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
有人說,掃雷官兵是“刀尖上的舞者”,和平年代,他們是離死神最近的人,每向前一步都是在用生命前進,都是在叩響死神的大門。
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的一枚加重手榴彈,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杜富國讓戰友艾巖退后,獨自查明情況。因遭遇手榴彈爆炸,杜富國身負重傷,失去了雙手雙眼。
杜富國將生的希望留給戰友,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將雙手雙眼獻給了“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的生死誓言。
誰是最可愛的人?60多年前魏巍的一部名篇感動了無數人。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光輝形象藉此鐫刻在共和國的歷史豐碑上,依然亮麗如昔。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時代之問,在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答案。杜富國在雷場上一次次“讓我來”的英勇壯舉對這個時代之問作出了最準確的回答,他就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你退后,讓我來!”
在中越邊境云南段,約130萬枚地雷遍布161個混亂雷場,它們隱匿在農田或山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地雷性能已經極不穩定,一場大雨、一塊碎石,都可能導致地雷爆炸。戰爭遺留下來的雷患,讓不少村寨成了“地雷村”。上萬畝耕地因雷患而撂荒,影響著當地群眾的生命安全,也制約著當地經濟建設發展。
在中越邊境的幾次大規模排雷中,我軍應用了最為全面的排雷手段,不過這些手段僅限于平坦的地面和機械設備能夠抵達的地區,在山高林密的中越邊境,工程機械甚至無法進入其中,因此更多的還是依靠士兵人工排雷。
2015年,部隊選拔骨干組建掃雷大隊,杜富國從邊防部隊主動申請加入掃雷隊。誰都知道掃雷危險,但杜富國依然遞交了申請書。他在申請書中寫道:“我思索著怎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衡量的唯一標準是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什么,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這就是我的使命……”杜富國還將自己的微信昵稱改為“雷神”。他說,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每多排除一顆地雷,老百姓就多了一分安全和希望。
剛到掃雷部隊,杜富國就遇到了一個難題,由于文化基礎薄弱,學習掌握排雷理論和技術十分吃力,首次理論摸底考試沒有及格。
一向不服輸的他把排雷理論知識點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來背,幾本掃雷教材都被他翻得卷了邊,里面滿是圈圈點點的紅筆標注。熄燈后,大家都休息了,他還時常打著手電筒學習。
排雷理論別人學1個小時,他就學兩個小時。從不及格到90分,他用了45天,臨戰訓練綜合性考核所有課目被評為全優。
2018年9月,義務兵退役工作開始。已滿服役期的中士杜富國12月份也面臨退伍。有戰友問他“走不走”,杜富國堅定地表示:“活兒還沒干完就退伍,誰來掃雷?”
3年間,杜富國1000余次進出生死雷場,排除了2400多枚爆炸物,處置各類險情20多起。
雷場險象環生,隨時都有意外發生。在山高坡陡的雷區,即使世界上最先進的掃雷設備也派不上用場,掃雷兵只能用探雷器掃、用手排。誰多排一顆雷,危險就多一分。這個道理,任何一名掃雷兵都清楚,杜富國卻總是讓同組作業的戰友退后,在雷場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讓我來!”
在八里河東山某雷場,探到1枚罕見而危險的拋撒雷后,沒等班長命令,杜富國便說“班長,這種小事,讓我來就行了”,就匍匐到地雷前開始作業……
天保口岸4號洞,是地雷爆炸物最多、危險系數最高的雷場。杜富國和戰友唐世杰發現了1枚處于戰斗狀態的火箭彈,隨時都可能發生爆炸。他讓唐世杰撤回安全區,獨自一人排除險情。
排了一層還有一層,原來這里藏著一個“炮彈窩子”。這天下午,杜富國在這里共搜出4枚火箭彈和20多枚爆炸物,其中既有詭計裝置的反坦克地雷,也有罕見的拋撒雷,還有倒置的絆發雷。
“只要有危險,他就要自己上。”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游說。
2018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國和戰友們按計劃進入雷場進行掃雷作業。不久,身為組長的杜富國發現一枚露出部分彈體的手榴彈,初步判斷是一顆當量大、危險性高的加重手榴彈,下面可能還埋著一個雷窩。
杜富國馬上向分隊長報告,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后,他對同組戰友艾巖大聲說:“你退后,讓我來!”當杜富國按照作業規程,小心翼翼清除彈體周圍浮土時,手榴彈突然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戰友艾巖那一側……
巨大的沖擊波夾雜著燒黑的砂石砸了過來,一團火焰騰空而起。飛來的彈片伴隨著強烈的沖擊波,把杜富國身上的防護服瞬間炸成了棉絮狀。他頓時倒在血泊之中,當場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也正是杜富國這舍生忘死的剎那一擋,兩三米外的艾巖,只受了些皮外傷。
“無論是在連隊還是在別處,都是在為國家、為百姓奉獻,我渴望著更多的犧牲奉獻。”
這句話,是杜富國沒有英勇負傷之前日記里的內心獨白。在生與死的考驗下,杜富國用行動兌現了“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的誓言,用責任與擔當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自己的青春之歌。
“我自己來,我能行”
從黑暗中醒來,眼前仍是一片黑暗。地雷爆炸奪去了杜富國的雙手和雙眼。但當病房窗外又吹響起床號,他知道,新的一天開始了。
2018年年底,杜富國轉入西南醫院繼續康復治療。面朝隔壁陸軍軍醫大學的窗戶,每天準時響起或嘹亮或悠揚的軍號。這些起床號、開飯號、熄燈號等,仍然是他生活的節奏。
