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開年,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打了大家一個措手不及,工作生活受到了不少的影響。
現在國內疫情傳播基本阻斷,社會生活生產秩序正在逐步恢復。不過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就業形勢充滿了變數:一方面,不少企業剛剛復工,還在恢復元氣的階段;另一方面,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歷史新高,同比增加40萬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規避風險,把握機遇,是當下很多職場人士都在思考的問題。
“云招聘”帶來新機會
求職圈一直有“金三銀四”的說法,每年3月-4月是求職、跳槽的黃金期,招聘會、雙選會紛至沓來,求職者東奔西跑、異常忙碌。不過2020年的“金三銀四”有些沉寂,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減少人員聚集,線下招聘基本暫停。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線上招聘模式,由面對面改為屏對屏,以往的企業宣講會、大型招聘會紛紛變身“云招聘”。
2020年3月,北京外企服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FESCO集團)所屬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FESCO)聯合北京市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清華大學等高校,共同舉辦“職為你來”2020年北京地區畢業生春季網絡招聘月活動;FESCO“扶You職上”項目聯合高校舉辦線上雙選會,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新打造殘障人士用工管理新模式,通過FESCO“同伴APP”提供線上實崗招聘服務,助力近1000名殘障人士就業;與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共同舉辦FESCO·北京市退役軍人及隨軍家屬網絡招聘會,250家企業參加,擬錄用7000余人;“疫情益聘服務”平臺免費為企業開放招聘信息發布、招聘廣告刊登服務,截至發稿,已為30余家企業發布職位163個,觸達近萬名候選人。
王璐是北京某高校2020屆畢業生。依照往年情形,現在正是奔走于各大招聘會、參加筆試和面試的時間。然而2020年,這些都要在線上進行。最近,王璐除了寫論文,就是瀏覽招聘網站、投簡歷、參加網上筆試、視頻面試等。
智聯招聘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月3日以后的5周時間內,智聯招聘APP上視頻面試功能使用量平均每周環比增速達到123%。截至3月18日,該平臺已上線414場空中雙選會,其中包含海外專場21場,共有72979家企業參與,收到簡歷投遞超過2251972人次。
BOSS直聘發布的數據表明,春節后10天視頻面試次數是2019年秋招旺季首周的20倍。
以BOSS直聘、智聯招聘等為代表的招聘類產品,在近期的榜單排名變化和預估下載量表現上都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上升的趨勢。可見,隨著求職人數的上升,招聘行業的整體需求也在穩定增長。
拉勾網對平臺大客戶的調研結果顯示,2020年春招,超90%企業都會繼續招聘甚至擴招;獵聘發布的大數據報告顯示,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以及生活服務類互聯網產品的人才需求恢復最快,新增崗位數比2019年同期超過78%。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不少企業在招聘網站放出職位時,很多都直接注明“視頻面試”。
“線上招聘雖然無法面對面交流,但形式更加多樣化,信息量也更大,有助于我們了解企業。最重要的是,我不像參加線下招聘時那么緊張了。”參加過多場在線宣講會的北京科技大學應屆畢業生王瑞表示,就業壓力面前,“云招聘”為畢業生們打開了一扇新窗。
在2020年“云招聘”中,除了已經相對熟知的視頻面試,一些招聘活動還借助用戶基數大、群體年輕的新興社交軟件進行招聘嘗試。比如,一些企業的HR就化身“主播”,走進直播間,給大家推介企業和職位,求職者掃一掃直播間的二維碼,就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職位。這種“直播推介+線上平臺互動”的方式,也很容易被年輕人接受。比如,抖音就開設了“春招”企業專場,打造專屬直播間,發起“創新互動雙選會”等;58同城也推出“直播招聘”服務,為用工企業和求職者搭建直播渠道,幫助企業線上高效推薦崗位,及時獲得求職者在線反饋。
智聯招聘方面認為,這種“云選才”模式,其意義不僅僅是幫助企業HR在疫情中完美完成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實現了針對傳統招聘模式的顛覆式創新,或助推招聘工作逐漸進入數字化時代。
網上投遞簡歷,在線匹配崗位,無障礙視頻面試,遠程簽訂就業協議書……在一部分業內人士看來,求職招聘走向“云端”,從深層次上改變了就業服務生態。由“面對面”到“屏對屏”,擺脫了時空限制,節省了成本,人崗匹配率、對接成功率大大提升。“未來,網絡招聘可能會取代線下面試模式,成為一種主流。”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副教授張麗云說。
