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姣 謝友慧 王海威*
(1,重慶市畜牧科學院 402460;2,重慶市武隆區畜牧發展中心 408500)
重慶市武隆區地處武陵山區烏江下游是全國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持最好的地區之一。境內有“武隆鳳羽雞”這一介于野雞和家雞之間瀕臨絕跡的資源品種,其種質特性明顯,野外覓食能力和抗病力強,以微量原生態放養方式,飼養在山林中,具有肌肉發達、肉質細嫩、營養豐富,適合當地傳承下來的飲食習慣。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優質肉雞產品安全、健康、營養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脫貧攻堅對發展地方特色產業需求的不斷增強。養殖武隆鳳羽雞成為推動武隆地方農村經濟增長,帶動貧困山區農民脫貧增收的重要渠道。但傳統落后的養殖技術與方法影響了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結合武隆實際資源條件,因地制宜的進行林下養殖技術應用,順利實現地方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
武隆鳳羽雞養殖場應選擇在地勢高、土壤干燥、水源足、排水方便、環境幽靜、陽光充足的地點,盡量遠離稻田,減少農及殘留物污染,保證自然生態環境質量良好。
林下雞舍采用墊料平養或網上平養。墊料平養雞舍舍內硬化,便于清除糞污;雞舍內面1m 高內應密封,防蛇鼠進入,1m 以上有疏欄或花窗結構,使雞舍通風,又可防盜;雞舍周圍2m 內場地要平整,便于飼喂及清理污物。網上平養雞舍可依山勢采用吊腳樓的方式建設,山勢坡度不大于35°,雞舍內面高床離地面0.6~0.8m;網塑料網孔徑為1.5~2.0cm,雞舍墻的自然通風應為南北向或隨地形形成的風流向。
林下放養場四周安裝圍網,場內劃分若干個放養區,每個放養區面積為2~5 畝,每個放養區內建設一棟林下雞舍,各放養區之間用圍網隔離。隔離圍網可用尼龍漁網、鐵圍欄或籬笆網,網孔大小以不讓雞只穿出為宜,網高1.8~2.0m。放養區休牧時可實行人工種草,恢復植被覆蓋率,也可為放養區提供牧草。
武隆鳳羽雞林下養殖倡導“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8 周齡時進行公母分群,分群后的公雞和母雞在不同林下雞舍和放養場地進行飼養。公母分群可提高武隆土雞的生長速度、雞群整齊度、防止雞群發生啄肛啄羽和一些疾病的發生。
武隆鳳羽雞4 周齡脫溫育雛后即轉入林下雞舍,5~8 周齡在林下雞舍進行舍飼;8 周齡后,在天氣晴朗、溫度適宜的情況下開始逐漸實施林下放養。林下養殖采用“舍內飼養+林下放養”相結合,舍內飼養密度見表1,林下放養密度見表2。

表1 林下雞舍內飼養密度(單位:只/m2)
林下養殖根據林下放養場地劃分的若干個區塊進行放養區塊和休牧區塊的交替使用。放養區塊采用全進全出制度,按照林下放養密度飼養武隆鳳羽雞200~500 只/群。休牧區塊在休整時間實行人工種草,恢復植被覆蓋率,也可為放養區提供牧草。人工種草的品種有苜蓿、黑麥草和白三葉等。

表2 林下放養密度(單位:只/畝)
武隆鳳羽雞林下養殖飼喂方法采用“補料+自由采食牧草”的方式。補料根據雞的日齡、生長發育、草地類型和天氣情況決定補料次數、時間、類型、營養濃度和補料數量。補料以購買的全價土雞料或自配營養均衡的土雞料,每天飼喂1 次,特殊情況下(如下雨、刮風、冰雹等不良天氣難以保證雞在外面的采食量)可臨時增加補料次數,一旦天氣好轉,立即恢復每天1 次。補料時間選擇在傍晚雞只放養回到雞舍后進行效果較好。
結合多年的生產實際,武隆鳳羽雞的林下養殖階段,林下養殖場地植被覆蓋良好,養殖過程中,除按照武隆鳳羽雞推薦的免疫程序進行疫苗注射外,應重點注意球蟲病的防治。
武隆鳳羽雞林下養殖的最佳時期為每年4 月初~10 月底;每年11 月~次年3 月宜采用舍內養殖為主,林下放養為輔的養殖方式。夏季放養時間宜為每日上午7 時~下午5 時,冬季放養時間宜為每日上午10 時~下午4 時。母雞上市日齡宜大于150d,體重宜高于1.5kg;公雞上市日齡宜大于120d,體重宜高于2.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