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京立醫院(458030)李曼
1.1 一般資料 經醫院倫理協會批準,選取我院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167例(2016年3月~2019年4月),抽簽法分組,試驗組84例,其中男51例,女33例,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52.68±5.51)歲。參照組83例,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53.16±5.64)歲。兩組臨床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對兩組口腔咬合接觸區實施分次調改,且將息止頜位垂直距離縮小2mm,用所得數據與瞳孔至口列距離進行對比,來明確垂直距離是否合適;將兩組頜位關系轉移到頜架上,且為其制做可摘膠連式局部義齒;為兩組將可摘膠連式局部義齒帶上,且依據兩組感受為其實施調頜選磨。上述過程用時1~3個月,平均用時為(1.78±0.32)個月。
1.2.1 參照組 采取鑄造頜墊式可摘局部義齒修復:若患牙牙冠高度不足,則制做簡單覆蓋義齒;若患牙牙體條件較差,則制做低位覆蓋義齒。于上述過程中,應視臨時頜墊高度,及時將頜位關系轉移到頜架上,且以鈷鉻合金制作鑄造頜墊式局部義齒。
附表 兩組咀嚼效率比較(±s,%)

附表 兩組咀嚼效率比較(±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試驗組 84 43.98±4.29 65.24±5.86 26.852 <0.001參照組 83 44.07±3.75 56.96±4.27 21.648 <0.001 t 0.467 10.297 P 0.529 <0.001
1.2.2 試驗組 采取固定與鑄造頜墊式可摘局部義齒修復:于模型上設計聯合修復方案,以固定橋、樁冠或樁核對有低位咬合、殘冠及殘根患牙實施固定修復;修復結束后,以鈷鉻合金制做鑄造頜墊式局部義齒。兩組均于治療后隨訪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對比兩組治療前后咀嚼效率。②統計比較兩組基牙繼發齲發生率。
2.1 兩組治療前后咀嚼效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咀嚼效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咀嚼效率較治療前升高,且試驗組較參照組高(P<0.05),見附表。
2.2 基牙繼發齲發生率 試驗組基牙繼發齲發生率1.19%(1/84)較參照組13.25%(11/83)低(χ2=6.503,P=0.015)。
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屬口腔修復術中最多發修復類型,患者大多伴有缺牙病史,且缺牙時間各不相同。若患牙未得到及時有效正確修復,則可造成患者并發嚴重交錯咬合。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咬合偏斜,其牙頸間垂直距離嚴重縮短,故易發生顳頜關節功能異常,進而給臨床口腔修復造成極大障礙[1]。于此情況下,咬合重建是修復最關鍵環節。咬合重建指牙科醫生通過口腔修復手段矯正患牙頜位,同時使其牙頸間垂直距離恢復正常[2]。文獻表明,采取固定與鑄造頜墊式局部義齒聯合修復術能有效完成咬合重建,繼而可為患者建立良好咬合關系,解除由頜異常所致口頜系統紊亂,進而極大滿足患者對牙齒形態、功能修復等方面要求,應用前景廣闊[3]。本研究可知,試驗組治療后咀嚼效率較參照組高(P<0.05)??梢妼ρ例X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患者采取固定與鑄造頜墊式可摘局部義齒修復,能有效改善咀嚼效能。另從本研究發現,試驗組基牙繼發齲發生率1.19%較參照組13.25%低(P<0.05)??梢妼ρ例X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患者采取固定與鑄造頜墊式可摘局部義齒修復,能顯著降低基牙繼發齲發生率。
綜上,對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患者采取固定與鑄造頜墊式可摘局部義齒修復,能有效改善咀嚼效能,顯著降低基牙繼發齲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