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尉氏縣中心醫院(475500)劉振霞
進展期胃癌為常見惡性腫瘤,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1]。胃癌根治術為治療進展期胃癌常用手段,但腫瘤消耗性特性及手術一定程度破壞了消化道的完整性、連續性,使患者術后伴隨嚴重營養威脅[2]。故進展期胃癌患者術后出院后急需醫院專業工作者的信息支持。因此,實施有效的延伸護理尤為重要。本研究選取我院進展期胃癌手術患者86例,探究功能互補式多途徑延伸護理服務對營養狀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選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進展期胃癌手術患者86例,根據入院順序分兩組,各43例。對照組女15例,男28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51.28±8.16)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 2例,中學23例,大專及以上8例;觀察組女17例,男26例,年齡33~76歲,平均年齡(52.04±9.03)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3例,中學21例,大專及以上9例。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承諾書。
附表 兩組SGA評分對比(±s,分)

附表 兩組SGA評分對比(±s,分)
?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出院前1d給予飲食攝入、用藥、復診復查等指導,并提高科室聯系方式,鼓勵患者咨詢。
1.2.2 觀察組 于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功能互補式多途徑延伸護理服務。①構建延伸護理小組:建立由護士長(負責方案制定與質控落實)、3名責任護士(負責具體工作執行)、1名副主任醫師(負責宣教材料編制及專家門診工作)、1名主治醫師(隨時接受隨訪護士的專業咨詢)組成的功能互補式多途徑延伸護理小組。②實施。a.指南手冊(含光盤)發放:護士長與副主任醫師以專科病種特點為依據,討論、制定進展期胃癌術后飲食指導指南手冊,包括飲食類型、進食量、不適癥狀觀察與處理、飲食攝入注意事項等,并制作光盤,通過主題電子課件、示范拍攝等形式直觀性呈現指南手冊內容。b.電話隨訪:術后第1個月,2次/周,術后第2~3個月,1次/周;及時發現護理問題,并給予針對性干預,無力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咨詢副主任醫師獲取解決方案。c.微信隨訪:建立微信群,上傳進展期胃癌治療康復護理最新資訊,并在線回答患者問題。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干預前后主觀綜合營養評估量表(SGA)評分。SGA分值8~24分,分值越高,營養狀況越差。②護理滿意度:以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評估,滿分95分,<67分、67~85分、>85分分別為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將滿意、非常滿意計入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GA評分 干預后觀察組SGA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不滿意2例,滿意15例,非常滿意26例,滿意度95.35%(41/43);對照組不滿意11例,滿意14例,非常滿意18例,滿意度74.42%(32/43)。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χ2=7.340,P=0.007)。
受胃癌病變部位特殊性、腫瘤本身消耗性及手術創傷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進展期胃癌患者術后營養需求極高。因此,術后營養支持質量與進展期胃癌手術患者預后質量密切相關。常規護理只針對住院患者,無法提供無隙化干預及反復學習功能,患者受益有限。
本研究將功能互補式多途徑延伸護理服務應用于進展期胃癌手術患者,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GA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①專科醫師直接參與延伸護理,護士負責措施落實,兩個角色功能互補,有效提高護士對患者院外飲食營養支持相關問題的實際解決能力;②通過電話隨訪、微信隨訪,實現無隙化及護患積極互動干預功能,并利于護士以類現場化方式進行患者飲食及康復行為的觀察與指導;③發放飲食指導指南手冊(含光盤),為患者反復學習鞏固相關知識提供支持,同時,微信群定時上傳進展期胃癌治療康復護理最新資訊,亦可供患者反復觀摩學習。上述結果表明功能互補式多途徑延伸護理服務可降低SGA評分,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可知,功能互補式多途徑延伸護理服務應用于進展期胃癌術后患者,可改善營養狀況,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