泡均勻膨脹,有效糾正低氧血癥和CO2潴留,改善PO2、PCO2、FiO2等指標,達到較為滿意的通氣效果,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恢復[13,14]。鄭肖瑾[15]研究結果顯示HFOV 治療組治療后通氣6h、24h、48h、96h 及7d 時PO2、PCO2、PCO2/FiO2優于CMV 治療組,進一步說明HFOV 更有利于對肺部組織的保護,同時還能避免氧中毒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還顯示HFOV 組有創通氣時間、無創通氣時間、氧暴露時間均短于CMV 組,說明HFOV 模式在ARDS 中的治療效果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相較于CMV 模式,HFOV 模式在ARDS 治療中更具有優勢,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及肺呼吸功能,避免氧中毒的發生,同時還能降低對肺組織的損害,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