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肖 列錦艮 謝彩璇 盧麗鸝 戴小玲
(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東莞市兒童醫院> 廣東 東莞 523000)
在醫院科室中重癥監護為接收重癥患者而開展的科室,其室內消毒直接影響著患者是否能發生院內感染,室內除了空氣外,各類儀器、用品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工作也十分必要[1]。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科室劃分也越來越細節化,重癥監護室也分為幾種,其中較為特殊的為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主要針對新生兒相關疾病的治療與觀察,而新生兒免疫系統較差,任何細菌、病毒均可能引發新生兒發生感染[2]。集束化干預以優質護理服務為基礎,基于循證護理針對護理問題,制定護理措施。我院于2018年7 月開展集束化干預,獲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將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新生兒重癥患兒140 例,男84 例,女56 例,胎齡37.0 ~41.0 周,平均(37.9±1.0)周,體質量2.16~4.35千克,平均(2.92±0.11)千克。其中在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29 例患兒,實施常規病房物體表面清潔消毒護理干預,設置為對照組。2018 年7 月開展集束化干預,針對2018 年7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另31例患兒,設置為實驗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 >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行常規消毒,500mg/L 含氯消毒液消毒每天1 次擦拭物體表面用,有感染病人增加一倍(1000mg/L),暖箱每天用清水毛巾清潔1次,連續使用6d,7d時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終末消毒,有感染病人增加一倍(1000mg/L)。實驗組集束化干預:①成立質量控制小組:由1 名院感質控護士與1 名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護士長負責。②加強人員培訓,制定詳細監護病房內消毒清潔流程,每月組織科室人員學習醫院感染規章制度,加強醫院感染的預防意識及防控能力。③優化物品放置布局和手消毒液的布點,應用物體表面清潔消毒量化評價方法,采用熒光標記方法考核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質量。每周2 次由控制小組成員獨立完成本科室物體表面熒光標記物的布點工作,次日檢查熒光標志物清除情況,現場反饋相關清潔消毒人員的工作質量。消毒方法同對照組。
對照兩組患兒重癥監護病房不同物體表面清潔消毒質量,重癥監護病房患兒發生感染情況。檢測重癥監護病房內治療帶、儀器設備、操作臺面、暖箱小床物體表面熒光物質清除率與細菌檢測清除率。并統計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的重癥患兒發生監護室內感染的比率[3]。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兒重癥監護病房不同物體表面熒光標注物檢測清除率與物體表面細菌清除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實驗組患兒重癥監護期間感染發生率為1.43%,對照組患兒重癥監護期間感染發生率為10.00%,實驗組患兒重癥監護期間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重癥監護病房不同物體表面清潔消毒質量比較[n(%)]

表2 兩組患兒感染情況比較[n(%)]
新生兒因某些疾病的原因,收治于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而又由于其特殊的免疫系統不完全的生理狀況,與發育不完善的各項臟器,在高風險感染的重癥監護室,具有較高的發生院內感染的危險性[4,5]。而以全面系統預防和護理的集束化干預,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形成一系列、完整、持續性的護理方案,根據方案實施、整改,細化流程,達到完善病房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工作[6]。本研究中,實驗組患兒重癥監護病房不同物體表面熒光標注物檢測清除率與物體表面細菌清除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實驗組患兒重癥監護期間感染發生率為1.43%,對照組患兒重癥監護期間感染發生率為10.00%,實驗組患兒重癥監護期間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物體表明清潔消毒工作中,實施集束化干預,可明顯的提升重癥監護病房內不同物體表面清潔消毒質量,降低重癥監護病房患兒感染發生率,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