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京立醫院(458030)苗小孬
膝關節屬人體最重要關節之一,而膝關節畸形會極大影響膝關節功能及膝關節活動度,繼而給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帶來諸多不便[1]。以往臨床上對膝內翻畸形患者多采取持續性被動運動治療,但單一應用效果欠佳。本研究選取我院膝內翻畸形患者137例為觀察對象,目的是觀察冰桶冷療法聯合持續性被動運動對膝內翻畸形患者術后疼痛程度(VAS)評分及膝關節活動度的影響,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醫院倫理協會批準,選取我院膝內翻畸形患者137例(2015年4月~2018年7月),抽簽法分組,試驗組69例,其中男44例,女25例,年齡49~76歲,平均年齡(60.31±3.51)歲。參照組68例,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齡48~77歲,平均年齡(62.03±3.64)歲。兩組臨床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參照組采取持續性被動運動治療:儀器選用CPM鍛煉機,第1次活動范圍為0°~30°,之后每日增加1 0°,且角度較上次鍛煉降低1 5°~2 5°,之后逐漸增大角度,直至膝關節可伸直0°及屈曲95°~105°,每次鍛煉90min,每日鍛煉2次。試驗組采取冰桶冷療法聯合持續性被動運動治療:①持續性被動運動治療方法同參照組;②冰桶冷療法:保持舒適坐位,選取合適箍帶,向桶中加水及冰塊,且冰塊上面放置隔熱板,桶蓋關緊,放置4~6min,搖晃冰桶以冷卻水;20min后,將箍帶置于冰桶內,使冰水浸濕箍帶,再取出佩戴于患處,如此反復操作,7 h后更換冰塊,每日治療1次。兩組均持續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以膝關節功能評分表(Lysholm)評價兩組膝關節功能,得分越低功能越差;以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價兩組疼痛程度,得分越低程度越輕;以膝關節活動度評分表(ROM)評價兩組膝關節活動度,得分越低活動度越差。
1.4 統計學 數據用SPSS25.0分析,計量資料行(±s)表示、t 檢驗,檢驗水準α=0.05。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ysholm、VAS、ROM評分比較(±s,分)

附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ysholm、VAS、ROM評分比較(±s,分)
時間 組別 n Lysholm VAS ROM治療前試驗組 69 42.17±7.85 7.64±1.36 72.36±4.31參照組 68 43.09±8.79 7.59±1.28 71.95±3.97 t 0.853 0.106 0.524 P 0.264 0.934 0.387治療后試驗組 69 83.79±9.41 2.06±0.47 91.24±6.42參照組 68 74.31±7.60 3.73±1.09 85.35±5.02 t 5.672 4.985 5.761 P<0.001 <0.001 <0.001
兩組治療前Lysholm、VAS、ROM評分差異不明顯(P >0.05),試驗組治療后VAS評分較參照組低,Lysholm、ROM評分較參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CPM鍛煉機是以持續被動運動為目的,常用來矯正臨床各種骨科畸形,如膝內翻畸形等。于使用CPM鍛煉機時,鍛煉強度可逐漸增大,利于緩解不適感。通過CPM鍛煉機加快制動后,能促進關節組織病理學改變,促進膝關節功能康復,同時CPM鍛煉機亦能促進膝關節軟骨代謝,繼而減輕疼痛;加快滑液及關節處血液循環,改善關節活動度,減少關節間粘連[2]。冰桶冷療法通過利用人體對冷刺激敏感反應性,具有降低肌肉緊張度、減慢局部代謝、降低血管滲透性、減少血流量及促進血管收縮等作用,同時亦利于減輕肢體腫脹,當腫脹情況緩解后,疼痛程度也隨之減輕。原因在于:冰桶冷療法作用于外周神經可增加局部痛覺閾值,減輕肌肉牽張及痙攣程度,繼而達到止痛目的。本研究將持續性被動運動療法與冰桶冷療法聯合應用于膝內翻畸形患者,能顯著發揮減輕局部腫脹、疼痛作用。本研究可知,試驗組治療后VAS評分較參照組低,Lysholm、ROM評分較參照組高(P<0.05)。可見對膝內翻畸形患者采取冰桶冷療法聯合持續性被動運動治療,能有效改善膝關節功能、疼痛程度及膝關節活動度。
綜上所述,對膝內翻畸形患者采取冰桶冷療法聯合持續性被動運動治療,能有效改善膝關節功能、疼痛程度及膝關節活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