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霞
(南山區醫療集團總部婦產科 廣東 深圳 518055)
近年來,在醫學模式逐漸轉變情形下,心理健康受到重視程度獲得廣泛提升[1]。尤其孕產婦心理問題受到醫務人員充分關注。妊娠以及分娩作為正常生理現象之一,其針對孕產婦表現出應激源較為強烈,從而使其于病理生理以及自身社會角色等方面均呈現出較為顯著變化,導致孕產婦表現出抑郁焦慮等系列情緒,對孕產婦自身健康狀況造成影響[2]。此外針對嬰幼兒智力發育情緒以及行為也會產生不利影響。針對孕產婦未給予有效干預后,其表現出孕期焦慮抑郁以及產后抑郁概率較為顯著[3]。對此需通過有效措施進行干預,以將孕產婦心理健康水平顯著提升。本次研究將針對孕產婦探析心理健康教育干預方式運用可行性,以實現孕產婦圍產期身心健康顯著提升。
將我院2017 年10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300 例孕產婦按數字奇偶法分組;護理組(150 例):年齡23 歲~39 歲,平均為(27.69±1.99)歲;孕周38w ~43w,平均為(40.22±1.29)w;對照組(150 例):年齡24 歲~40 歲,平均為(27.72±2.02)歲;孕周38w ~42w,平均為(40.23±1.33)w;納入標準:①均表現出較高孕產婦護理依從性;②未患有系列器質性疾病;排除標準:①表現出智力障礙以及肢體殘疾現象;②表現出交流障礙現象;③腦部受到嚴重創傷;就兩組孕產婦年齡、孕周比較,有均衡性(P >0.05)。可比較。
對照組:采用常規產檢+孕期指導方式展開對應干預,對于孕產婦常規產前檢查工作,定期協助產婦展開,并且對應完成合理飲食方案制定,就孕期以及分娩后系列注意要點對孕產婦進行告知。護理組:①于孕早期產婦主要表現出早孕反應、過分擔心以及心理緊張等現象,對此護理人員需要鼓勵產婦做到遇事豁達,對自身不斷鼓勵,確保自身心態平和。并且要求其家屬在對孕婦照顧期間禁止對其給予刺激,以對其心理狀態最佳保持做出保證;②于孕中期產婦情緒相對穩定,于此階段需要于工作、生活以及休息等方面對產婦提出對應要求。對其心理狀態良好做出保證,對于心理上過于放松需要充分避免,將針對分娩恐懼感充分減輕,將產婦表現出過分依賴現象充分減少;③于孕晚期,孕產婦也會表現出較為嚴重心理壓力。并且諸多會呈現出興奮與緊張等系列矛盾心理,從而對應呈現出精神壓抑以及情緒不穩定現象。對此針對產婦需要積極展開隨訪操作,并且就系列醫學知識對孕產婦本身及其家屬需要針對性講解,就分娩前系列訓練需要合理展開,以使產婦心理壓力充分減輕,思想負擔獲得充分解除;④針對孕產婦自我心理調適進行充分指導,將自身注意力充分轉移,對其樂觀穩定情緒狀態保持做出保證。合理采用靜坐冥想法、漸進性肌肉松弛法、生物反饋法、自律訓練法以及自我催眠法等系列心理放松療法進行干預,此外需要積極展開心理暗示,并且合理完成社會支持系統創建。
觀察對比兩組孕產婦的孕期焦慮抑郁評分數據、產后抑郁評分數據以及護理干預質量評分數據。
對于兩組孕產婦孕期焦慮抑郁狀態以及產后抑郁狀態,分別利用焦慮自評量表以及抑郁自評量表展開對應評定,越高分值對應越嚴重孕期焦慮抑郁狀態以及產后抑郁狀態[4];對于兩組孕產婦護理干預質量,采用模糊數字評分法于護理態度評分、護理細節評分、護理全面性評分、護理專業性評分幾方面展開,越高分值對應孕產婦越高護理干預質量[5]。
對于兩組孕產婦護理結果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9.0 展開處理,計量資料(焦慮抑郁評分數據、產后抑郁評分數據以及護理干預質量評分數據)行t 檢驗,以表示,P <0.05 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組孕產婦孕期焦慮情緒評分數據、孕期抑郁情緒評分數據、產后抑郁評分數據均低于對照組顯著(P <0.05),見表1。
護理組孕產婦護理態度評分、護理細節評分、護理全面性評分、護理專業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顯著(P <0.05),見表2。
表1 兩組孕產婦孕期焦慮情緒評分數據、孕期抑郁情緒評分數據、產后抑郁評分數據臨床對比(,分)

表1 兩組孕產婦孕期焦慮情緒評分數據、孕期抑郁情緒評分數據、產后抑郁評分數據臨床對比(,分)
