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9歲的許女士來自揚州,說起求醫經歷她激動不已:“幾年來一直在到處求醫,輾轉了省內外多家醫院,都失望而歸,想不到胸口爛洞在省中醫院治好,終于能睡個踏實覺了?!?/p>
據了解,30年前許女士被查出罹患乳腺癌,做過右側乳房切除術,并接受了放療及靶向治療。乳腺癌雖得到控制,但手術部位胸骨前方有一塊巴掌大的皮膚始終難以愈合。
4年前,許女士發現皮膚有綠豆大小的破潰,以為是乳腺癌復發,在當地醫院確診為卵巢癌。在解決了卵巢癌問題后,胸口的“漏洞”仍不見好。當地醫生說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建議服用消炎藥治療,但效果甚微。近2年,由于病情反復,需要服用抗癌靶向藥。去年開始瘡口逐漸擴大,現在有硬幣大小,且深入骨髓,不停流膿。盡管天天換藥,但天氣炎熱或一不注意傷口就會發炎,后來發展到疼痛難忍,夜里無法入睡,苦不堪言。
期間,許女士輾轉省內外多家醫院,也去過北京的醫院,但都沒有好辦法。就在絕望之際,許女士的愛人在網上了解到江蘇省中醫院骨傷科張杏泉主任醫師在皮瓣移植方面經驗頗豐。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找到了張主任。
做了胸部CT、磁共振等檢查后,張主任發現患者的胸骨和肋骨上有比較廣泛的骨髓炎,加上胸口又有竇道,必須解決感染和皮膚缺損雙重問題。移植皮瓣不僅可給一個好的皮膚條件提供血供和軟組織保護,同時也為用藥創造條件。于是,收治入院實施皮瓣移植。
“胸骨骨髓炎比較復雜,胸口脂肪比較薄,幾乎就是皮膚貼著骨頭,血供本身就差,再加上靶向治療和放療,愈合情況就更差了?!睆堉魅谓榻B說,治療能用的皮瓣就2塊,背闊肌皮瓣或是腹直肌皮瓣。移植背闊肌皮瓣存在2個問題,一是患者本身肩關節功能不好,移植背闊肌皮瓣后,肩關節功能會變得更差;另外背闊肌皮瓣血管位置較淺,此前受放療影響導致血管變窄。而連接腹直肌皮瓣的血管在胸廓內,放射線很難照到,移植腹直肌皮瓣成活的把握更大。
在完善術前準備后,張杏泉主任帶領團隊為許女士實施“帶蒂腹部皮瓣轉移修復術”。術中,清除胸骨和肋骨部分壞死組織后,從患者腹部取1 塊形狀略大于“漏洞”的皮瓣,連皮帶肉及血管“縫補”到右側胸口創面上。
整個過程對手術要求高,需要小心縫合,保證血管吻合通暢,并盡量減少失血,手術持續了1個半小時順利完成。術后第5 天皮瓣顯示移植成功,許女士創面恢復良好,康復出院。
張主任表示,患者之所以胸口出現“漏洞”,與乳腺癌術后放療有很大關系。切除乳腺后局部皮膚本身就很薄,如再加上放療,皮膚血管受損,血供異常,皮膚難以愈合。日積月累,長時間的破潰,又讓細菌趁機進入機體,感染由局部淺表逐漸蔓延至深部,最終造成骨頭感染,誘發骨髓炎。
張主任說,臨床上像這樣的患者并非個例,有些患者不好意思來就醫,有些患者認為胸口皮膚破潰不會致命,是小事一件。
專家提醒,如果乳腺癌放療后出現皮膚潰破,一定要充分重視,如果不及時治療,不僅會引起骨頭壞死,嚴重的還會讓細菌進入胸腔造成全身性感染,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