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和平縣人民醫院(517200)葉日珍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的簡稱,屬于一種破壞性的慢性肺部疾病[1]。該病臨床發病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我院選擇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信封法分為兩組。對照組中,患者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61~74歲,平均(65.13±0.66)歲。觀察組中,患者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59~75歲,平均(63.33±0.21)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研究。本研究經患者家屬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30例患者常規護理,護理措施有病房環境護理、一般性醫囑護理、簡單的口頭教育等。給予觀察組30例患者綜合護理:①心理護理。臨床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多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臨床病例,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②病情護理。臨床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積極詢問患者的護理需求并給予滿足,給予氣道濕化、排痰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按照患者的病情變化,調整呼吸機參數,教會患者及家屬基本的護理技巧,并隨時觀察患者的康復情況。③呼吸訓練指導護理。協助患者取平臥體位,指導患者閉口經鼻吸氣后,屏住呼吸2s,然后輕輕呼出氣體,時間約為10s以上,訓練頻率為2~4次/d,以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④早期康復訓練指導護理。臨床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評估患者的全身狀況,制定針對性的早期康復訓練計劃,訓練項目以有氧運動為主,注意訓練強度在患者能承受的范圍以內,以提高體質,促進病情治愈。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不同護理下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進行評價,共包括一般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八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0~100分,若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②對比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后滿意度評分情況。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評分范圍為0~95分。若評分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
附表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護理下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s,分)

附表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護理下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s,分)
分組 一般健康 生理功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活力 社會功能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對照組(n=30) 57.33±0.22 54.17±0.23 55.13±0.21 51.24±0.18 54.12±0.17 51.24±0.09 59.33±0.23 52.11±0.13觀察組(n=30) 88.12±0.43 87.36±0.55 84.12±0.56 86.46±0.71 85.32±0.65 84.33±0.32 88.11±0.42 89.03±0.66 t 349.1507 304.9363 265.4907 263.3693 254.3515 545.2256 329.1921 300.616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采用SPSS18.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數據均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若P<0.05,表示數據之間的差異性顯著。
2.1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護理下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 結果如附表所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護理后滿意度評分情況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NSNS評分(90.07±0.6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9.33±0.19)分(P<0.05)。
急性加重期患者多伴隨呼吸困難加重,痰量增多,咳膿痰等癥狀[3],若不及時治療,將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針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臨床常采用吸氧、支氣管擴張劑(如:異丙托溴銨、沙丁胺醇)、全身糖皮質激素(如甲強龍)、抗感染藥物、機械通氣[4]等方法進行治療。但由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病程較長,難以耐受疾病帶來的痛苦,負性情緒較重,配合治療依從性差,導致臨床療效欠佳。如何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促進患者病情治愈,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近年來,綜合護理干預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①心理護理。臨床護理人員以患者為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給予患者心理輔助護理,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②病情護理。臨床護理人員隨時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改善患者的癥狀及體征,控制病情進展,并積極了解患者的疼痛情況,控制并發癥的發生,以促進病情快速治愈;③呼吸訓練指導。臨床護理人員教會患者基本的呼吸技巧,以促進肺部功能恢復;④早期康復訓練指導。增強患者的體質,加快疾病康復進程。本研究顯示,采用綜合護理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