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生 許志庭 杜靜 許歡 付新磊
(東莞東華醫院重癥醫學科 廣東 東莞 523110)
中心靜脈壓(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測定是重癥監護病房中最常見的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動態觀察CVP 的變化,有助于評估右心功能及血容量的的變化情況,對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1];目前監測CVP 的方法主要有:開放式手工標尺測壓法,簡易輸液器手工測壓法,密閉式壓力傳感器法,吸氣相上腔靜脈橫徑監測法[2,3];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吸氣相上腔靜脈橫徑監測法應用的范圍較狹窄,而簡易輸液器手工測壓法更多應用于急診和普通病房的患者[3],重癥監護病房更多的是采用開放式手工測量法或密閉式壓力傳感器法。在開放式手工測量法的護理實踐中,大部分醫院使用的工具都是傳統的CVP 標尺,該方法雖然理論上實施簡單,但是在實際的臨床操作中,卻存在著用物準備繁瑣、操作步驟復雜、零點定位困難等問題;為進一步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提高中心靜脈壓測量的準確性,為臨床醫生的診治提供可靠依據,本院重癥醫學科研制出一種新型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應用于中心靜脈壓的測量,臨床應用效果滿意,獲得醫生、護士的一致好評,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8 月—2019 年12 月本科符合研究標準的中心靜脈測壓患者共40 例進行研究。納入標準:需進行中心靜脈壓監測的重癥監護患者,均留置有鎖骨下或頸內中心靜脈置管。排除標準:測量前中心靜脈管不通暢的患者。
使用連續性壓力傳感器監護儀測量為組1,同時使用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傳統標尺測量法為實驗組對同一個病人進行中心靜脈測壓;分別標為組1、組3、組2;
1.2.1 組1
1.2.1.1 連續性壓力傳感器監護儀測量法 準備三通管、肝素鹽水、輸液器、壓力傳感器及監護儀。
1.2.1.2 操作方法 按照《臨床護理技術規范》(基礎篇)中心電監護儀測壓的方法進行測量。
1.2.2 組2
1.2.2.1 傳統標尺測量法 按照傳統的方法,準備三通開關,水平尺,專用的CVP 尺子進行測量。
1.2.2.2 操作方法 按照《臨床護理技術規范》(基礎篇)中簡易中心靜脈測壓的方法進行測量。
1.2.3 組3
1.2.3.1 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測量法 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結構如圖1 所示,包括:(1)輸液架本體:輸液架本體包括輸液主桿1,輸液主桿1 底端設置有帶滾輪12 的腳架11,輸液主桿1 的頂端設置有用于懸掛輸液袋的掛鉤13,輸液主桿1頂端下5cm 及輸液主桿1 中間分別設計有用于固定輸液器的掛鉤14 及掛鉤15;(2)可移動刻度管:可移動刻度管2 在其管身上標有刻度,最小刻度單位為0.5cm,共40cm,其中以0cm為基準,0 上刻度30cm,0 下刻度10cm;刻度管2 通過鎖緊螺栓21 可移動式設置在輸液主桿1 上;(3)光線發射裝置:光線發射裝置3 垂直安置在零刻度處,光線發射裝置3 包括水平布置的放置管31 及內放小電筒筆,按一下即可發出水平光線;見圖1。
1.2.3.2 操作方法 (1)按照《臨床護理技術規范》中心靜脈測壓的要求,取0.9%生理鹽水100ml 及輸液器兩副,三通開關一個,進行連接后,將0.9%生理鹽水100ml 懸掛在掛鉤13 上,輸液器1 已經與生理鹽水進行了連接,將輸液器2 的上端固定在掛鉤14 上,輸液器2 的下端固定在掛鉤15 上;進行排氣,使得輸液管2 的茂菲氏滴管內充滿液體;(2)根據病人的病情,取合適的體位;(3)打開小電筒筆開關,讓其發出水平光線;(4)通過鎖緊螺栓21 移動可移動刻度管,使得電筒發出的光線對準中心靜脈測壓的零點腋中線第四肋間;(5)連接三通開關于病人的中心靜脈,打開三通,使得輸液管1 與病人連接,確保深靜脈通暢后,旋轉三通開關,使得輸液管2 與病人連接,這時輸液管2 的水柱液面下降,待水柱下降到一定刻度保持平穩時,讀取刻度桿上的數據,即為測得的CVP;
1.3.1 分別記錄組1、組2、組3 的測量所得的中心靜脈壓數值。
1.3.2 分別記錄3 組每次操作的完成時間。
