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輝
近年來,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借助豐富的稻田資源優勢,積極引導全縣水田鄉鎮構筑水稻增值新引擎,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新模式,通過實施稻漁綜合種養,全力打造綠色有機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和經濟效益。2019年,全縣稻蟹綜合種養面積發展到2萬畝,其中扣蟹苗種培育3000畝,實現增收1400萬元。
1 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沿革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境內水資源十分豐富,嫩江流經縣內146.7km,烏裕爾河、雙陽河呈無尾狀散流全境,水系長達160km。形成了沿嫩江60萬畝的優質水稻產業帶,稻漁綜合種養資源優勢十分明顯。多年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產業,水產品具有純野生、天然、綠色等優點,深受省內外消費者青睞。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廣大養殖戶不斷提高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提高產量和效益,還利用水田資源,研究稻漁綜合種養,積極調整養殖結構。早在1998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他拉哈鎮就有部分養殖戶,受經銷商影響,探索嘗試在自家稻田里放養扣蟹,但受養殖經驗、管理水平等因素影響,未取得成功,后又有人嘗試均失敗。直到2016年,隨著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水產總站技術人員與遼寧盤錦等地技術人員的溝通交流,稻田養蟹技術不斷成熟,他拉哈鎮白顯軍在自家400畝稻田里放養扣蟹,并一舉獲得成功,開創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稻田養蟹先例,并得到稻田種植戶和水產養殖戶的認可,2017至2018兩年,面積不斷擴大,模式也從放養成蟹發展到放養大眼肉體培育蟹種(扣蟹)。2019年,全縣稻蟹綜合種養面積發展到2萬畝,其中扣蟹苗種培育3000畝。畝產成蟹達到10kg~12.5kg,畝增收700元左右。
2 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概況
2.1 稻田資源利用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稻田面積近60萬畝,主要分布在沿江的巴彥查干鄉、江灣鄉、他拉哈鎮和腰新鄉,克爾臺鄉也有一定面積的水田種植。因杜爾伯特縣水田種植發展較早,田間水源、渠系、道路等配套設施基本齊全,基本能夠滿足稻田綜合種養需求。目前,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稻蟹綜合種養面積為2萬多畝,僅占全縣稻田總面積的3.3%,因此,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稻漁綜合種養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2.2 技術進展
河蟹蟹種(扣蟹)培育技術取得突破。一是開展河蟹扣蟹培育。依托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水田資源優勢,以他拉哈鎮、巴彥查干鄉、克爾臺鄉為重點,大力推廣稻田扣蟹培育技術,稻田大眼肉體投放面積達到3000畝,選樹培育4處稻田扣蟹培育基地。2019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首嘗試稻田培育扣蟹,畝產達到60kg,全縣扣蟹產量達到15萬kg,填補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扣蟹培育領域的空白,結束河蟹蟹種全部外購的歷史,并將逐步實現全縣河蟹養殖蟹種自給自足。
2.3 綜合效益分析
目前,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稻漁綜合種養主要是稻蟹共作模式,每畝投入成本約390元,其中:蟹苗90元、防逃設施100元、人工費用200元。通過實施稻漁綜合生產的水稻質量高、品質好,每公斤可以賣到6.00元的好價格,水稻畝均產值實現3000元,扣除535元成本畝均純收入2465元。不僅如此,每畝產成蟹8.5kg,成蟹以70元/kg出售,扣除390元河蟹養殖成本,每畝河蟹純收入達到205元,河蟹和水稻兩項畝均純收入2670元,效益是單一種植水稻效益的2倍以上。通過實踐證明,發展稻田綜合種養,是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調整種植結構、實施生態農業的有效途徑,可以大幅增加農民收入,具有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通過實施綜合種養,可大幅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真正實現農產品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
2.4 稻米品牌
針對稻漁綜合種養生產出的水稻和水產品能夠達到綠色有機食品的標準,積極引導種養農戶做好“三品一標”認證工作。今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他拉哈鎮稻漁綜合種養大戶白顯軍在原有注冊“大拉哈圖”牌大米的基礎上,積極申報有機食品認證,目前申報材料已通過省級驗收,正在等待國家驗收。有機食品認證成功后,“大拉哈圖”牌大米將大大提高“身價”。同時,還積極幫助白顯軍協調有關部門,爭取將其生產的大米、河蟹通過電商平臺的方式實現對外銷售,不斷拓展外阜銷售市場。
3 存在問題
目前,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面積僅占水田的十分之一,發展中存制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稻農對稻漁綜合種養的認識程度不高,嫌其費時費力而不愿意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習慣于傳統的單一種植模式。二是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水平不高,尤其是稻田內水產品養殖技術,對投苗時間、養殖技術、捕撈技術等關鍵環節掌握得不深、不透,導致養殖技術上存在盲區。三是投入成本高,按最低標準測算,實施稻漁綜合種養畝均增加投入近400元,大多數稻農籌集資金比較困難。
4 發展對策
針對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河蟹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在今后養殖過程中要著重加強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大引導力度。強化稻漁綜合種養宣傳引導,通過培養典型、引進外地養殖戶開展稻漁綜合種養的方式,用身邊實例帶動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種養面積不斷擴大。二是強化項目扶持。建議加大稻漁綜合種養的項目支持力度,通過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激勵稻農開展稻漁綜合種養。三是提高種養技術水平。通過聘請種養專家成立技術指導組,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操作規范,并在生產關鍵環節,組織技術專家現場指導水稻防蟲、除草及養殖品種的投喂、防病、捕撈等工作,切實提高種養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略)
(責任編輯:孔令杰)