隨著疫情形勢向好,經濟社會秩序將逐漸恢復正常,云招聘會迎來一波高峰。尤其是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的AI、VR、視頻等線上新興創新招聘渠道,更利于就業大數據的行業發展,加速供需雙方的精準就業效率匹配。可以預見,隨著技術進一步成熟,云招聘將會成為未來招聘市場的一種重要形式。
職場關系將更“彈性”
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門店里,活躍著一批特殊的“新員工”,他們原本是一些餐飲企業的工作人員,防疫期間,餐廳關閉,他們就來到了盒馬鮮生門店里“上班”。
截至發稿,50多家餐飲企業的4000多名“共享員工”在盒馬上班,盒馬也將推出3萬多個新崗位,在全國范圍公開招聘。
聯想也已在武漢產業基地招聘600余名“共享員工”,為當地暫時歇業的中小企業商戶員工們提供電腦、服務器、手機組裝等臨時工作機會。
FESCO打造的“共享用工公益平臺”2020年2月21日正式上線,為企業提供了安全合規的全流程管控及人力資源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前期已收集5萬余個崗位缺口需求,并實現近5000個崗位需求對接,實現了市場平臺資源共享,為企業用工保駕護航,促進企業復工復產。
專家表示,共享員工是一種提高生產效率的創新方式,這種創新來源于技術變革。隨著我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日益完善,共享員工模式可以讓勞動者釋放出更大的生產力。
一直以來,中國對于彈性工作制的重視程度在全球范圍內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此次疫情的到來,加速了國內職場人對于彈性工作制的思考和探索。領英(LinkedIn)2020年3月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超過六成中國職場人士有遠程辦公的經歷,特別是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教育行業普及程度更高。報告指出,疫情期間國內四成職場人遠程辦公效率較低,原因包括辦公工具和條件的限制(46%)、家庭瑣事干擾(34%)、難以集中精力和團隊協作(33%)。為此職場人應培養高度的自律和成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在政策、文化和技術條件上,企業也需盡早作出調整,提供保障。
共享員工和遠程辦公不僅是應對特殊時期的一種方式,未來更具“彈性”的職場會成為趨勢,它打破工作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給員工自由度去平衡工作與生活,同時激發和拓展潛能。
領英中國總裁陸堅表示:“復工后職場人尋求改變的意愿更為強烈。我們鼓勵大家更主動地開展職業規劃,設立清晰的職業目標,并不斷積累所需技能和資源優勢,掌握職業發展的自主權,未來可以不受任何環境的限制,時刻與機會保持聯系。隨著職業發展的道路愈加開闊,有時你主動尋找機會,有時機會也會主動來找你,進而實現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機會自由’。”
提高自身應對改變
“后疫情時代,職場會發生很多變化。”在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殷睞學堂創始人劉佳看來,職場人會意識到,危機可能突然來臨,在面對不確定時,大眾對專業人士會越來越認可;職業轉型會越來越普遍,每個人都需不斷顛覆自我。
抵御風險——這個詞背后所牽扯的工作的不安全感在疫情中被放大,并可能真正成為此次疫情在職場上的“遺產”之一。人們可能更深切地認識到,遵循職場多元和靈活性的原則,將是自己立于職場的重要資本,這不僅僅需要在適應技能需求,更要加速打破公司組織的限制。
領英的調查報告指出,有超過六成的國內職場人開展了或計劃開展副業和兼職,除增加收入的目的外,考慮到公司和崗位的不確定風險,為自身拓展更多元的職業選擇成為最重要的原因,比例高達56%。近八成的人表示疫情結束后仍會在本職工作外繼續兼顧副業和兼職。職場人對2020年的職業規劃比疫情前反而更積極,計劃開展副業、學習、轉行、跳槽的比例都有提升。人們愈發意識到,無論當下處于職業發展何種階段,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才能在面對一切變化時,始終成竹在胸。
此次疫情期間,成功抵御風險的人在軟技能方面表現出明顯優勢。經歷疫情之后,行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會更強,就業市場必將迎來更多的跨界合作。當自動化和人工智能讓專業技能可以極大被工具所賦能,軟技能作為通用技能將扮演更為重要的橋梁作用,打破行業間的壁壘,實現跨界或轉行自由。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職場人務必應該重視起對最急需軟技能的積累。
從來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疫情期間以及后疫情時代,個人如何在職場中樹立自身品牌,建立信任,通過各種方式增加鏈接的機會,是未來職業成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