使用SPSS22.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將三種方法的測量所得的中心靜脈數值進行獨立樣本kruskal-wallis H 檢驗;每次操作的完成時間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當P <0.05 時,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為研究三種不同方法測量所得的中心靜脈壓數值的差異,本實驗對三種不同方法測到的中心靜脈數值值進行了獨立樣本kruskal-wallis H 檢驗,結果為:H=0.418,P=0.811>0.05,按照α=0.05 的檢驗標準,接受H0,可以認為三種不同方法測量所得的中心靜脈數值無顯著差異。
2.2 為研究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測量法是否能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本實驗比較了三組操作完成時間,見表1。
表1 三種方法護士完成護理操作時間比較(,min )

表1 三種方法護士完成護理操作時間比較(,min )
注:與組2、組1 相比,*P <0.05。
組別 操作完成時間組3 6.08±0.82*組2 11.33±0.99組1 9.58±0.75
從表可見,每次使用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測量中心靜脈壓所用時間比傳統標尺法、連續性壓力傳感器監護儀測量法所用時間顯著減少(P <0.01)。
3.1 精確有效的C V P 監測,是為臨床提供重要監測數據并制定診療計劃的關鍵;影響C V P 準確性的因素包括導管、輸液附加裝置、藥物、測壓零點、胸內壓等因素[4];在這些相關因素中,關于“零點”的確定是造成測量結果誤差的主要因素,“零點”定義應該是腋中線第4 肋間水平。傳統標尺測量法中,臨床醫護人員常使用傳統目測或直尺進行兩點水平對零,在應用中我們發現,由于客觀因素普遍存在水平線傾斜度的校準誤差,同一患者不同操作者同時測量數值各不相同而影響對患者病情的判斷及搶救。消除零點誤差是保證測量準確的必要工作[5];在意識到零點位置的確定對C V P 數值的重要性后,臨床上出現多種改良是的零點定位裝置[6,8],以提高零點定位的準確性及便捷性。雖然這些方法均可以簡化零點定位的流程,但是可調節性仍然不夠靈活,而且取用的的材料容易損壞,使得推廣使用的空間有限;本院重癥醫學科研制的這款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應用于臨床結果顯示,能更靈活地應用于各種體位的患者,提高零點定位的準確性;而且采用的是不銹鋼材質,耐磨耐損,制作后能夠永久使用。
3.2 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的使用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同時提高了護士的滿意度。應用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的實驗結果顯示,使用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測量CVP 所用的時間比使用傳統標尺測量所用的時間大大減少,說明使用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能縮短護理操作時間,提高護士工作效率;
3.3 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操作便利,應用范圍廣泛。查閱文獻發現,報道的目前臨床上研制的各種改良式測壓裝置[6-9],都是針對單一的功能進行改良,要不就是改良零點的定位,要不就是改良測壓標尺,尚無對整體功能的整合裝置。本文報道的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其一體化設計,使得在進行CVP 測量時,直接使用該固定架就可進行,無需其他的任何的輔助裝置,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
綜上,多功能可調節固定架操作方便、簡單、快捷,能有效縮短測量CVP 的時間,提高護士工作效率,在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效率中尤為重要。在病人體位變化、床頭高度改變時,都能隨時調節變換,臨床運用靈活,有效的提高了CVP 數值的準確性,為臨床醫生的診療提供了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