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南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23000)巫資娟 吳秋蘭 鄭麗燕 謝秀玲
母乳可為嬰兒的成長與發育提供大量的營養與抗體,在嬰兒成長過程中占據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然而,母乳喂養不當將會對嬰兒的健康正常與良好發育造成影響[1],再加上產婦出院后,因缺乏專業的指導與幫助,在母乳喂養過程中通常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初產婦缺乏分娩與母乳喂養經驗,不僅產后泌乳難度大,而且易降低純母乳喂養率,甚至誘發產褥期并發癥[2]。基于此,我社區在44例初產婦中實施電話結合上門回訪干預模式,由護理人員通過電話與上門指導的方式幫助初產婦深入認識產后護理與母乳喂養等相關知識,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社區中心88例初產婦(選取時間是2015年4月~2018年11月期間)作為研究對象,初產婦與家屬同意加入此次研究。依據隨機數字分組法
1 徐雪芬,胡引.階段性電話回訪對初產婦產褥期純母乳喂養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03):191~193
2 黃琴,鄭雯玨.基于微信平臺的互聯網模式與傳統隨訪電話模式進行高危孕產婦健康管理的效果比較及分析[J].醫藥前沿,2017,7(25):359~360將所選初產婦進行分組,可分為參照組(44例)與研究組(44例)。參照組年齡23~32歲,平均年齡(28.84±1.61)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25±0.45)周。研究組組年齡22~33歲,平均年齡(27.80±1.49)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32±0.53)周。兩組產婦在一般資料比較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在參照組中不采取任何電話與上門回訪措施,初產婦遇到困難時可通過電話咨詢的方式尋求社區護理人員的幫助。在研究組中則實施電話結合上門回訪干預模式,具體方法:①回訪前準備:收集初產婦的各項信息,例如姓名、年齡、分娩日期與方式等,建立隨訪登記本。同時,大致了解初產婦的分娩情況與家庭環境,為下一步回訪工作的開展打下基礎;此外,與初產婦約定上門回訪時間為產后7天、14天、28天、42天,而電話回訪、指導時間為每周2次,在回訪過程中若發現初產婦混合喂養,可適當增加回訪次數;②上門回訪:在上門回訪時首先向初產婦及其家屬表明來意,注重觀察初產婦產后情況(惡露、泌乳與睡眠等)與新生兒出生情況(哭聲、體溫與皮膚等),針對其中存在的異常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同時,通過播放視頻、瀏覽圖片等方式向產婦講解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母乳喂養的方法、作用與必要性等)以及清潔皮膚、會陰部的方法。為避免初產婦出現產后抑郁的現象,注重進行心理指導,鼓勵初產婦自行調整內心狀態,叮囑家屬予以初產婦更多的支持與關注;③電話回訪:在電話回訪過程中注重傾聽并了解初產婦反饋的情況,例如產后情況(奶漲、會陰切口愈合與惡露等)與新生兒一般情況(飲食結構、喂養情況與作息情況等),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及時幫助初產婦解決難題。針對電話無法清楚描述的問題,初產婦可通過微信平臺與社區護理人員進行溝通,以發送圖片、語音、視頻的方式提出問題,由護理人員進行詳細解答;同時,注重詢問初產婦母乳喂養情況,了解初產婦在母乳喂養過程中是否存在異常現象,及時為其提供處理的方法;④電話指導:在產褥期視初產婦情況進行分段指導,即產后2周注重講解母乳喂養的優點與意義,通過發放健康手冊或播放視頻的方式幫助初產婦了解正確的哺乳方法、姿勢以及奶漲的處理方法,叮囑初產婦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飲食;產后4周指導產婦積極調整內心狀態,并向其講解保持乳汁充足的方法,例如合理搭配飲食、加強新生兒的吸吮等;產后6周通過健康宣教的方式講解產后6個月內進行純母乳喂養的重要性、上班后正確的儲存乳汁的方法等,叮囑初產婦在產后42d回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不同時間點(產后3d、產后6周與產后4個月)純母乳喂養率。同時,觀察兩組產褥期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乳腺炎、泌尿系感染與腹瀉等。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指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指標采用(%)表示,行X2檢驗;若檢驗結果顯示P<0.05說明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時間點純母乳喂養情況比較如附表所示,在產后3d、6周與4個月純母乳喂養率比較上,研究組均高于參照組,且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

附表 對比兩組不同時間點純母乳喂養率(%)
2.2 兩組產褥期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為9.09%(4/44),低于參照組的27.27%(12/44),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
由于母乳中富含新生兒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物質,并具有安全與經濟等優點,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產婦產后6個月內堅持母乳喂養[3],一方面是向通過母乳為新生兒持續不斷的提供營養,另一方面則是加快產婦產后身心的恢復速度。但在某個角度上分析,初產婦相對缺乏分娩與喂養經驗,在產褥期時將會面臨諸多難題,需要得到專業的指導與幫助順利度過產褥期[4]。因此,近些年電話結合上門回訪干預模式已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新型延續性護理服務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可延伸醫療服務至產婦家庭,讓產婦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掌握產后護理與母乳喂養的技巧,以次促進純母乳喂養率的提升并預防產褥期并發癥的發生。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在產后3d、6周與4個月純母乳喂養率比較上,研究組均高于參照組,并且在產褥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上,研究組低于參照組。研究數據與李開秀等人[5]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表明電話結合上門回訪干預模式可為初產婦產后提供相應的幫助與優質的服務。同時,在干預模式實施期間,護理人員注重通過每次上門與電話回訪的方式了解初產婦與新生兒的各項情況,不僅能夠針對初產婦遇到的困難提出專業的指導,讓初產婦以正確的心態應對并處理產褥期出現的問題,有效降低產褥期乳腺炎與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的幾率,而且能夠糾正初產婦在母乳喂養方面上存在的知識誤區,緩解其在產后出現的無助情緒,讓初產婦形成堅持純母乳喂養的信念,為新生兒提供充足營養與能量。
綜上,在初產婦產褥期實施電話結合上門回訪干預模式,可為初產婦在產后母乳喂養與產后處理等方面上提供指導,有效促進純母乳喂養率的提高,故具有良好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