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廉江市人民醫院(524400)吳玉蘭 戚詩燕 許彩英
ICU呼吸重癥的一種有效措施是機械通氣治療,但是這并不能完全代替自主呼吸[1]。同樣,對于符合撤機標準的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撤機處理[2],由于部分患者在撤機后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加上機械通氣時間較長,難以進行正常呼吸[3]。因此,本文探討了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在ICU呼吸重癥患者呼吸機撤機中的臨床效果,現將報告敘述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ICU呼吸重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其中2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區間41~82歲,平均年齡為(62.78±11.67)歲。2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區間42~82歲,平均年齡為(62.55±12.28)歲。該研究均是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及患者家屬簽字同意。兩組資料結果對比,P>0.05,可進行研究和對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 觀察生命體征、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等。
1.2.2 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①撤機前護理。撤機前護理人員需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面色、表情等變化情況,監測相關指標,如血壓、心率、呼吸等;若患者符合撤機標準則可遵醫囑進行撤機處理;同時為緩解患者因撤機帶來的緊張、恐懼等心理壓力,這時護理人員需多與患者交流,減少不良情緒。此外,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撤機前后的相關知識,如撤機前后的注意事項等,以此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此外,加強患者的營養支持,保證能量充足,并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協助患者翻身,防止肺部感染情況的發生[4]。②撤機時護理。撤機時護理人員同樣需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面色、表情等變化情況,并實時監測相關指標,如血壓、心率、呼吸等;給予吸氧,一旦出現異常情況,需馬上通知醫生并及時進行處理;對于呼吸功能恢復正常的患者,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進行自主呼吸訓練,訓練期間給予鼓勵和幫助,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5][6]。③撤機后護理。撤機后護理人員除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外,還需關注各種導管是否出現脫落、堵塞等意外情況發生;給予患者呼吸道定時濕化,嚴格按照無菌制度進行操作,預防呼吸道感染情況的發生;同時根據患者具體病情給予營養支持,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1.3 評價指標 觀察和對比兩組ICU呼吸重癥患者的一次撤機成功率、撤機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等指標,評價在ICU呼吸重癥患者呼吸機撤機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撤機標準為:①氧合充分;②心血管系統穩定;③體溫低于38℃;④沒有發生呼吸性酸中毒;⑤血紅蛋白含量充足;⑥意識清醒;⑦代謝穩定;⑧淺快呼吸指數≤105[7]。經過撤機前的臨床判斷,確定患者是否具備撤機條件,若ICU呼吸重癥患者符合上述撤機標準,則可進行撤機處理,記錄一次撤機成功率;其中撤機時間一般是根據ICU呼吸重癥患者的臨床表現和血氣分析結果決定。并發癥包括氣胸、皮下氣腫、呼吸機相關肺炎等。護理滿意度則采用本院制定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ICU呼吸重癥患者進行調查,評價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水平、護理態度、護理技術等,滿分100分,共發放50份調查表,收回50份,回收率100%,最后統計結果。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軟件主要以SPSS2.0的版本為主,本文評價指標均采用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撤機時間)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一次撤機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采用:“%”表示,卡方檢驗,若P<0.05,則表示組間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1 評價一次撤機成功率、撤機時間 觀察組一次撤機成功率高達92.00%,相比對照組的68.00%要高,兩組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撤機時間為(6.20±1.80)d,相比對照組的(8.35±2.05)d要短,兩組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 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n,%)
2.2 評價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護理期間,發生1例皮下氣腫、4例呼吸機相關肺炎,總發生率為20.00%;對照組護理期間,發生1例氣胸、3例皮下氣腫、8例呼吸機相關肺炎,總發生率為48.00%,經統計學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附表。
2.3 評價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6.00%(24/25),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76.00%(19/25),組間結果發現,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呼吸機容易導致ICU呼吸重癥患者發生呼吸相關肺炎、皮下氣腫等并發癥,撤機前后容易影響ICU呼吸重癥患者的心理情緒,機械通氣時間加長,這些均會影響撤機成功率。因此,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等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撤機成功率。這就要求護理人員需要熟練掌握撤機的最佳時機,疏導不良情緒,補充身體能量,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從而提高撤機成功率。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比較在ICU呼吸重癥患者呼吸機撤機中應用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旨在探討其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后,觀察組一次撤機成功率高于對照組(X2=4.500,P<0.05),撤機時間短于對照組(t=3.940,P<0.05),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X2=4.367,P<0.05),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X2=4.153,P<0.0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在ICU呼吸重癥患者呼吸機撤機中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撤機成功率,值得臨床加以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