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473000)王榮強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屬常見風濕性疾病,高發于老年人群,主要表現為膝關節不同程度功能障礙及疼痛,患者中約30%雙膝均發生KOA[1]。對于終末期KOA患者為改善疼痛及關節功能,一般采用全膝關節置換手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療,雙側KOA患者雙側TKA可同期或分期實施,隨著手術技術進步,為縮短住院及術后康復時間,采用同期雙側TKA患者增多,但臨床目前對于TKA選擇同期還是分期實施仍存爭議[2]。本次研究旨在觀察不同時期TKA治療雙側KOA的療效及安全性,為雙側TAK實施時機選擇提供一定參考。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1.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行雙側TKA患者150例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CT確診為雙側KOA,符合美國風濕病協會關于雙側KOA的診斷標準[3];自愿接受雙側TKA治療;首次接受TKA治療;分期TKA手術間隔時間小于1年;手術由同一組醫生完成;均應用相同品牌及類型關節假體。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全者;丟失的隨訪者;關節感染者;需行假體翻修者;創傷性關節炎患者;合并其他重大疾病不適宜手術者;由其他原因如腰椎疾病等導致下肢運動功能障礙影響本研究膝關節功能評價者。據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案進行分組,同次麻醉情況下行同期雙側TKA治療者為同期組(72例),不同住院時期行分期雙側TKA治療者為分期組(78例)。同期組男11例,女61例,年齡(64.84±4.51)歲,病程(1.43±0.17)月,合并癥中高血壓14例、糖尿病12例、心臟病7例、高血脂1例、其他4例;分期組男14例,女64例,年齡(65.23±4.84)歲,病程(1.38±0.21)月,手術間隔時間(6.42±2.15)個月,合并癥中高血壓16例、糖尿病11例、心臟病8例、高血脂2例、其他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合并癥比較無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術前30min靜脈滴注抗生素;實施全身麻醉;常規應用止血帶,壓力為250~350mmHg。采取膝前正中切口及內側髕骨入路,顯露關節;切除髕上囊滑膜、髕下脂肪墊、半月板、前后十字韌帶;對內外側副韌帶及后關節囊進行松解,確保軟組織平衡;處理股骨髁,矯正膝外翻角,其角度為6°;處理脛骨平臺,確保膝可完全伸直且穩定;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假體(LPS-Flex Mobile Bearing Zimmer Inc,美國),通過骨水泥固定;留置引流管后縫合切口,加壓包扎。同期組完成一側后消毒對側,止血帶充氣,按規范完成對側手術。
1.2.2 術后處理 術后囑患者抬高患肢;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血紅蛋白水平;術后24~48h拔除引流管;給予抗生素治療2d,預防感染;給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7~10d,預防下肢靜脈血栓。進行康復訓練,協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麻醉恢復后指導患者活動踝關節,進行肌肉收縮鍛煉,術后2~3d患者可通過拄雙拐等方式進行下地行走鍛煉,一般術后13~15d即可拆線出院。
1.2.3 隨訪 對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術后門診隨訪。
1.3 觀察指標
1.3.1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 手術時間、輸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1.3.2 療效比較 比較患者術前與術后1年關節功能評分,關節功能評分包括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關節評分,總分100分,超過85分為優,分值越高提示膝關節功能越好;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關節炎指數,分值越低提示癥狀越好;關節活動度,利用量角器測量患者關節活動度,數值越高提示活動度越好。
附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附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
附表2 兩組手術前后關節功能比較(±s)

附表2 兩組手術前后關節功能比較(±s)
注:同組手術前后比較,aP<0.05。
?
1.3.3 比較兩組并發癥情況 血腫、切口感染、假體周感染、深靜脈血栓等。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軟件分析相關數據,計量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指標 同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低于分期組,輸血量、術后引流量多于分期組(均P<0.05)。見附表1。
2.2 療效比較 兩組手術前及術后1年同時點比較,HSS評分、WOMAC指數、關節活動度比較無差異(均P>0.05);兩組術后較術前HSS評分與關節活動度增加,WOMAC指數減小(均P<0.05)。見附表2。
2.3 并發癥 同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2.50%(9/72),分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4.10%(11/78),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
KOA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隨著醫學技術及醫療器械的發展,TKA被廣泛應用于KOA治療,成為治療終末期KOA的常規手術,以期緩解或消除KOA患者關節疼痛,恢復患者膝關節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4]。雙側KOA患者應用同期還是分期TKA是目前臨床研究熱點,本次研究通過對比研究發現,同期TKA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方面具有優勢,分期TKA在輸血量、術后引流量方面具有優勢。同期TKA患者麻醉、消毒等工作一次完成,因此整體手術時間短于分期TKA患者,同時同期TKA患者在同一住院周期內完成切口愈合及康復訓練,分期TKA患者需要在不同住院周期內進行,其住院時間及費用均高于同期TKA患者。同期TKA時創傷應激使患者造血及凝血系統功能紊亂,分期TKA患者第二次手術時造血及凝血系統已從第一次手術創傷中恢復,因而分期組出血量和輸血量小。本次研究中同期與分期TKA均能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改善效果無明顯差異,同時并發癥比較亦無明顯差異。兩組患者均由同一醫療團隊進行手術,且應用相同型號假體,術后進行的康復訓練基本相同,因而兩組療效相同,安全性一致。
綜上所述,對于雙側KOA患者選擇同期或分期TKA,應綜合分析患者各項因素,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