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慶區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慶醫院)(102100)周潔 吳國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作為重大疾病突發事件,對社會各類人群的心理、生理產生極大影響,同時也對醫院工作人員提出了巨大的挑戰[1]。我院為北京市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亦為北京市延慶區唯一一家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鑒于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為確保醫務人員零感染,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且對醫務人員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因此,本院醫務工作者在抗擊新冠肺炎過程中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筆者于2020年3月對我院工作人員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以期為指導醫務人員緩解壓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參考。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隨機抽取我院147名醫務工作者,平均年齡為(38.20±9.73)歲。其中男性44人,女性103人;醫生98名,護士49名;職稱初級60人,中級及以上87人;本科95人,專科34人,碩士18人。工作年限:0~5年25人,6~15年61人,15年以上61人。
1.2 調查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共9個維度共計90條目,采用0~4分共5級評分法,分別表示沒有、輕度、中度、重度、嚴重,1~4分表示該量表陽性。得分越高表明心理狀況越差。一般資料調查表由本院自行設計,主要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稱、工作年限等。
1.3 統計分析 應用SPSS18.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醫務人員SCL-90因子分與全國常模比較 醫務人員SCL-90總均分及各因子分與全國常模比較,除人際關系、抑郁、恐怖外,其他因子分均為醫務人員高于全國常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不同性別醫務人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男性醫務人員SCL-90敵對、偏執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女性(P<0.05),其他因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2.3 不同年齡段醫務人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根據最新世界衛生組織對于青年及中年的定義,規定年齡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69歲為中年人。本調查中入組青年醫務人員104人,中年醫務人員43人,青年醫務人員在總均分、焦慮、敵對、偏執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中年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因子得分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見附表3。

附表1 新冠疫情期間我院醫務人員SCL-90因子分與全國常模比較

附表2 不同性別醫務人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

?

附表5 不同職稱醫務人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附表6 不同職業醫務人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2.4 不同文化程度醫務人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不同文化程度醫務人員SCL-90各維度得分均分及總均分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4。
2.5 不同職稱醫務人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不同職稱醫務人員SCL-90各維度得分均分及總均分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5。
2.6 不同職業醫務人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不同職業醫務人員SCL-90各維度得分均分及總均分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6。
3.1 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本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二級甲等綜合性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醫務人員SCL-90中,除人際關系、抑郁、恐怖外,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敵對、偏執、精神化等因子分及總均分均高于全國常模(P<0.05)。提示被調查的醫務人員面對新冠肺炎這一災害性事件,存在較明顯的心理、行為和情緒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作為烈性呼吸道傳染病,被列我國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管理。其來勢兇猛,傳染性強,起初聚集性發病,以醫院和家庭成員內傳播為主,醫務人員成為職業中的高危易感人群[2][3]。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個體可表現出明顯的應激反應。但如果個體缺乏社會支持和良好的應付方式,則心理損害的危險度可為普通人群的兩倍[4]。
3.2 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狀況影響因素 調查還發現,在敵對、偏執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男性均顯著高于女性(P<0.05),表明疫情期間,男性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狀態比女性差。有研究表明,男性醫務人員職業緊張程度明顯高于女性,其職業緊張主要來自于過重的工作任務、自身責任感等[5]。男性常為家庭經濟主要來源和精神支柱,從事醫療衛生行業本身就面臨著強度大、風險高及繁重的工作任務,造成他們一定的職業心理問題,外加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其精神和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從而影響其身心健康。青年醫務工作者在總均分、焦慮、敵對、偏執、精神化因子得分上均高于中年醫務工作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年齡大者,工作時間長,對傳染病的認知更為充分,心智更為成熟。青年醫務工作者,具有較少的社會經驗,面對突發疫情心理承受力及應對方法較中年醫務人員經驗少,且承受著夜班倒班生活規律紊亂,與家人不能團聚、尋求家庭支持困難所帶來的困擾。此外,在面對新冠肺炎的戰斗中,青年醫務工作者大多為一線人員,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既有領導和患者的重托,又有戰勝新冠肺炎的一道道難關,這可能是他們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不同文化程度、職稱及職業的醫務人員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未見顯著差異,表明在疫情期間,文化程度、職稱對于面對疫情時個體心理應對影響不大,可能與現在全民素質的整體提高的大背景有關。且面對疫情,全院一盤棋,共同打好攻堅阻擊戰,上至主任醫師,下至住院醫師均積極參與院內防控防治工作。醫生雖然面臨著臨床診療、救治方案等方面的壓力,但護理人員相比醫生與患者密切接觸時間更長,護理工作較平日繁重,在疫情期間承受的心理壓力方面幾近相同。
綜上所述,醫務人員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有研究顯示,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醫務人員焦慮和恐懼主要來自對危重患者無能為力的挫敗感覺,和不知如何應對不愿意配合治療的患者,而非新冠肺炎疾病本身所帶來的恐懼。因此,衛生管理部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健康教育、強化落實干預措施,改善醫務人員的職業心理健康狀況,尤其對于青年醫務人員,以進一步提升他們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