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仲 梁素芳 區秀麗 任衛蘭 蔣雅蘭
(1 廣東江門市中心醫院血液科 廣東 江門 529070)
(2 廣東江門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 廣東 江門 529070)
(3 廣東江門市中心醫院護理部 廣東 江門 529070)
(4 廣東江門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 廣東 江門 529070)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近年來廣泛用于長期大量靜脈輸液患者及腫瘤患者中,但其在臨床實踐中可遇到各種問題,在PICC 置管過程中常出現PICC 異位,其中頸內靜脈導管異位最為常見[1]。一旦出現導管異位可帶來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導管留置時間縮短、靜脈炎以及因多次調整復位過程中感染風險的增大等,不僅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加重了病人的經濟負擔,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本研究通過對PICC 置管方式進行改良,旨在觀察其對預防導管頸內靜脈異位的價值。
從2018 年5 月—2019 年9 月抽取需留置PICC 導管患者956 例,以拋硬幣法進行隨機分為常規組(n=508)與改良組(n=448)。常規組男性267 例,女性241 例,年齡15 ~71 歲,平均(43.12±1.89)歲。改良組男性237 例,女性211 例,年齡16 ~72 歲,平均(43.15±1.93)歲。兩組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常規組采用傳統偏頭法置管,測量患者置管長度后按照無菌技術穿刺,將導管送至肩部時囑患者做轉頭夾肩動作,繼續送管至預定長度。
改良組行PICC 置管改良法,測量置管長度后將床頭抬高30°,導管送入鎖骨中、外三分之一交界處,提前將支撐導絲撤出,回撤導絲3cm,之后再繼續送管至預定長度。
記錄兩組導管頸內靜脈異位發生率及并發癥率,B 超監測導管頸內靜脈異位發生情況,最后以X 線定位為金標準。記錄兩組導管留置時間,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舒適度進行測評,0 ~2 分為舒適,3 ~4 分為輕度不舒適,5 ~6 分為中度不舒適,7 ~8 分為重度不舒適,9 ~10 分為極度不舒適,評分越低提示舒適度越高。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導管頸內靜脈異位發生率為2.46%、并發癥發生率為2.01%,與對照組7.28%、4.53%比較相對更低(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導管頸內靜脈異位率及并發癥率分析[n(%)]
觀察組導管留置時間較對照組長,舒適度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導管留置時間、舒適度評分差異()

表2 兩組導管留置時間、舒適度評分差異()
分組 n 導管留置時間(d) 舒適度評分(分)改良組 448 24.21±1.25 4.12±0.92常規組 508 19.75±0.98 2.56±0.75 t images/BZ_151_1730_2754_1731_2756.png61.734 28.498 P 0.000 0.000
PICC 置管指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中下1/3 處的中心靜脈導管放置方法,多用于長期需輸液、化療的患者中,可避免藥物破壞外周靜脈,有效建立良好的靜脈通道,為一種安全、簡便的輸液方式,近年來在臨床應用逐漸廣泛。但PICC 置管過程中常出現較多并發癥,包括機械性靜脈炎、導管相關性感染、導管異位等,其中導管異位最為常見。
偏頭法或按壓法為臨床常用的PICC 導管置入方式,可一定預防導管尖端異位,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偏頭法可受患者肥胖、自身疾病等因素影響,使得頭位擺放不準確而造成頸靜脈閉合不全,引發導管異位發生[2]。按壓法存在按壓過重或力度不足的缺陷,若按壓過重可對頸靜脈竇形成刺激,進而影響機體心率、動脈血壓、動脈阻力等,導致血壓下降、心率減慢,按壓力度不足可造成頸靜脈閉合不全進而引發導管異位。
通過文獻回顧發現,目前臨床對預撤導絲式PICC 置管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對PICC 置管方式進行改良,通過預撤導絲配合體位的PICC 置管方式,結果顯示其在減少導管異位及并發癥中具有較高優勢。本研究方法為在PICC 置管過程中在測量置管長度后抬高床頭,待導管送入鎖骨中、外1/3 交界處后提前將導管內導絲回撤3cm,加之PICC 導管前端已有2cm 無導絲,無導絲支撐的導管長5cm,5cm 后有導絲支撐可保證導管前行速度,長5cm 的導管可隨血流在血管內隨意漂浮,借助體位重力優勢可隨著血流朝心臟方向運行,進而使導管順利進入上腔靜脈,有效減少導管異位發生[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改良組導管異位發生率及并發癥率均低于常規組,分析原因為撤除部分導絲,使導絲后端有支撐,可確保復位時導管硬度,在頸內靜脈回心血流沖擊下可順利進入上腔靜脈[4]。改良組導管留置時間、舒適度評分均與常規組有差異,提示改良PICC 置管方式可延長患者導管留置時間,還可提升其舒適度。
綜上所述,改良PICC 置管方式可預防導管頸內靜脈異位,也能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延長導管留置時間,也能提高患者舒適度,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