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召縣人民醫院(474650)陳旗
脊柱損傷多由外力所致,可引起椎體前中柱支撐結構破壞,承重載荷力傳導發生中斷,而骨折損害可入侵椎管,造成脊髓神經損傷,脊柱失穩,對患者生理活動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對于脊柱損傷診斷,臨床主要通過CT、X線片、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技術檢查,但實踐發現,單項檢測診斷準確率欠佳[1]。多層螺旋CT(MSCT)是基于CT的新型技術,圖像質量明顯提高,可實現多時相動態增強掃描。核磁共振成像(MRI)可獲取人體電磁信號,重建人體信息,對隱匿性骨損具有重要檢查意義。本研究旨在探究MRI+MSCT檢測效果,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診治的脊柱損傷患者80例,均存在明顯外傷史,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脊柱損傷,簽訂知情同意書,并排除影像學檢查禁忌者、其他因素所致脊柱異常者及妊娠期女性,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23~74歲,平均年齡(44.35±8.13)歲。
1.2 方法
1.2.1 MSCT檢查 64排128層螺旋CT機(德國西門子),層厚(1.25mm),層間隔(1.25mm),常規冠狀位、矢狀位、橫斷位掃描及圖像重建。
1.2.2 MRI檢查 1.5T核磁共振成像儀(美國GE),T1WI、T2WI冠狀位、矢狀位掃描,T1WI(TR/TE=450ms/10~20ms),T2WI(TR/TE=2330ms/105~120ms),NEX 2~4次。
1.3 圖像分析 選取清晰圖像傳至工作站,至少2名放射科檢驗師進行閱片,若影像學檢查結果存在分歧,由經驗豐富骨科專家參與診斷,意見一致后給出檢驗結果。
1.4 觀察指標 統計MRI、MSCT單項檢測及聯合檢測診斷效能。
1.5 統計學 數據用SPSS24.0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MSCT檢出脊柱損傷69例,MRI檢出68例,聯合檢出78例,MRI、MSCT聯合檢測脊柱損傷準確度高于MRI、MSCT各單項檢測(P<0.05),MRI、MSCT聯合檢測脊柱損傷漏診率低于MRI、MSCT各單項檢測(P<0.05),見附表。

附表 MRI、MSCT單項與聯合檢測診斷效能[n(%)]
脊柱因各部分結構不同,遭受外力作用時可導致不同程度室損傷表現,脊柱損傷后可引起生理曲度變化、椎間盤及韌帶損害、骨性椎管徑線彎曲、游離性骨折等癥狀,若不進行及時治療,可引起嚴重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臨床早期準確診斷,并進行有效治療,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實踐證實,MRI技術具有多方位反映病變、多平面成像、軟組織分辨率高等優勢,并對機體檢查無明顯輻射性,檢查安全性較高[2]。本研究在脊柱損傷MRI檢查中,骨折處T1WI序列掃描時呈現低信號,T2WI序列上呈現不均勻高信號,可見脊髓內創傷、出血等病理性改變,對評估脊髓受壓情況及預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MRI在反映脊柱骨骼、鈣化等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MSCT技術是近年新興技術,可對不同層厚CT圖像數據進行重建,并可進行大面積容積掃描[3]。本研究中MSCT對全脊柱進行快速掃描,經曲面、多平面重建處理后,可清晰呈現脊柱損傷情況,尤其對是否存在骨碎、小關節脫位等情況檢測具有明顯優勢,但難以反映脊髓損傷病理性變化。本研究將MRI+MSCT檢測應用于脊柱損傷患者檢測中,結果發現,MRI、MSCT聯合檢測脊柱損傷準確度高于MRI、MSCT各單項檢測,且漏診率低于MRI、MSCT各單項檢測(P<0.05),表明聯合檢測可顯著提高脊柱損傷患者診斷敏感度及準確度。
綜上所述,脊柱損傷患者采用MRI+MSCT檢測,可有效提高脊柱損傷診斷準確率,減少漏診,有利于臨床及時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