組別 n 孕期焦慮情緒評分 孕期抑郁情緒評分 產后抑郁評分護理組 150 22.29±2.59 22.31±2.31 23.01±3.03對照組 150 55.29±5.39 55.62±6.03 57.63±6.05 t 67.5864 63.1782 62.6640 P 0.0000 0.0000 0.0000
表2 兩組孕產婦護理干預質量評分數據臨床對比(,分)

表2 兩組孕產婦護理干預質量評分數據臨床對比(,分)
組別 n 護理態度 護理細節 護理全面性 護理專業性護理組 150 90.82±2.59 90.83±3.05 91.11±4.06 91.32±4.09對照組 150 70.25±5.35 70.33±6.01 71.11±6.02 71.13±7.03 t 42.3842 37.2531 33.7342 30.4032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產后抑郁作為心境障礙一種,其特征主要體現為持久性情緒低落方面。更為嚴重會呈現出抑郁癥情況,不但對產婦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而且對嬰幼兒情感認知能力、行為障礙、性格均會產生對應影響,更為嚴重會呈現出自殺等現象[6]。對于圍產期女性而言,因為生理心理改變以及激素變化影響,存在較高概率表現出抑郁癥情況,并且呈現出高復發、高發病、高自殺率以及高致殘率的特點。對于孕產婦而言,于孕期以及產后表現出心理問題概率尤為顯著。就其誘因進行分析主要體現為生理因素以及社會生活環境壓力較大等方面。以往針對孕產婦在進行常規產檢以及孕期指導期間,難以于心理、社會、生理以及技巧等諸多方面出發,從而無法對干預全方位以及針對性做出保證[7]。在此種情形下,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有效運用,能夠確保產婦對于自身角色轉變充分適應,可將自身精神狀態認知度以及了解程度充分提升,并且對于情緒變化應對技巧可以充分了解,對于產后抑郁出現或者疾病嚴重化可以充分避免。此外可對嬰兒身心發育水平提升加以有效促進,從而防止因為產后抑郁使得嬰兒受到系列不良影響。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有效運用,可確保醫護人員不僅對孕產婦生理需求加以關注,而且能夠對產婦心理需求有效兼顧,從而對其特殊階段順利渡過做出保證[8]。心理健康教育的充分實施,針對孕期焦慮以及產后抑郁均表現出顯著干預優勢。其能夠在對孕產婦個體差異加以了解情形下,完成心理護理干預。對于孕期以及產后抑郁情況的出現可以給予充分預防或者減少,并且針對表現出抑郁以及焦慮產婦,可將心理治療力度充分加強[9]。此外通過將孕期以及分娩產后健康知識宣教力度加強,可使產婦恐懼以及緊張等情緒獲得充分改善,最終使得孕產婦心理狀態獲得全面改善,對于分娩順利性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并且能夠對孕產婦護理工作質量提升做出保證,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價值[10]。
本次研究發現,護理組孕產婦孕期焦慮情緒評分數據(22.29±2.59)分、孕期抑郁情緒評分數據(22.31±2.31)分、產后抑郁評分數據(23.01±3.03)分均低于對照組(55.29±5.39)分、(55.62±6.03)分、(57.63±6.05)分明顯;護理組孕產婦護理態度評分(90.82±2.59)分、護理細節評分(90.83±3.05)分、護理全面性評分(91.11±4.06)分、護理專業性評分(91.32±4.09)分均高于對照組(70.25±5.35)分、(70.33±6.01)分、(71.11±6.02)分以及(71.13±7.03)分明顯,充分證明心理健康教育干預方式運用于孕產婦護理干預中可行性。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工作的順利開展,可使得孕產婦孕期焦慮抑郁獲得充分減少,并同時將產后抑郁發生充分減少,使得護理質量顯著提升,最終對孕產婦圍產期身心健康充分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