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彪
(高州市環境監測站 525200)
隨著環境大氣監測手段的進步,其對于大氣環境的監測內容、監測數據也更加全面、多樣,并最終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大氣環境評價結果,為改善大氣環境的質量提供了重要參考。然而,在環境大氣監測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監測結果的精準性,也影響著對大氣環境的判斷結果。因此,做好對環境大氣監測的全程序質量控制則成為保障監測結果準確性對的重要方法,下面展開詳細的分析。
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大多數環境大氣監測質量出現問題的原因集中在人為、采樣以及樣品等三個角度,直接對環境大氣監測結果的質量好壞起到關鍵性作用。探討環境大氣監測的全程序質量控制,離不開對影響監測質量的相關因素分析,也離不開對環境大氣監測工作的流程優化。下面對環境大氣監測質量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探討,結合監測流程,給出對應的優化方案。
在實踐中,導致環境大氣監測質量不佳的人為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對于環境大氣監測技術的利用還處于探索、進步和發展的階段,初期對于環境大氣監測設備或者監測工作的投入有限,就導致了監測人員對環境大氣監測技術的利用程度有限,對監測人員的能力培養程度有限,或者長期存在缺乏專業監測技術人員的局面,進而就影響到環境大氣的監測結果和監測質量。
調查顯示,在環境大氣監測過程中,現場采樣的質量高低將對監測結果產生根本性影響,也將影響到監測的準確性和質量。一般在環境大氣監測時,需要通過設定監測位置、采集空氣樣本和維持樣本穩定三個階段完成樣品采集工作。一旦其中一道工序出現差錯,就將直接造成結果偏差。通常,在現場采樣工作當中,設定監測點位置需要考慮到天氣、環境、排污口位置等因素,科學、合理的設定監測點,以求監測結果可以全面、準確反映該區域的大氣情況,避免結果誤差。在采集空氣樣本時,還需要注意采集手法、采集的頻率、采集時的氣象情況等容易出現影響到的場景。在維持樣本穩定時,則需要保持樣品運輸的穩定性,保障樣品的質量,以保護監測質量。
樣品分析原因的存在主要是對樣本數據的測試與監測,在操控監測儀器和實驗設備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設備精度不夠、化學試劑純度不足、實驗環境差異等情況。而伴隨著試驗方法的錯誤利用,導致對空氣樣本的監測結果不夠準確,對污染物種類、污染物含量以及污染物濃度等結果的監測質量較低,進而影響到對大氣環境的評價結果。
上面已經對環境大氣監測質量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了大致的分析,可以發現,要做好環境大氣監測的全程序質量控制,勢必要從相關因素的本質原理出發,結合樣品采集、處理和實驗操作方法,給出能夠全程序控制環境大氣監測工作質量的優化方法,提高環境大氣監測結果的精準度,保障監測質量。主要的優化方法有以下幾個角度:
結合現場采樣操作的出現情形,在進行空氣樣本的采集之前,需要做好三方面的準備工作,為采樣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準備工作的控制要點見表1。

表1 樣品采集準備工作質量控制要點
2.1.1 確定監測點
由于監測點的位置確定結果將直接影響到環境大氣監測質量,所以在進行大氣樣本采集之前,需要先準確確定采集點的具體位置。具體確定方法為:①結合本次環境大氣監測的目的、環境情況、設備狀態以及大氣污染結果等,設計監測方案,對下風向和上風向位置設定相同的監測方法,如加密檢測和對照點監測;②分析環境大氣監測區域的污染程度,在低等污染、中等污染和高等污染三個等級中設定不同的樣品采集位置和數量,全面覆蓋污染位置,提高監測效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③結合監測方案,給出樣品采集的時間段、位置范圍、頻率,確保樣本的全面性、科學性和代表性,提高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2.1.2 設備檢查
當確定好監測點之后,需要針對樣品采集的設備和方法進行確定和檢查,以提高樣品采集工作的科學性。其中,對樣品采集設備的檢查,主要是分為性能檢測和運行狀態檢測兩個要點:其一,性能檢測在于檢測采集裝置是否準確、完整、,智能電子轉子流量計是否經過校對、是否做好密封性檢測以及是否滿足樣品儲存的材質條件等。其二,針對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檢查,需要判斷設備是否存在故障、系統是否存在漏氣或者乳膠管老化的情況,保障設備可以高效、穩定的參與到樣品采集工作當中。
2.1.3 采集方法
對空氣樣品的采集方法,通常是按照環境大氣監測方法的具體要求進行選擇性應用,為實驗室分析樣品提供充足的樣品數量和標準的樣品要求。在采集方法上,仍然有兩點控制角度:其一,離線采樣技術應用,需要選擇性應用瞬時、定時、限流累積和限體積等采樣方法,提高采樣效果。其二,連續自動采樣技術的應用,通常與在線系統結合,提高自動采樣的連貫性和效果。
當完成樣品采集的前期準備工作之后,就需要進行樣品的儲存和運輸,并完成樣品的采集工作記錄。在這個階段,提高環境大氣監測質量需要從兩個角度出發進行控制:其一,采集時,樣品采集工作記錄的填寫。在樣品采集過程中,需要由采集人員針對樣品采集的流程、樣品的名稱、編號、采集的監測點位置、采樣時間、采樣方法、采樣設備、采樣流量、采樣的環境、氣候條件以及采樣工作人員的信息等都進行記錄,以保障樣品采集工作的流程有跡可循,便于經驗總結和反思。其二,采集后,需要及時將樣品送到實驗室完成結果分析和數據監測。然而,在儲存時需要選擇合適的容器,按照標準的儲存方法和要求來保障樣品的穩定,在保存期限內完成運輸。在運輸過程中,要避免樣品的污染和泄露,盡快送檢。
在實驗室環境中做好樣品的質量控制,就需要從三個角度來完成:其一,樣品檢測方法的選擇。現階段,在環境大氣監測當中,實驗室對樣品的監測通常利用ISO標準或者美國EPA分析法來確定樣品的數據和各項結果。但是,在應用過程中仍然需要注意監測標準和監測方法的適用性和適用性,以確保監測精度,提高監測質量。其二,樣品預處理時,需要避免樣品收到污染或者損失,以全程空白法測定樣品,以平行加標法做好樣品的替代或者加標處理,保障樣品的準確。其三,樣品分析時,通過空白實驗、實驗室質控樣、儀器控制等流程做好樣品監測時的質量控制,避免分析污染、保障樣品結果準確、儀器設備精準度高。
綜上所述,分析環境大氣監測的全程序質量控制方法,是從能夠影響環境大氣監測質量的相關因素出發,結合環境大氣監測工作的具體流程給出可以提高監測質量的辦法,從而實現精準的環境大氣監測,為大氣環境保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