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楊

【摘 要】利用移動平臺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是近年來高校課程教學的一種趨勢,根據不同專業課程的特點,在移動平臺的選擇、課程教學方法的應用上還是會有所差別。本文從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角度出發,探討基于移動平臺開展本專業課程教學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環境設計專業;移動平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7-0180-02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將教育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移動技術幾乎每年都會被列為在教育領域中具有發展潛力和應用空間的重要技術,對教與學產生著積極而重要的影響。移動智能終端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設備,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使用非常廣泛。在2010年7月,我國就正式發布了針對國內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階段性、綱領性文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此《綱要》中,將“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作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保障措施單列一章,反映出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變革會為教育的發展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利用移動智能終端開展教學的優勢是傳統課堂教學所不具備的,非正式學習、碎片化學習和終身學習等新的理念正不斷進行實踐并獲得廣泛認可。利用移動智能終端設備與傳統課堂教學進行結合創新,勢必成為推動高校教學質量提升和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途徑。
2015年,美國新媒體聯盟專家組預測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將在一年內成為被廣泛采用的最新教育技術。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和多元化發展,使用BYOD方式進行教學的教師在不斷增加,這種依托移動設備進行教學的方法已得到世界各地高校的廣泛認可。①手機、筆記本電腦的普及應用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方式已逐漸不能滿足學生在學習中對知識的多樣性與豐富性要求,網絡教學平臺逐漸應用于高校教學中。同時,近些年來我國高校在各類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環境藝術設計是融合了室內設計、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專業概念。隨著學科專業的不斷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在近年來又更名為環境設計。環境設計專業作為一門相對新興的學科,發展迅速,市場人才需求也不斷增加。在目前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普遍還在采用以教師講授、示范為主的教學模式。筆者依據近幾年在環境設計專業中開展的移動平臺介入教學的研究,對移動平臺的應用策略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教學平臺向輕量級應用進行轉化
本人用了兩年的時間對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與移動平臺的結合進行研究,首先調研了目前高校中常用的教學平臺,如“學堂在線”、“智慧樹”、“雨課堂”、“藍墨云班課”、“課堂派”這幾個教學平臺,并對這幾個教學平臺從“交流”、“效能”、“學生參與工具”和“個性化支持”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評價。在以上提到的教學平臺中,有的是獨立的APP,有的是WEB應用,同時還有以微信這類平臺化軟件為基礎,將第三方軟件作為入口的輕量級應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獨立的APP和WEB應用各自具有一定的優勢與短板,相比較而言,以微信、QQ等應用軟件作為入口的輕量級應用在教學實踐中所具有的平臺優勢更為明顯。首先這類應用具有較為完備的在線課程功能,靈活性與便攜性好,所消耗的資源少,并可以根據良好的可擴展性來添加新功能。如在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中,部分專業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手繪表現能力,采用手機終端作為接口的這類軟件在使用、攜帶時均較為方便,避免學生還需攜帶筆記本電腦等設備,同時手機所具有的拍照功能對于學生拍攝作業進行上傳也更為便利一些。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組織者可多考慮將輕量級移動教學平臺應用于教學中,充分利用輕量級平臺的優勢,營造泛學習環境。
這一觀點也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實踐和后續調研得到了證明。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疫情,對武漢市各類學校的正常教學均造成了影響,大量院校采用移動平臺進行專業課程的教學。本校環境設計專業對本學期開展的36門專業課程進行了問卷調研,發放問卷866份,回收有效問卷680份,回收有效問卷約占比78.5%,參與學生的數量占比較高,應能較為客觀地反映本學期網絡教學的實際效果。
問卷中第一題即為對網絡教學平臺的調研——“在目前你所接觸到的網絡教學平臺中,你使用起來覺得最喜歡的教學平臺是:(多選題,最多三項)”,在選項中列出近年來使用率較高的教學平臺如“中國MOOC”、“超星學習通”、“雨課堂”、“課堂派”、“QQ群、騰訊課堂”等,其中選擇“QQ群、騰訊課堂”的學生占比達到43.73%,選擇“超星學習通”的學生占比達到26.84%,選擇“課堂派”和“中國MOOC”的學生占比分別達到13.13%和10.7%。在學生的反饋中,QQ軟件所具有的平臺性優勢體現得較為明顯。其次就是采用獨立平臺的“超星學習通”也比較受學生的歡迎,這主要是由于其功能較為全面,界面較為簡潔,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超星學習通”即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效果。(圖1)
二、應注重即時采集和分析動態學習數據,覆蓋教學的全過程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大部分平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明顯,而更加側重于對課堂前預習內容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或針對課堂學習后的測試、提問、答疑進行結果性評價,缺乏對于課堂教學動態性數據的分析。而過程評價對于教師客觀、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有效的教學干預具有重要的意義。
環境設計專業的許多實踐課程是要求學生完成一套設計方案,最終設計方案的呈現在教師進行評價時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整個設計方案的形成與演化過程對于教師判斷學生對專業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目前絕大多數教學平臺還不具備智能化、動態化分析學習數據的功能的前提下,專業教師如果可以記錄學習數據,并將其同教學平臺的數據進行結合,獲得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更為立體與全面的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知識能力的構建會起到更好的作用。
同時,智能化的移動教學平臺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也應逐步完善其動態數據記錄功能,做到全程記錄學生的各項學習數據,如學習時間、情境、效果、需求等,并轉化為大數據進行分析,為專業教師下一步的教學安排提供依據。學生也可以通過平臺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通過平臺反饋及時調整學習進度、時長,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一)完善評價機制,滿足使用者深度學習的需求
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教學一個很重要的優勢就在于滿足學生的深度學習需求,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知識的內化過程。深度學習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創新等高階思維能力。②移動教學平臺還應該提供教師點評及學生自評、互評等評價渠道,多種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多方的觀點碰撞中反思自己在學習中的問題,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及其深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采用更為系統的知識點呈現方式
在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很多專業知識點的聯系非常緊密,但移動平臺由于軟件體量的限制和教學方式的限制,往往需要對部分知識點進行拆分形成知識模塊。將已有知識體系打散,容易出現知識點展現松散、缺乏重點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系統性和持續性。建議教學平臺在專業知識點的展現上采用樹狀圖、概念圖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形成更為系統的認識,同時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查漏補缺。
(三)簡易的交互方式
移動平臺提供的交互環境以平臺界面作為媒介,學生能夠與平臺進行更好、更便利的交互行為,這樣有利于使學生進入到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并順利開展之后的學習活動。因而,教學平臺進行良好的交互設計,使平臺的操作方式能夠更符合大多數用戶的使用習慣,并為新手用戶提供簡單的步驟化使用指南,減少了解平臺的時間,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運用平臺進行后續學習的興趣。
采用移動平臺開展課程教學是今后專業課程教學的發展方向,筆者還會對更多的學生、教師以及平臺進行調研,以及更加深入地進行教學實踐,使移動平臺的應用策略能夠更加貼近高校教學實際。
注釋:
①楊眉,孫剛成:“A+課堂派+Camtasia Studio+BYOD”支持下翻轉課堂的設計與實現——以“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10):114-120.
②張國榮:基于深度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J].高教探索,2016,(03):87-92.
參考文獻:
[1]譚毅.基于APP的移動教學平臺研究與實現[D].湖南師范大學,2017.
[2]邱紅婧.基于移動終端的教學設計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3]張歡.基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移動教學現狀與需求研究[J].教學與教育信息化,2019,15.
[4]陳昊.以能力為導向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研究——以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軟件工程,2019,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