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雙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虛擬現實技術(VR)在生活中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并表現出了良好的應用效果。VR具有浸入式、交互式和共享式等特征,應用于博物館展覽中發揮出了巨大的價值。文章重點探討虛擬現實技術在博物館展覽中的應用,希望能夠對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博物館;展覽;應用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技術,是一種基于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興技術,是通過計算機模擬現實世界或虛擬環境,能夠讓使用者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方式來對所模擬的世界或環境實時感知,并且將使用者對模擬環境的感受和反應帶入虛擬世界或環境中,從而給人以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①博物館作為一個通過展示藏品來傳播、普及文化的場所,一直以來在展覽方面采用的都是靜態展示方式,無論是對展品的直接陳列,還是文字、圖片說明乃至視頻播放、模型陳列等,顯然都過于單調。而虛擬現實技術所具備的浸入式、交互式和共享式的特征決定了其在博物館展覽中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1 傳統博物館展覽的局限性
博物館在普及和傳播文化知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素質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博物館展覽都是以實體展示作為主要方式,也就是將展品基于某種特定的原則,置于某個特殊的空間內,并為各種展品配以簡要的說明。這種方式是博物館展陳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固然給人以清晰的脈絡,而且也具有較強的真實感,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的展示方式局限性很大。
首先,這些被按照一定規律置于展覽位置的各種展品,無論是以何種展示擺放原則陳列,游客都只能按照既定的陳列順序參觀,無法突破這種客觀存在。比如,針對文物類展品,通常是以朝代順序、出土地點作為陳列原則;針對書畫類展品,通常是以作者、類別作為陳列原則。所以如果觀眾希望將兩個朝代的文物進行細致的對比欣賞,就無法實現。②所以這種既定的陳列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觀眾的欣賞和學習。
其次,展品的展覽需要一定的空間位置,而一般情況下博物館的空間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對于各種展品的陳列能力也相對有限。一些展品受制于空間而無法被游客看到,或者一些展品由于體積過大而無法陳列。另外人們對一些建筑、大型生物化石也無法近距離觀賞,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展品的價值。
再次,從展覽形式上看,這種方式也不利于觀眾的欣賞和學習,特別是對于青少年觀眾,靜態的陳設幾乎無法互動,灌輸式的講解不但非常乏味而且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和展品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距離,所以觀賞、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都會受到較大影響。
最后,傳統博物館展覽在時間上、空間上都有很多要求,限制了人們的參觀。特別是故宮、盧浮宮等大型博物館,館內的藏品十分豐富,觀眾往往只能走馬觀花,難以仔細欣賞。
事實上,人們也逐漸意識到這種傳統展覽方式存在的缺陷,也在不斷地嘗試變革,從而給觀眾更好的體驗,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傳播功能。
2 虛擬現實技術的優勢和適用性
2.1 虛擬現實技術的優勢
虛擬現實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支持下的一種高新科技,能夠給人帶來非常強的沉浸感和交互感。這樣的特性決定了其應用于博物館展覽中所具有的巨大優勢。前面我們簡要介紹了傳統博物館展覽中存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虛擬現實技術的幫助下都可以很好地得到解決。例如,專題式陳列讓觀眾難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對展品展開觀察學習,存在著內容和空間的割裂感,而如果應用虛擬現實技術,觀眾就能夠隨時連接博物館并選擇想要觀看的展品,在虛擬空間中完全依照自己的需求進行學習。而且展品不再被博物館的空間所限制,許多實體博物館無法陳列的展品也能夠直接與觀眾見面。更重要的是,虛擬現實技術呈現的不僅僅是某個物品,更是某個環境、空間或氛圍。比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觀眾能夠直接置身于古代的某個城鎮或者宮殿中,這樣的體驗是傳統博物館難以給予的。如果想要對宮殿進行細致的研究,還可以在虛擬空間中飛檐走壁,進行細致的觀察。虛擬現實技術能提供的還不止這些,在虛擬空間中,觀眾不但可以全面深入地觀察,而且可以與之互動,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比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觀眾能夠了解瓷器的制作過程,了解某件稀世珍寶的前世今生,甚至還能夠讓自己進入某著名戰役,獲得全方位的體驗。①
2.2 虛擬現實技術的適用性
本文充分探討了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的諸多優勢,但是我們也要明白,虛擬現實技術發展至今依然還有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虛擬現實技術雖然能夠在博物館展覽中給觀眾更多好的體驗,但也存在真實性稍顯不足且成本相對較高的問題。另外虛擬現實技術至少到現在為止還不能夠完全取代傳統展示。②基于此,我們可以嘗試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使用虛擬現實技術,以有效彌補傳統展示方式的不足。
第一,照片具有重大價值,但是其存在嚴重殘缺,直接實物展出不僅觀賞性不足,也容易對照片造成再次破壞,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對其進行虛擬復原,從而滿足觀眾的觀賞需求。第二,藏品暫時缺失,但又對說明整個展覽結構有很大作用,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對其進行展示,從而彌補其缺失的不足。第三,與觀眾互動的場景,比如可以讓觀眾虛擬操作增強體驗,或者參與某些活動強化對照片的認識等,虛擬現實技術能夠更好地達成這樣的效果。
3 虛擬現實技術在展覽中的應用方式
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展館也對其應用給予高度重視。當前的應用方式主要是以VR全景相機對博物館實施內部多點采集,然后通過計算機技術實施整合交互,再借助網絡讓觀眾可以遠程獲取博物館的相關信息。這種方式是最早的形式,雖然其并不能做到完全沉浸式,但依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
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新的應用方式逐漸出現。例如,大英博物館,觀眾在虛擬現實頭盔的幫助下,可以實現進入青銅時代的虛擬體驗,也能夠在虛擬現實頭盔的幫助下對一些珍貴藏寶進行體驗式的觀賞,該博物館正在計劃運用虛擬技術使觀眾進入古代禮儀現場。
2017年年底,世界上第一家完全存在于VR世界的克拉默博物館成立,是完全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的博物館③,觀眾完全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來獲得對博物館的觀賞體驗,這在博物館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4 小結
綜上所述,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成熟,將其應用于博物館展覽中的效果必將越來越顯著,從而改變博物館展覽的局限性,讓博物館的價值得到更有效的發揮。盡管當前虛擬現實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還在起步階段,但是可以預見在未來像克拉默博物館這樣的虛擬博物館數量會越來越多,而像故宮、盧浮宮這樣的傳統博物館在虛擬現實技術的推動下,必將對人類文化傳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