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強
(重慶市沙坪壩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重慶 401334)
2 型糖尿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的占比高達90%,主要特征為高血糖狀態,發病危險因素與機體免疫功能、微生物感染、遺傳等密切相關,高發人群以30 歲后人群多見,根據臨床研究發現,2 型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基礎疾病為高血壓,高血壓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 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后會相應增加治療難度,加重病情,且患者并發癥風險相對較高,如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臨床尚無根治方法,需要依靠藥物控制病情穩定[1-2]。文章分析硝苯地平聯合厄貝沙坦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納入我院于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間收治的94 例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采用電腦隨機法將其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7 例,觀察組中男30 例、女性17 例,年齡范圍在37 ~75 歲,平均為(56.8±6.2)歲,糖尿病病程時間在2 ~7 年,平均為(4.7±1.0)年;高血壓病程時間在1~5年,平均為(3.2±0.8)年。對照組中男29 例、女性18 例,年齡范圍在35 ~76 歲,平均為(57.5±6.0)歲,糖尿病病程時間在2 ~7 年,平均為(4.9±0.9)年;高血壓病程時間在1~5年,平均為(3.6±0.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結果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
2 組患者均給予基礎降糖治療,包括運動指導、飲食限制、西藥降糖等;在基礎治療外,觀察組給予硝苯地平片(10mg×100s;上海世康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147),每日3 次,每次1 片;厄貝沙坦片(75mg×7s×4 板;國藥準字H20030016 ;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每日1 次,每次2 片。對照組采用厄貝沙坦治療。
療效評價:顯效:用藥后舒張壓(DBP)下降>15mmHg;有效:服藥后舒張壓降低≥10mmHg,恢復正常值;無效:均呈下降表現,但無有效好轉趨勢[3]。
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療效(例)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BG、SBP、DBP 等指標值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高血壓是糖尿病常見的合并癥類型,發生原因可能與大血管、微血管病變關系密切,合并后增加心腦血管病變風險,提高病死率;臨床早期治療多采取單一療法,無法達到同時降糖降壓的效果,影響療效;有學者提出同時進行抗糖與抗壓治療可達到積極降低并發癥風險的目的[4]。
文章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62%,高于對照組的74.47%;FBG、SBP、DBP 等指標值均低于對照組,P <0.05;分析原因發現,觀察組應用硝苯地平聯合厄貝沙坦治療,硝苯地平是一種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藥物可提高細胞膜選擇能力,阻滯鈣離子進入心肌細胞內部,用藥后可促進機體末梢血管、冠狀動脈擴張,降低血管內血流阻力,積極降壓的同時降低冠狀動脈內部的硬化斑塊,且藥物使用后不良反應風險極低[5]。厄貝沙坦是一種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藥物對血管緊張素Ⅱ受體親和力強,可抑制血管緊張素合成,口服效果良好,可快速發揮藥效,可直接經泌尿系統排出代謝物,不會出現長期用藥后積累藥物毒性的情況,不良反應風險低;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后效果明顯,可有效改善血糖、血壓情況。
表2 比較兩組FBG、SBP、DBP 等指標值結果()

表2 比較兩組FBG、SBP、DBP 等指標值結果()
組別 n FBG(mmol/L) SBP(mmHg) DBP(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7 11.62±0.31 6.72±0.20 152.10±8.52 136.22±4.82 110.25±4.36 90.20±3.10對照組 47 11.50±0.40 8.05±0.71 154.02±9.03 142.76±5.28 108.79±3.55 96.43±4.20 t 1.626 12.361 1.060 6.271 1.780 8.182 P 0.107 0.001 0.292 0.001 0.078 0.001
綜上所述,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給予硝苯地平聯合厄貝沙坦治療效果樂觀,可有效控制血糖與血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