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14041)
雞支氣管栓塞是近年來雞呼吸道疾病導致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死雞剖檢常見支氣管栓塞變化,而引起這種雞支氣管栓塞的病因復雜,即有傳染性的,也有非傳染性的,甚至更多的是混合感染所致。因此,要想防控雞支氣管栓塞的發生,就要找準病因,對因對癥精準施策,才能有效控制住該病癥的發生,現將本人對該病癥的病因分析和防控經驗介紹如下。
本病癥多在秋冬、冬春、寒冷季節,晝夜溫差大時,由于管理不善易發生疾病,以雛雞和青年雞多發,商品肉仔雞更為嚴重。病雞有的未見明顯癥狀就忽然發病死亡,有的病初常以輕微呼吸道癥狀出現,并陸續表現程度不同的鼻流清涕,眼圈內有泡沫,甩鼻、噴嚏、咳嗽、呼嚕、怪叫,張口伸頸呼吸,喘,采食下降,縮頸閉眼,羽毛蓬亂等,最后常因支氣管栓塞而忽然尖叫仰臥窒息死亡,死雞往往多為偏大雞只。
剖檢死雞外觀以較肥大的偏多,切開氣管,可見支氣管和毛細支氣管內有黃白色干酪樣物栓塞,尤以支氣管分叉處栓塞為多見,栓塞物多呈空心或實心的圓柱形,在肺毛細支氣管處的栓塞物多呈單側刷狀為特征,參見圖1、圖2。其他剖檢變化常因致病因子的不同而各異,常見有氣管、肺臟充血、淤血、出血;胸、腹氣囊混濁、增厚、黃白色泡沫樣分泌物或干酪樣物;若有病毒感染,還可見心臟出血點,胰腺邊緣出血,淋巴濾泡腫大、出血,脾脹出血、壞死等。
如秋冬、冬春、寒冷季節,晝夜溫差大時,溫度、濕度、通風管控等難度較大,造成雞群受涼感冒,引發呼吸道病。
舍內空氣過于干燥,雞在呼吸過程中,氣管、支氣管中的水分會大量喪失,引發氣管黏膜絨毛枯萎、受損,黏膜屏障功能招到破壞,加之空氣干燥,粉塵大,造成呼吸道感染。
糞便清理不及時、飼養密度大、通風不合理,導致舍內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及粉塵等有害氣體集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發炎癥。
雞群處于亞健康狀態或舍內空氣污濁,進行活苗滴鼻、點眼、或氣霧免疫后引發呼吸道病。
雞群由于疫病免疫防控工作出現漏洞,導致感染傳支、流感H9、支原體、大腸桿菌等引發呼吸道病。
由于上述因素引發雞群呼吸道疾病,造成雞氣管黏膜在不良因素刺激下大量分泌黏液,細菌、支原體利用黏液中的營養大量繁殖,引發氣管炎癥,破壞呼吸道黏膜絨毛,使黏液排除困難,并下沉至下呼吸道,由于黏膜屏障作用的破壞,也為病毒入侵雞體開辟通道。病毒、細菌、支原體侵入雞體后,又會促使氣管大量分泌黏液,同時引發雞體發燒,黏液中水分慢慢蒸發和吸收,失去水分的黏液混雜著粉塵和組織碎片逐漸黏稠,最后形成干酪樣物,堵塞支氣管造成雞只窒息死亡。
(1)首先是加強飼養管理,做好育雛、育成期雞舍的溫、濕度控制,尤其是在秋冬、冬春、寒冷季節,晝夜溫差大時,更應加大溫度、濕度、通風的管控力度,防止雞群冷應激,著涼感冒,引發呼吸道病;及時合理通風、加濕、帶雞消毒、清糞、擴群,降低舍內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及粉塵等有害氣體集聚,防止干熱環境和有害氣體刺激雞呼吸道黏膜引發炎癥。
(2)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選擇有效的疫苗,適時做好雛雞的各項免疫工作,盡快建立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屏障和全身免疫力;在免疫各環節上應做到疫苗冷鏈保管、稀釋方法、使用劑量、免疫途徑科學合理準確無誤;采用弱毒活苗滴鼻、點眼時,疫苗的稀釋液應事先存放在2~8C°冷藏后再用于稀釋疫苗和免疫,這樣有利于疫苗效價的保護;當采用氣霧免疫時,應注意舍內溫度變化,避免因噴霧造成舍溫下降,在免前先對舍內空氣用水進行噴霧降塵后再實施免疫,防止激發呼吸道病;稀釋后的各種弱毒疫苗必須在0.5h 內用完,滅活的鋁膠苗、油苗應日用完;當雞群處于非健康狀態時,應采取積極治療控制后再進行免疫。
(3)當雞群發生呼吸道疾病并出現支氣管栓塞苗頭時,應積極查找病因,消除各種致病因素,采取標本兼治,對雞群按療程、足劑量給予溶栓、化痰、祛痰、消炎、退熱、提高抵抗力的敏感藥物治療,直至痊愈,防止呼吸道疾病引發雞支氣管栓塞。
總之,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可有效保護雞只呼吸道黏膜和纖毛的完整性,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進一步消除引發雞支氣管栓塞病癥的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