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玲
(重慶市梁平區人民醫院 重慶 4052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嚴重持久的缺血而發生的心肌壞死,臨床癥狀主要為持久劇烈的胸痛、血清心肌酶升高、心電圖動態演變,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發病快、病情重、治療困難、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以及預后效果不好等情況,對病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目前,臨床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主要是在發病的早期,對患者進行及時靜脈溶栓治療,使冠狀動脈通暢,灌注心肌,可以有效地使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殘率降低[1],同時因為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原來越高,而作為心臟累疾病中占據比例較重的一類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也呈現出了逐年升高的態勢,醫學界也越來越關注該病的治療。當前在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和進行手術,同時當患者進行治療后必要的護理干預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根據相關研究證實,為患者提供優良的護理方式可以顯著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情況。而通過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干預,極為必要[2]。因此應高度重視三維護理在臨床中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的效果及應用。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在2018 年5 月—2019 年8 月就診的需要進行早期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 例作為研究目標,根據對患者的護理方法的不同進行小組劃分,分為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觀察組中患者的年齡組成區間為56 歲~78 歲,經過統計學軟件計算,年齡平均為(66.10±3.34)歲,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組成區間為57 歲~77 歲,經統計學軟件計算,年齡平均為(65.24±3.51)歲,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學歷等,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 >0.05。患者在同意書上簽字表示同意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并得到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為對照組病人實施常規的護理,具體內容主要包括患者病情的觀察、進行用藥指導、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了解其心理活動,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指導其飲食應以高蛋白、高營養、高纖維、低鹽低脂等為主。
觀察組患者則以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方法為基礎,再應用三維護理進行干預。
邏輯維:強化日常對護理人員進行邏輯維的培訓,要求在面對急危患者時要在第一時間內思考,對患者的信息進行收集,了解患者病情,評估其生命體征,通過邏輯思維模式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找到能夠有效救治護理患者的方法,制定出切實有效的護理措施并實施。護理人員在此過程中和患者溝通交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適時疏導患者的情緒,改善其焦慮程度,使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增加,積極有效配合護理活動。
知識維:對護理人員進行理論及操作培訓。主要方式包括:晨間提問、護理查房、專項指導、集中講座、情景演練等,對護理人員進行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早期的病情評估、診斷、治療、護理、注意事項以及相關急救理論、技能等知識進行培訓;培訓之后,對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技能進行評價,如果評分不合格,需要再次培訓,并進行補考,提升護理人員的業務理論以及操作水平,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第一時間做出準確迅速的應對。
時間維:在護理患者過程中,如果出現突發情況,護士應該能夠對患者病情立即正確評估,應用知識維的培訓成果,對疾病的原因進行分析,采用合理措施,對護理時間進行合理分配管理,如某一時間段應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必須完成哪些工作等[3]。通過時間管理,護理人員能夠抓清主次急緩,有效的處理細節,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控制時間的利用率,提升工作效率。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前后的焦慮評分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心絞痛、便秘、尿潴留、腹脹)進行比較,從而對三維護理的干預效果進行研究分析。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前的焦慮程度比較,差異不顯著,P >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護理后的焦慮評分:觀察組患者護理1d 后為(50.32±2.98)分,護理7d 后為(45.38±2.64)分,對照組患者護理1d 后為(56.34±3.52)分,護理7d 后為(52.18±2.96)分,兩組比較,差異明顯,經統計學計算,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后的焦慮評分比較情況()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后的焦慮評分比較情況()
組別 n 護理1d 護理7d觀察組 30 50.32±2.98 45.38±2.64對照組 30 56.34±3.52 52.18±2.96 t-5.6284 5.8791 P-<0.05 <0.05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7%(2/30),發生心絞痛的患者有1 例,發生尿潴留的患者有1 例,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為26.7%(8/30),其中發生心絞痛的患者有4 例,發生便秘的患者有1 例,發生尿潴留的患者有2 例,發生腹脹的患者有1 例,兩組比較,差異明顯,經統計學計算,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尿激酶屬于纖維蛋白水解酶,能夠促進纖維蛋白酶向纖維蛋白溶解酶轉變的速度,使患者栓塞位置的纖維蛋白的溶解速度加快,使阻塞的血管變得更加通透。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過尿激酶靜脈溶栓進行治療,能夠對患者的心肌梗死情況進行有效的改善,提高治療效果[4]。但患者在治療中,治療效果和護理質量息息相關,護理人員通過三維護理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使并發癥的發生概率降低,從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在三維護理管理模式中,加強邏輯維的培訓可以幫助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正確的邏輯思維,在遇到患者病情突然改變時,能夠及時迅速準確作出反應,從而使護理效果提高[5]。通過強化培訓、考核以及指導,知識維可以幫助護理人員鞏固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及護理質量。時間維的應用,加強了護理人員的時間管理觀念,優化了工作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時間控制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改善護理工作效率[6]。
本次研究,筆者的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 <0.05),提示應用三維護理可以改善護理結局,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過早期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中,通過三維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的護理效果,提高護理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