早上6點半,杜富國在軍號聲中起床。
杜富國摸到放在床頭的T恤,用殘臂夾起、撐開,用臉蹭碰衣服,尋找商標的“毛刺”,把有商標的一面挪到面前,舉過頭頂,往身上套下。
穿好衣服,杜富國伸出殘臂,開始整理床上的被子。聞聲進來的護工,試圖伸手幫他一把。他輕輕推開,說:“讓我自己來,我能行。”
從將被子在床上平整鋪開,到一點點拉抻,再折成豆腐塊狀,杜富國用了10多分鐘。把被子疊成豆腐塊,是杜富國保持的習慣。“雖然看不見,但感覺得到整潔,覺得自己還在部隊。”他說。
失去雙眼和雙手一年后,如今杜富國已經能一個人完成日常洗漱穿衣。
每個剛接觸杜富國的人,都小心翼翼,怕不小心問到他的傷處。但他自己卻終日笑呵呵,喜歡把空空的袖管甩來甩去。剛告訴他失去雙眼雙手時,醫院還專門安排了心理疏導,但沒料到,杜富國平靜地接受了,還反過來安慰別人。
“我能行”,這是杜富國在康復治療期間,最常說的一句話。
在西南醫院康復科主任劉宏亮看來,杜富國的確不同于常人,無比堅強又十分樂觀。常人在傷殘之后,一般都會經歷休克震驚期、幻想期、憤怒期、抑郁期、適應期等幾個階段的情緒變化,但杜富國轉診之初就滿懷希望,在治療中也沒有表現出明顯憤怒期與抑郁期。
這一點,讓所有接觸杜富國的醫生與護士都十分驚訝。最初做眼部護理時,每天都要洗眼三四次,那種疼痛,一般人難以承受,但杜富國從未喊過一次痛,反而總是會鼓勵護士:“護士,你不要怕,我不怕痛,你大膽洗吧!”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這是杜富國在康復治療、訓練期間始終堅持的原則。杜富國說:“大家總守在身邊,什么事都幫我做好了,我就什么都學不會。”
負傷后的杜富國,始終以堅韌樂觀的品格保持著奮斗沖鋒的姿態,直面挫折困難,不斷地戰勝自己。手術后一個半月,杜富國就在病床上開始支起雙肘做平板支撐;3個月后,就嘗試著在跑步機上練習跑步,如今13分鐘多就能跑完3公里,比一般成年男子速度還要快。“雖然不能像過去那樣和戰友并肩戰斗,但軍人的標準不能降。”杜富國說。
人們說,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有人去給杜富國加油鼓勁,卻被堅強的他所感染;有人想給他力量,卻從他身上汲取到力量。這,大概就是英雄本身的模樣。
“我雖然失去了雙手,但我還有雙腿,可以繼續為夢想奔跑。”
有人問杜富國,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他只簡短地答道:“戰勝自己,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戰勝了自己,以后才能活得更陽光。”
從黑暗中醒來,眼前仍是一片黑暗。但他看到的不只是黑暗,還有光芒。
從昏迷中醒來的杜富國,也曾一度心亂如麻,但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他要以更大的勇氣、更強的毅力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不測。雖然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但還有一雙健全的腿,還有一雙耳朵,還能說話,還有很多戰友、朋友,“我只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在病床上,杜富國就開始調整心態,重新規劃未來——先做到生活自理,繼而學習新的技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杜富國現在有了自己新的人生規劃,他每天除了進行醫院制定的康復訓練,還會堅持收聽廣播、練習寫字、學唱歌曲、練習播音技能。他說:“我想學播音,講一口很好的普通話,以后把掃雷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我會為自己加油,給大家帶來更多陽光和正能量。我雖然失去了雙手,但我還有雙腿,可以繼續為夢想奔跑。”
為早日實現夢想,杜富國積極練習普通話。吐字、發聲,一字一句,一遍又一遍,杜富國學得很吃力。那次受傷,除了眼睛和雙手,他的肺部和聲帶也受到一些損傷。“雖然我的水平離專業播音員還差得很遠,但就像當初學掃雷一樣,即使從零開始,只要不斷堅持,一定能進步。”杜富國說。
“聽眾朋友們晚上好,這里是南陸之聲。晚上8點,陪伴每一個身穿迷彩的你,我是今晚主播杜富國……”2020年3月,由“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擔任主播的“播音員杜富國”系列節目,依托南部戰區陸軍微信公眾號正式開播。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會選擇雷場,我還會說出那句:你退后,讓我來!”麥克風前,聲音響起,把聽眾帶回到那個生死瞬間。在那次邊境掃雷行動中,杜富國為了戰友,把危險留給自己,血染雷場。這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感動了中國,生動展示著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價值追求和時代風采。
2019年11月16日,掃雷官兵手拉手,踏過中越邊境云南段第三次大規模掃雷行動的最后一塊雷場。“死亡地帶”歸于和平,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見證著昨天英雄的事跡、今天英雄精神的傳承。
“我們掃過的雷場,每一寸土地都是絕對安全的,我們用自己的雙腳蹚過,是為了讓老百姓放心。”受到杜富國保護的戰士艾巖說。
身為英雄的戰友,掃雷大隊很多官兵,遞交了繼續參加掃雷任務的申請書。他們將替杜富國繼續掃雷,用軍人特有的方式告訴戰友:“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3年時間,杜富國和戰友們去的時候還是荒草叢生的雷區,走的時候已經長滿了莊稼。
失去雙眼的杜富國眼前雖然一片漆黑,但他給邊民帶來的卻是光明。他和戰友們3年來征服的57.6平方公里雷區,如今已變成村民安心耕種的田園。他們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鑄就的“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精神,已深深地印在了這片土地上,印在了百姓的心里。
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從來不缺英雄,他們,就是我們新時代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