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華 彭冬梅 盧小紅 彭永芳 陳秋麗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廣東 湛江 524043)
近年來,我國患有消化內科疾病的患者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主要是由于生活環境的變化、各方面的壓力、以及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等原因所造成的,其中,以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最高。潰瘍性結腸炎好發于30 歲左右的成年人,且病情特點為病程時間長、治愈周期長、預后效果差,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嚴重的損害,進而需要在臨床治療中注重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以促進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對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具有重要效果。
于2018 年8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消化內科接受診治的患者中,選取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60 例,將其作為主要觀察對象。根據在潰瘍結腸炎治療后的臨床護理中的不同教育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30 例。60 例患者中,有男性35人、女性25人,年齡為26~75歲,平均年齡在(49.63±3.21)歲之間,且病程均在2 個月~4 年之間。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是采用常規的健康教育方式,而觀察組患者則是采用互動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具體如下。
(1)需要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深入了解和分析患者及其家屬的家庭情況、經濟背景、疾病史等基礎信息情況,從而能夠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式,明確健康教育的目標,選擇合適的健康教育方式。
(2)互動式健康教育的方法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由于每個患者的文化水平都是不同的,所以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文化情況,制定出患者更加容易了解和掌握的健康教育方式[1]。例如,針對于文化水平較高的患者,可以采用宣傳視頻、宣傳手冊的方式來進行健康教育,而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則需要護理人員對其進行細致的講解,來促進患者更好的理解。
(3)在進行健康教育時,需要保持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有效交流和溝通,及時的掌握患者的護理需求,幫助患者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而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2]。例如,在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治療中需要進行灌腸治療,作為護理人員就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細致的講解,讓患者能夠正確的看待疾病治療方式,增強對疾病治療的配合度和積極性。
將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作為本次實驗的觀察指標。主要是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讓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每個方面進行打分,評分包括了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使用問卷調查表對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整理和收集,然后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2 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將兩組間的數據使用χ2值進行檢驗,當(P <0.05)時,表示兩組數據之間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
采用常規健康教育的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73.33%,而采用互動式健康教育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達96.66%,兩組數據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例)
潰瘍性結腸炎具有病程時間長、治愈周期長、預后效果差的特點,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嚴重的損害,進而需要在臨床治療中注重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以促進患者正確的認識和了解疾病,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使臨床治療和護理的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4]。與傳統的常規健康教育不同的是,互動式健康教育模式需要在對患者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既定的護理目標,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式,選擇相對適合的方式將需要進行宣教的內容傳遞給患者,使患者能夠保持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從而能夠以積極配合的態度去進行疾病的治療。由于互動式健康教育具有靈活性高、針對性強的特點,尊重個體化的原則,因此在臨床中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質量較好,獲得了廣大護理人員的認可和推廣[5]。
綜上,通過進行互動式健康教育,其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達96.66%,遠高于采用常規健康教育的滿意度,說明采用互動式健康教育的方式具有顯著的效率,對臨床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