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素梅 楊立潔
(新疆伊犁州新華醫院 新疆 伊寧 835000)
對冠心病患者實施介入治療通常能夠延續其生命,但是冠心病與患者的生活習慣和方式都有聯系,所以改善患者的生活習慣,提升患者對健康的認知度能夠有效降低該病的發病率,并提升治療效果[1]。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是2017 年1 月—2020 年1月間在我院治療的122 例冠心病患者,通過給予其不同的護理方式分析集束化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現進行如下報告。
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是已經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的來我院治療冠心病的122 例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時間范圍是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所有患者被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61例患者進入研究組,年齡45 ~88 歲,平均(61.63±5.72)歲,28 例女性,33 例男性;61 例患者進入對照組,年齡46 ~88 歲,平均(61.75±5.84)歲,29 例女性,32 例男性。通過對比,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較小,P >0.05。
對兩組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療。研究組患者行集束化護理干預,主要有以下幾點:(1)建立集束化護理管理小組:小組由康復師、臨床醫師、心理醫師、臨床護理人員等組成,通過查閱文獻,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2)建立健康檔案:為每一位患者均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患者的既往史、病情、生命體征,并評估危險因素,根據健康檔案和評估結果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健康宣教[2]。(3)對患者實施二級預防健康教育路徑。(4)制定健康管理手冊:為每一位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手冊,內容包括患者的個人信息、冠心病相關知識以及二級預防相關知識。(5)建立隨訪檔案:在患者出院時,為患者建立隨訪檔案,記錄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在患者出院一個月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每半個月一次,隔三個月對患者進行家庭隨訪,針對患者在恢復過程中出現的疑問進行積極的解答。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主要有:護理人員要保證病房的溫度和濕度適宜,定期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告知患者要遵醫囑服藥,并對患者開展整體的健康宣教活動[3]。
觀察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對于冠心病二級預防知識的認知程度,包括基礎知識、藥物知識、飲食知識、運動知識以及危險因素。
對比兩組患者的冠心病二級預防知識的認知程度,研究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對比冠心病二級預防知識認知程度()

表1 對比冠心病二級預防知識認知程度()
時間 組別 例數 基礎知識 藥物知識 運動知識 飲食因素 危險因素入院時 研究組 61 35.14±4.36 34.63±6.72 54.98±7.64 47.52±7.72 41.23±4.25對照組 61 35.25±4.72 34.94±6.57 54.28±7.68 47.08±7.68 41.65±4.79 t 0.134 0.258 0.504 0.316 0.512 P 0.894 0.797 0.615 0.753 0.610出院時 研究組 61 75.24±8.08 75.04±9.43 76.84±8.15 75.77±8.02 76.72±8.31對照組 61 53.58±5.34 53.76±5.52 63.72±7.25 53.98±6.43 61.79±5.44 t 17.467 15.210 9.394 15.742 11.740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隨著人們的工作壓力和生活節奏逐漸變化,導致臨床上患冠心病的患者數量逐漸上升,在臨床上,治療冠心病主要通過冠狀動脈介入診療,但是由于疾病的發病因素、具體情況以及患者的生活習慣的不同,會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難以保證治療效果,配合科學護理,能夠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4]。
集束化護理通過建立小組、建立健康檔案、實施健康宣教路徑、制定健康管理手冊、建立隨訪檔案等方法,為患者制定具有個性化、針對性的護理方案以及健康教育方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進行不同的健康宣教,患者也可以通過自學健康管理手冊后,向醫護人員提出自己內心的疑慮,醫護人員通過解答患者的疑問,也有效糾正了患者對疾病的錯誤想法;除此之外,在患者入院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還能有效保證患者在入院后能得到全面的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對患者隨訪,也能保證患者在出院后仍然能夠得到照顧[5]。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療后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效果較好,患者能夠更加了解關于疾病的相關知識,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