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528000)禤潔甜 伍啟康
隨著社會上晚婚晚育的趨勢日趨明顯以及近年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年齡大于35歲的孕婦比例明顯增加,年齡因素對卵子的染色體有著明顯的負面影響,為了減少一些染色體異常的嬰兒出生,2010年我國衛生部推出的《胎兒染色體異常的細胞遺傳學產前診斷技術標準》中明確要求預產期年齡大于或等于35歲的孕婦應進入產前診斷[1]。本文將來我院進行產前染色體核型分析的3193例高齡孕婦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了解高齡孕婦胎兒染色體異常的發生情況,為臨床遺傳咨詢提供參考數據,現將統計數據報道如下。
1.1 資料 2006年1月~2018年10月到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細胞遺傳室進行胎兒染色體檢查者,共3193人。進入產前診斷的原因首先是預產期年齡大于35歲,有個別孕婦合并有B超異常、唐篩高風險、夫婦有一方染色體異常、無創DNA檢測提示異常、不良生育史、羊水過多過少等。
1.2 方法 孕婦在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行羊膜腔穿刺術,在超聲引導下,抽取20ml左右的羊水,分兩個無菌離心管裝,1500r/min離心8~10min,將沉淀的細胞分別接種于羊水培養基中,置于37攝氏度、5.5%CO2的培養箱中靜置培養6天后開始觀察,當羊水細胞貼壁生長旺盛,倒置顯微鏡下見多個細胞克隆時,即可收獲細胞。按照ISCN1995標準,油鏡下計數20個細胞,分析5個以上核型,發現嵌合體時加大計數和分析100核型(若總的核型不足100個,則視可分析的核型數量而定)。
1.3 孕婦在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在超聲引導下,經腹部抽取臍血1~2ml(以血紅蛋白電泳方法鑒別是否污染母親血),注入無菌肝素鋰抗凝管,分別接種在兩瓶外周血淋巴細胞完全培養液中,置于37攝氏度培養68~72小時后收獲,制片及核型分析過程同羊水。
1.4 孕婦在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在超聲引導下,經腹部抽取絨毛組織1~2枝,無菌操作下剪碎絨毛組織,胰酶消化10~15分鐘,加入培養基培養5天后觀察,當絨毛細胞貼壁生長旺盛,倒置顯微鏡下見多個細胞克隆時,可加入秋水仙素2~4小時后收獲細胞,制片及核型分析過程同羊水。
1.5 隨訪 全部病例由專人跟蹤隨訪至產后6個月。
3193例高齡孕婦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中,染色體異常99例,異常率3.1%,包括非整倍體83例(83.8%),其中21-三體60例(60.6%)、18-三體13例(13.1%)、1 3-三體5 例(5.0%),4 7,X.Y.例(4.0%),47,XYY 1例(1.0%);結構異常16例(16.2%),其中易位13例(13.1%),45,X[27]/46,X,i(X)(q10)[35]1例(1.0%),46,XN,tas(20;21)(pter;qter)1例(1.0%),46,XN,der(7)dup(p22.1pter);der(9)del(9)(p22.3)1例(1.0%)。見附表。
本研究數據顯示,3193例高齡孕婦胎兒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中異常染色體核型99例,異常率3.1%,略低于其他地區高齡孕婦胎兒染色體核型的異常率[2][3]。其中非整倍體83例,涉及的染色體包括13、18、21、X、和Y,占異常總數的83.8%,非整倍體中21-三體60例(60.6%),發生率最高;有文獻表明,絕大多數非整倍體是母源性的,發病率與孕婦高齡有關[4],隨著女性生育年齡增大,胎兒染色體異常的發生率增加,而且以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發生率較高[5][6],與本研究中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率較高一致。以上異常者均行詳細遺傳咨詢,性染色體異常者除了一例47,XYY綜合征選擇繼續妊娠外,非整倍體的胎兒全部選擇終止妊娠。
本研究組有15例結構異常的病例,12例非同源染色體發生平衡易位,經進一步驗證檢查,發現11例來源于父母,1例為新生易位;1例發生在20和21號染色體發生末端相接亦為新生結構異常,上述兩例新生的染色體結構異常病例胎兒宮內發育正常,超生檢查正常,遺傳咨詢時已向孕婦詳細說明遺傳效應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孕婦知情后選擇繼續妊娠,出生后外觀表型正常,目前生長發育正常,并密切隨訪;有1例因有不良孕產史進入產前診斷的絨毛染色體核型為46,XX,t(7;9)(p15;p21),同期超聲檢查未見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母親核型為46,XX,t(7;9)(p15;p21),7號與9號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表型智力正常,已育有一正常九歲男孩,孕20周時進行羊水染色體核型分析并同時進行CMA的檢測,CMA檢測結果提示胎兒存在7號染色體部分重復以及9號染色體部分單體,同期B超檢查結果發現心臟、腎臟等多個臟器畸形,胎兒的染色體核型分析報告在結合超聲檢測報告及CMA的結果后發出的核型為46,XN,der(7)dup(p22.1pter),der(9)del(9)(p22.3)的報告,孕婦在接受遺傳咨詢被告知胎兒會出現多發畸形建議引產的情況下仍堅持選擇繼續妊娠。新生兒于2018年7月孕40周+5順產一女嬰,超聲提示左腎異常回聲,考慮左腎多囊性發育不良;下肢X線檢測雙側扁平足改變、腦CT、肝膽脾超聲等未見異常;體格檢查發現硬腭、軟腭Ⅱ度裂,肛門息肉,肌張力稍低等,這病例還在密切跟蹤隨訪。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表型及智力發育一般正常,但在減數分裂時,因染色體的聯會與交換,會產生18種配子,與正常的配子受精后,會形成18種類型的合子,但只有1/18是正常,1/18為表型正常的平衡易位攜帶者,其他16種均不正常;羅氏易位攜帶者會產生6種配子,與正常的配子受精后,會形成6種類型的合子,但只有1/6是正常,1/6為表型正常的平衡易位攜帶者,其他4種均不正常,上述兩種染色體易位均會導致反復流產、死胎和胎兒多發畸形等[7],因此對于夫婦其中一方為染色體結構異常攜帶者的病例,在遺傳咨詢過程中須告知孕婦相關風險,勸其積極進入介入性產前診斷。雖然傳統的細胞培養染色體核型分析技術至今仍然是診斷染色體畸形的金標準,但隨著分子遺傳學診斷技術的廣泛應用,建議同時進行胎兒分子遺傳學檢測,兩種方法聯合診斷,排除胎兒染色體微缺失或微重復綜合征,并可提高診斷的準確率[8][9][10]。

附表 3193例高齡孕婦胎兒染色體異常核型
綜上所述,染色體非整倍體的發生在常見的5條染色體上,分別為13、18、21、X、和Y,其中以21-三體的發生率最高;染色體結構異常主要源于父母,因此夫婦其中一方為染色體結構異常攜帶者,建議直接進入產前診斷,有條件的地區應同時送檢分子遺傳學的診斷,盡早發現染色體異常胎兒,及時終止妊娠,預防出生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